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恐怖势力兴风作浪 “颜色革命”黑影晃动乌兹别克斯坦动荡背后(附图片1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09:47 环球时报
  吴岩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特派记者 孙力

  位于中亚腹地的乌兹别克斯坦于5月12日夜爆发了罕见的武装骚乱,骚乱被平息后,各种说法纷至沓来:“颜色革命说”,“宗教极端分子暴乱说”,“人民起义说”,如此等等。纵观全局,分析人士指出,乌骚乱背景复杂,在国内,反对派与宗教势力绞在一起;在国际上,美国既想在乌推动“民主变革”,又怕宗教极端势力利用这种变革来推翻世俗政权。目前,乌兹别克斯坦之所以迅速恢复稳定,主要是因为乌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乌出现“宗教反对派”

  当地时间5月12日23时30分,数十名手持冲锋枪和手枪的武装分子乘汽车突袭了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安集延市附近的一个警察哨所。他们打死4名警察后,砸开警察大队仓库,抢走了数十支冲锋枪、手枪和部分手榴弹。此后,武装分子于13日凌晨1时30分,冲向当地驻军营房,5名士兵被打死,大量冲锋枪、手榴弹,两挺机枪和一辆“吉尔—130”型载重汽车被抢。接着,这些武装分子来到监狱,用汽车撞开大门后,2000多名在押犯被放走。武装分子并未就此罢手,而是分乘数辆汽车边呼喊边射击,冲进了安集延市。进入市内,他们选择了三个攻击目标:州内务总局、州安全总局和州政府大楼。在攻击前两个目标失败后,武装分子强占了安集延州政府办公大楼和一所学校,与赶来围剿的警察和政府军对抗。与此同时,在安集延市的中心广场聚集了几千名示威者,其中也有一些武装分子掺杂在里面,挑动人们喊要卡里莫夫总统和政府下台的口号。一些集会者则声称,他们参加集会不是为了支持伊斯兰武装分子,而是为了支持民主。没过多久,武装骚乱被乌强力部门平息。乌总统卡里莫夫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骚乱是由极端组织“伊斯兰解放党”的分支机构“艾克拉米亚”策划和制造的。他还特意强调,显然有人企图在乌境内制造与吉尔吉斯斯坦“革命”类似的事件。

  武装骚乱发生后,一些俄罗斯专家指出,骚乱背后有“颜色革命”的影子。他们的根据是:与其他国家的反对派不同,乌兹别克斯坦反对派走上了一条与宗教势力相结合的道路。实际上,早在格鲁吉亚发生“颜色革命”后,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就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2004年上半年,乌司法部对国内的各种非政府组织进行了检查,要求它们重新登记。有美国背景的索罗斯基金会、社会开放研究所和社会组织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因支持乌立场极端的反对党、破坏乌国内稳定,被依法取缔。乌外交部官员曾表示:“这个组织(指索罗斯基金会)的行动有威胁乌兹别克斯坦宪法制度的东西,他们直接干涉乌内政。格鲁吉亚和乌克兰的选举事件说明,他们的反对派得到了索罗斯基金会的资助。”正是由于乌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乌反对派财源被断,他们既不掌握媒体,手中也没有权力,很难像其他国家的反对派那样“日益壮大”。另一方面,伊斯兰教在乌兹别克斯坦发挥着重要作用。俄新社指出,乌反对派的抗议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与宗教运动密切相关,他们经常打着宗教民主的旗号来反对乌现政权。德国《每日镜报》也指出,反对派与宗教势力相结合就出现了“宗教反对派”,他们在塔吉克族占多数的城市和各民族混居地区的影响很大。

  骚乱地区是极端势力的“沃土”

  这次发生武装骚乱的安集延市地处费尔干纳盆地的东缘。费尔干纳盆地是古代中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当地人在锡尔河的灌溉下较早地进入了定居农业时代,使得费尔干纳盆地成为繁荣了几个世纪的中亚伊斯兰文化中心。但是,当地绿洲农业具有封闭性的特点,有限的经济承载能力使这里在经过几个世纪的繁荣之后开始进入衰落期。尤其是在19世纪中期,代表欧洲文明的沙皇俄国进入这里,当地人被勒令只能种植棉花,费尔干纳盆地成了欧洲市场的附庸,因此,伊斯兰抵抗运动在这里逐渐发展起来。上世纪20年代,苏联在中亚地区展开民族认定和边界划分,费尔干纳盆地被犬牙交错地分割给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有的村庄被国界一分为二,而同一民族、乃至同一部族跨界而居的现象随处可见,民族对立由此而生。苏联解体后的十几年来,中亚各国经济大幅衰退,费尔干纳盆地的传统农业快速下滑,与此同时,当地的人口出生率却居高不下,这使得个别地区的失业率高达50%—60%。各种因素集中在一起,使费尔干纳盆地始终动荡不安,被称为“中亚火药桶”。也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斯兰解放党”、甚至“塔利班”、“基地”组织都把这里当作躲避打击、发展组织和休养生息的庇护所。

  这次发动武装骚乱的极端组织“艾克拉米亚”就是“伊斯兰解放党”的分支机构。5月13日,当武装分子进入安集延市后,他们曾通过当地的“费尔干纳新闻社”发表声明,声称他们此次行动的目的是要解救被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关押的“艾克拉米亚”组织成员。“艾克拉米亚”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被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宣布为非法宗教极端主义组织。虽然袭击安集延的武装分子强调他们与“伊斯兰解放党”并无牵连,设在伦敦的“伊斯兰解放党”总部也通过自己的发言人表示,发生在安集延的骚乱与这个组织无关,因为他们向来坚持的是用“和平”方式推行自己的宗教主张,但“艾克拉米亚”组织的创始人阿克拉姆·尤里达舍夫早年的确参加过“伊斯兰解放党”,外界认为两个组织目前仍关系密切。

  美国对乌政策很矛盾

  安集延事件发生后,国际社会迅速做出了反应。俄罗斯副外长断定,安集延骚乱很显然是经过“预先策划”的,而且他认为3个因素引发了这次事件:地方部门工作不力、社会经济水平长期低下、宗教极端势力插手。俄罗斯强力部门在5月14日为乌总统卡里莫夫的结论提供了佐证,认为参与骚乱的武装分子中有从事毒品交易的黑社会成员,有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还有来自阿富汗的塔利班成员。与俄罗斯的表态相比,美国的态度颇耐人寻味。5月13日,美国政府呼吁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与示威者双方均要克制。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说:“乌兹别克斯坦人民希望见到一个更有代表性及民主的政府,但必须通过和平方式,不是通过暴力。”然而,美国更关注的是在安集延逃跑的大量囚犯中可能包括“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成员在内的恐怖分子,美国担心这些人会给这一地区的稳定带来威胁。实际上,在“9·11”事件发生前,美国曾强烈抨击乌兹别克斯坦的民主状况,并以此为借口,禁止卡里莫夫总统入境。“9·11”事件发生后,美国认识到了乌在反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迅速提升两国关系。2002年,卡里莫夫总统访美。美国则租用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汉纳巴德机场,支援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目前,该机场仍是美国在中亚进行反恐行动的重要军事支撑点。就在美国政府放下“民主大棒”的时候,美国国会议员却跳了出来,尤其是美国非政府组织被乌政府驱逐后,美国国会加强了对乌兹别克斯坦民主状况的声讨力度,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被迫就美乌合作问题向国会做出解释。2004年,美国的年度人权报告对乌兹别克斯坦的人权状况进行了猛烈抨击,但到乌访问的美国官员却无一例外地对乌第一个支持美国在阿富汗展开反恐行动表示感谢,并称美乌是坚定的反恐盟友。目前,在“反恐议题”失去新意后,美国在中亚开始推动“民主议题”。乌兹别克斯坦的特殊性使美国左右为难。一方面,美国要想拉住这个反恐盟友就必须保证其政权稳定;另一方面,美国又希望在乌兹别克斯坦推动所谓的“民主进程”。目前,美国认识到,费尔干纳盆地的极端组织不承认世界上任何国家体系,藐视所有国家的法律,脱离父母,只服从该组织的头目。他们主张推翻中亚各国的世俗政权,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权衡之下,美国不希望“民主攻势”在乌兹别克斯坦造成社会混乱,使极端势力有可乘之机。但为了使“民主攻势”在中亚形成连锁反应,美国会使用各种手段向乌兹别克斯坦施压,以促使其“平稳过渡”。图片:

  骚乱发生后,乌首都塔什干加强了戒备。(美联社图片)
恐怖势力兴风作浪“颜色革命”黑影晃动乌兹别克斯坦动荡背后(附图片1张)
《环球时报》〔20050518 第7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