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品牌与名宅的崭新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09:16 南方都市报

  第三只眼看香蜜湖1号

  品牌主义是地产市场运作的最高境界。当住宅产品进入尖端领域时,品牌价值的权重将涵盖和超越产品本身。中国传统哲学提倡: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正是源于对此传统理念的继承,两大拥有国际视野的地产巨头,似乎正在致力于推动“香蜜湖1号”的品牌优化,图谋1+1〉2的品牌竞和攻略。

  推动品牌名宅历史

  国人行事习惯于:谋定而后动。理念和文化先行,作品则是理念和文化根柢的果实。

  为了探寻品牌和名宅的亲密关系,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传统名宅的历史渊源:

  四合院的形成和发展史就是中国人的居住演变史。上溯到隋朝大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已可以清晰地见证四合院的脉络。而盛于明清的北京四合院,更是承袭了三千年庭院式住宅传统,演变成最极致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仪态端庄的文化象征。留存下来的总是那些独具匠心、精雕细刻、重金打造的名门宅第,发生在这些名宅里的华筵笙歌、风云际会虽已是昔日光辉,而当我们再行走于雕梁画栋之间,仍感到冲斥的帝王气象奔袭而来。

  上海的淮海路一带,拥有一大批启用于清末明国初年的“万国洋房”。这些跨越世纪的名宅仍然是当今社会名流争相抢购的人居文物。斗转星移,世事变迁,这些兼具东西方建筑文化精华均出自大师手笔,却个性十足:或当年主人曾有一掷千金的豪迈,或藏于繁华深处的人文核心…那些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奢华大宅,时过境迁依然历久弥新,魅力不减当年。

  物是人非的今天,名宅,忠实记录了影响时代,推动历史前进的历程。见证了铁马冰河的豪情以及指点江山的激昂。

  因为对传统精神有最大地继承;因为时间的去伪存真;因为对实力和专业技术的高度依赖;因为对名门血统的严格挑剔;因为耐得住经年累月的寂寞……名宅总会拥有着无法割舍的品牌情结。

  纵观穿越时空的名宅史,专家通常为传世名宅定义为:应是继承了传统人居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立体展品,它所标志的除了工匠精湛的技艺之外,还有对区域文明、哲学社会以及艺术人生和时代变迁的忠实记录。更会因其非凡个性而成为塔尖人居名片,成为影响整个国家和城市人居的范本。

  深圳从“速度先导”走向“价值制胜”已成必由之路。巨大的变革理念会在思维领域引发激荡,并推动人居产品向品牌引领的国际化标准递进。浮华退去之后理性目光自然会锁定在品牌价值的竞争层面。

  当达到一定的温度和积累,固有的认识和具象都会得到升华——深圳呼唤放眼国际的名宅诞生。可为什么当下却变得如此紧迫?

  深圳土地资源稀缺已是不争的事实。拥有核心区位及先天生态优势的名宅用地更是凤毛麟角。对于那些以深圳为创富基地的时代英雄们曾想在市中心拥有独栋的深宅大院几乎是遥不可及的美梦。但多年的财富积累所催生的巨大需求仍在呼唤生命力常青的品牌名宅诞生。他们在寻找与其身份相适应的社区,以利于交流、留驻财富、见证辉煌。这已成为凝聚了一代创业者心血和智慧的深圳无法回避的现实。

  有些往事却不堪回首:深圳乃至全国都曾有过全民参与豪宅浪潮的青春冲动,但资金、市场、品牌、技术等资源的极度缺失使得一大批“豪宅”青果过早凋零,缺乏品牌维护的“豪宅”因经不起时间检验而颓废和贬值,豪宅没落的言论风起云涌。这个“豪宅”泛滥的青涩时代,引发了太多无奈的叹息。

  谁来推动深圳品牌名宅历史?是背负着民族复兴责任与专业典范双重十字架的国企地产领袖?还是腰缠万贯、见多识广的海外巨头?这是个问题。

  诚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名言所指:催生名宅的品牌素质需要长期培养。很多品牌内涵实际上是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行为惯性,这意味着有长远品牌发展使命的企业必须怀有壮怀激烈的创新勇气。无论是对当前豪宅风潮的反思以及实践名宅理想,还是渴望为业界刷新眼球,如此的大手笔都会在中国现代地产史上留下凝重的一页。

  一年多时间的反复酝酿,万众聚焦的深圳香蜜湖“九万三”地块现在正以“香蜜湖1号”的面目呈现于世。对于中海地产25年的专业历史,意味着在与中国地产史同步中跌荡起伏的中海人耐住寂寞25年。为了这一天,他们或许等待了太久。

  中海地产——一个中资背景的“海归”派,牵手鏖战于东南亚的豪宅骇客——信和置业。全新的品牌组合背后的动机是:契合学贯中西、才高八斗的巨匠风范的优势叠加?推动中国名宅持续超越的勃勃雄心?这一切都给局外人留下了无穷无尽的遐想。

  时代赋予的理性命题

  “我们不做?谁做?”

  “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

  来自宝岛台湾的连战先生日前访问大陆,当他在北大演讲时援引了原美国总统李根的这句名言。温润平实的语调里仍按捺不住他推动历史的渴望。连战先生无疑给自己了一个果敢的定位。同样是萌发于公元2005年暮春的怦然悸动,香蜜湖1号给自己果敢定位了吗?

  深圳中心区的快速崛起正在不断强化国际形象,现时CBD已频繁显现于官方话语系统,足见政府对其作为“城市客厅”所寄予的厚爱和呵护。一座座甲级写字楼拔地而起,国际化酒店和商业建设你追我赶……中心区热火朝天的繁荣正在颠覆我们的思维。昭示着这里将是跨国机构冠盖云集、名流荟萃之地。全球财智首脑人士斗智斗勇的创富乐园。

  香蜜湖1号的前世今生都注定要和国际化的深圳CBD发生关系。应时而生,不仅是填补CBD无品牌名宅的缺憾,更为城市竞争注入活力。这一切有些世事难料,又仿佛顺理成章——新深圳的CBD时代正赋予其理性而庄严的命题。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曾是古代诗人笔下对大师级隐身侠士的生动描绘,低调的大器风范千百年来依然令人心驰神往。世界趋于大同的今天,这份挥之不去的大隐于市的人居情节驱使我们将目光锁定在深圳CBD腹地最清幽、也最人文的地方香蜜湖1号难道正在以大音稀声的气质,以国际化的品牌水准,演绎大家风范的巨象之作?

  从莲花山脚下驱车约一里路程我们即可抵达香蜜湖1号地盘的临湖水岸。放眼望去,满目的碧波荡漾。间或有闲云下的野鹤优雅地掠过水面,游弋的鸳鸯从容淡定地轻声呢喃——不经意间这里已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和压抑。

  一切都静得出奇,可我们却依稀感受到两头大象渐行渐进的舞步……

  张荣达(地产从业者,现居深圳)

  之品牌写真

  与中国地产史同步的品牌积淀

  对于那些计划撰写中国房地产发展史的学者们来说,中海地产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巨大存在,他们将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一次又一次地面对这个厚重而辉煌的名字。

  1979年6月1日,中国海外集团前身中国海外建筑在香港正式注册,从此开启了一段绵延至今的光辉历史。在国际权威机构2003年公布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排名中名列第16位。涉足内地楼市的中海地产将业务扩展至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大中城市。

  香港新机场客运大楼,这座充满现代感的伟大建筑就是由“中国海外”承建的。这宗合约额高达101亿港币的工程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大宗的单一工程项目,也是全球最大的有盖建筑物。在1999年美国建筑博览会中,香港国际机场作为被评选为20世纪全球十大建筑之一,与纽约帝国大厦、悉尼歌剧院、巴拿马运河等著名建筑并驾齐驱。

  正成为国内旅游界关注焦点的香港迪斯尼乐园也浸润着中海人的智慧:基建工程正是由中国海外兴建。在去年11月27日由国务院新闻中心举行的“中国房地产品牌价值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中海的品牌价值被认定为26亿,位居全国之首。而在刚刚揭晓的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排名中,中海再次名列第一。

  驰名东南亚的豪宅专注者

  同和黄、新鸿基并列为香港房地产五虎之一的信和置业在豪宅市场的活跃表现在东南亚的知名度已是耳熟能详。

  刚刚被《福布斯》杂志评为新加坡首富的地产大王黄廷芳近年来在狮城按兵不动,却凭信和置业在香港频频出击。由信和开发的The Mayfair、Three Bays等顶级物业星罗棋布于半山、浅水湾等豪宅片区,在港府社交界赢得了由衷的赞誉。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信和在香港半山区开发的The Mayfair(中译名梅道1号)。整栋大楼仅有60套一梯一户的顶级单位,居高临下将维多利亚海港尽收眼底,成为近年来香港顶级物业中的佼佼者。就连澳门“赌王”对这里也青睐有加,斥巨资在此置下了一套大宅。

  香港本就是国内地产界师从的样本,信和经数十年磨砺而成的豪宅开发管理经验更是多数同行难以望其项背的。信和置业在部分豪宅特别成立了一支生活情趣助理队。这些情趣助理除了要精通国语、粤语和英语外,还必须拥有烹调学、心理学、家政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这方面的培训在国内依然是一片空白。

  当海外地产巨头纷纷在国内跑马圈地,崛起于狮城的黄廷芳当然也不甘示弱,携手中海将触角先后伸向了成都、深圳等地。作为进军内地楼市的跳板,深圳在信和的扩张版图中占据着极其显赫的地位。

  图:

  一个城市的珍藏:折射出建造者推动深圳品牌名宅历史的理想和责任。

  位于香港半山的梅道1号空中别墅由信和置业鼎力打造,仅有少数人在此尽情体验君临天下的豪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