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党的执政理论研究与执政能力建设的几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16:10 人民网

  [摘要]本文对党的执政理论研究和党执政能力建设中,有关党执政理论产生和创新的生命源泉,党执政理论的时代特色,党执政理论的借鉴,党执政层面能力,党执政能力实现途径,党执政能力评估指标问题,以及对党执政理论研究与执政能力建设辩证关系作了一定分析和研究。

  执政理论 执政能力

  对党的执政理论与执政能力研究,应该作为党的建设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丝毫不能懈怠。这是因为,党在长期执政中,要遇到许多各式各样的矛盾,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会出现。党要不断妥善地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就要对丰富和创新党的执政理论进行不断研究,就要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进行不断研究。但是,在对党的执政理论研究与执政能力建设上,有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一、党执政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1、党执政理论产生和创新的生命源泉。对党的执政理论研究,一个最根本问题,要弄清什么是党执政理论产生与创新的生命源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党章明确规定我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既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的执政理论产生与创新,不能离开人民的意志,人民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民对物质和精神的需求。一个不符合人民意志,不体现人民社会实践活动,不满足人民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理论,不管这个理论有多么完美,内在逻辑有多么严谨,都不会被人民接受。只有被人民接受的执政理论,才能调动人民积极性,人民才会为理论中提出的目标去奋斗。符合人民意志,体现人民社会实践活动,满足人民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执政理论,还可以不断在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得到营养补充,这个得到营养补充的过程,就是执政理论不断完善和创新的过程。党执政理论不断完善和创新,又可以进一步指导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人民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愿望与需求,为党的执政理论完善与创新,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不枯竭的思想营养补充。党的执政理论得到人民推动社会发展实践活动的思想营养补充,就不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就会青春向上。

  2、党执政理论的时代特色。党在执政的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着不同的具体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矛盾。党在取得政权后,面临的是巩固新生政权,如何由革命战争为主要任务转向以和平建设为主要任务的问题;文化大革命后,党又面临着如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人民的愿望,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以上这些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过程,就会形成不同时期党执政理论的时代特色。在新的时期,党又面临着许多要认识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新矛盾。为此,作为一个执政党要认真梳理分析一下,在新时期人民推动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是什么,人民对物质与精神的需求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的科学概括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那些问题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呢?概括起来讲,党的建设与反腐败问题,科学发展观问题,民主法制不断完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与处理好各层面人民利益交织的矛盾问题,处理好国际关系问题,是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实现的一些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研究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形成,在新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色的执政理论。

  3、党执政理论的借鉴。对党执政理论借鉴的研究,对党的正确执政理论形成的成本降低,是十分有益的。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讲,人们对事物发展本质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认识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偏差,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会给人们以实践失败的教训,付出认识偏差上的成本。党的正确执政理论形成也是要付出必要成本的,但作为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这个认识偏差上所付出的成本过大,就有可能丧失执政地位。因此,党不同时期正确执政理论的形成,应该尽量降低成本。党的正确执政理论形成的成本降低,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是党执政理论的借鉴。党执政理论的借鉴,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考虑:首先可以从党执政以来的得失去考虑。党执政以来,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受挫的教训,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受挫的教训,对党在新时期正确的执政理论体系形成是有帮助的。邓小平理论的成功,关键是借鉴了毛泽东时代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上偏差所付出的成本和教训。其次,从国外政党执政的得失中去借鉴。再次,从我国历史上执政王朝的兴衰更替中去借鉴。另外,从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去借鉴。老子《六问六章》中“欲上民,必以言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处上不觉压,处前不为害,天下乐推而不厌”;管子《心术篇》“心安则国安,心治则国治,安也心也,治也者心也”等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中蕴涵着治国执政的哲理。当然,党执政理论的借鉴,不是生搬硬套的借鉴,而是要把这些借鉴与党面临所要认识新情况、新问题和需要解决的新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推陈出新。

  二、党执政能力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1、党执政层面能力。党的执政能力是指党完成治理国家活动中的本领。完成治理国家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的各个层面,每个层面都要映射出党的执政能力。如果,某个层面党的执政能力未达到要求,执政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党在完成治理国家活动中的执政。对党执政层面能力研究,一是要弄清楚党在不同层面上执政,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好的问题;二是弄清楚党在执政过程中要到位,不缺位,不越位的问题。党的执政层面可大至分为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中央党政属于宏观层面,在这个层面上,党的执政能力高低主要表现在能否制定出代表人民利益,体现人民社会实践活动,满足人民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有效配置党在宏观层面执政的各种资源,有效指导好党在中观层面执政活动开展。省部级党政属于中观层面,在这个层面上,党执政能力高低表现在能否把党中央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执政范围的实际结合起来有效贯彻落实,能否有效配置党在中观层面执政的各种资源,强化党在微观层面执政的执行力,及时准确把把执政情况反馈给党中央。省部级以下党政执政,属于微观层面,在这个层面上,党执政能力高低表现是能否对上级党政的指示精神,与本执政范围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抓好具体落实,能否有效配置党在微观层面执政的各种资源,妥善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及时把落实情况,人民群众心声与愿望反馈给上级党政部门。

  2、党执政能力实现途径。党有了能代表人民利益、体现人民社会实践活动、满足人民物质与精神要求执政理论还不够,党正确的执政理论能否成得到落实,这与党执政能力实现途径息息相关。党自1949年10月执政以来,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党执政能力的实现途径是靠革命运动、靠人治、靠行政命令。由于,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党在人民群众有着崇高的威望,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习惯了革命运动的斗争方式,加上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人民群众对党执政能力以运动、人治、行政命令途径表现出来,还尚能接受。但随着党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班子交接和经济体制转变,党的执政能力再用运动、人治、行政命令途径表现出来,就很难让人民群众接受,很难适应党目前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党执政能力要由过去靠运动、人治、行政命令实现途径,转变为民主、法制、教育、指导实现途径。通过推进政治、民主建设,建立健全各种法规,以多种多样教育形式提高人民素质,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和统筹好人民群众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党的执政能力。

  3、党执政能力评估指标。建立对党执政能力评估指标,有助于党在执政过程中,从数量这个角度去分析和发现所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又可以从数量这个角度去提出具体的纠正办法,这里就提出一个问题,对党执政能力评估,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评估指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到的党在长期执政中必须提高“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就是一个衡量中央党政执政能力的指标体系。如果对这五个指标体系进一步科学量化,就得到一个衡量中央党政执政能力量化的指标体系。建立一个对党执政能力评估的量化指标体系,能使党在执政中明确其自身执政能力、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也能发现在执政过程中的问题,存在问题的数量是多少。在建立对党执政能力评估量化指标体系时,对党在不同层面上的执政情况,其执政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是有所不同的。根据党在不同层面执政情况,应该建立符合党在不同层面执政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对党在不同层面执政能力评估主体,应由党在不同层面执政相对应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人大、政协、不同层面人民抽样调查,分别评估加以综合。对党执政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某一个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随着党的工作任务和所面临的国内外情况发生变化,就要及时对指标和指标中的数据加以适当调整。

  三、党执政理论研究与执政能力建设的辩证关系

  党执政理论研究与执政能力建设,是党解决长期执政这个问题,要同时抓好的两个方面。党在执政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即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路线、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但在具体运用和操作却出现了偏差,这说明党在执政能力上存在着问题。党有正确的执政理论和路线、方针和政策,不等于党就能执好政。党的正确执政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落到实处,关键还在于党执政能力的高低。党的执政理论具有普遍性、指导性特征。要把党执政理论落实和运用到党在不同层面上的执政活动中去,需要党在不同层面执政的主体,把握好党执政理论精神内涵,把握好执政层面的实际情况,在这两个把握上,很好的有机结合起来,党的正确执政理论才能得以实现。十六大以来,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党的执政理论核心思想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党在各级层面执政主体都要围绕这一执政核心思想,结合本执政层面的实际,研究应该做些什么,怎样做这个课题。这里所说的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就是一个执政理论与执政能力相结合的问题。党有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人民满意的执政能力,不仅党正确的执政理论能得以实现,还能为党的执政理论完善和创新予以实践上有力支撑。党在长期执政中,一手要抓好对党的执政理论建设的研究,一手要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能抓好,人民才会选择党的长期执政。

  (朱益民、王明山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研究员,黄航思政老师)

  (文章仅供学术交流,文中包含的立场、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所持,不代表人民网立场)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