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幼波:医不在“名”(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06:11 人民网-人民日报
关幼波:医不在“名”(图)
本报记者 王淑军

  5月13日,国家级名老中医、著名中医肝病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关幼波(如图)因病去世,享年92岁。几天来,人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国医大师的悼念之情。

  5月16日,记者来到老人家中,灵堂上关老90岁生日时的肖像面露微笑,似乎仍在迎候八方患者。“济世救人赢万古流芳”、“医林国手创一世英名”的挽联,生前心爱的拐杖、毛笔,还有陪伴他60余年治病救人用的紫色脉枕……肃穆的物件仿佛在诉说先生悬壶济世的不凡人生。

  弟子们不会忘记先生的名言“医乃明医、儒乃达儒”,更不会忘记他那语重心长的教导,“明者通晓也,达者通达也”,医不在“名”而在“明”,不做沽名钓誉之辈,要做明白医生,不仅要做通晓医理之医,更要做通晓医德之儒。

  不泥古 贯中西

  率先将电脑技术引进中医药领域

  在中医界,关幼波的医术很“神”是公认的。尤其肝病的中医治疗,以他为最。他对慢性肝炎的治疗提出“治肝十法”,对黄疸的“治疗三要则”独树一帜,尤其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肝胆代谢性疾病、肝肿瘤等有一整套的方法。不仅肝病,对内科杂病及儿、妇、皮肤、五官等科疾病,他也有独到的经验,总结出许多宝贵验方,被誉为“疑难重症的克星”。

  高超的医术源于丰富的实践和不断的理论创新。关老1913年生于北京,其父关月波是名中医。关老16岁起接触中医理论,24岁从父临床学习,31岁独立行医。通过大量实践,他把从父辈和医书上获得的知识变成了直接经验。他自称有时“出诊时进门一闻,便可鉴别出病人是患了麻疹还是猩红热”。

  他主张学习古人,但不泥古。他注重“气血辨证”,在结合传统八纲辨证的基础上,提倡“十纲辨证”;他在病位上提出“久病入络”,深化了络病理论……他首倡的许多观点至今被作为中医理论创新的典型案例。

  关幼波主张中西医结合,在治疗中也看CT和胸片,“皆为治病救人,互补短长,有何不好”。早在20世纪70年代,已年近70的他率先将电脑技术引进中医药领域,开创了用计算机总结整理老中医临床经验、运用人机对话形式完成中医辨证论治诊疗过程的先河,传为中医界的一大佳话。

  有求必应 情系患者

  九十高龄仍坚持每周出诊

  在北京中医医院,关老的号非常难挂,于是他上班总是提前,下班总是延迟。每当有外地或重病患者来看病时,关老总是不断加号,半天的门诊往往延续到下午。即使在90高龄不慎摔伤之后,他仍然坚持每周出诊两个半天。因为高龄每次限号30个,但他经常要加号到50个、60个。为不让病人失望而归,关老连厕所也顾不得上,最后竟憋成了膀胱结石。他常说:“治病救人是我一生最大的乐趣,病人痊愈是我最大的满足。”

  他的三女婿张洁勤还记得,有时接岳父回家,关老一下车就累得扑在他怀里,要休息好长时间才吃得下饭。直到他自感不支,才主动要求停诊。小儿子关西平说,那是他第一次听父亲说出不出诊的话。

  离开病人、不再出诊的关老在最后的日子里迅速衰老、反应迟钝,但只要一提到治病就表现得不同寻常。张洁勤记得,岳父在家养病不爱吃饭,但一听到孩子们劝他“将来还得出诊看病、为人民服务”时,他就会艰难吃一些,因为他惦记着病人。去年大年三十,儿女们想尽各种办法逗父亲高兴,可关老就是没有反应。女儿灵机一动,编了一个病例,没想到沉默的关老竟持续说出六味药来,一家人都哭了。“父亲的一生,想的都是治病救人。”二女儿关弘波说。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0日 第十一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