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俄驻华大使罗高寿临别感言:没有中国朋友会寂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0日17:56 新华网

  “我将永远记得在中国的日子,希望我们的关系和友谊地久天长。没有中国朋友,我会感到寂寞的。”--罗高寿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嘉麟、葛万青报道

  中俄外交史上的传奇人物——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在现职度过了近14个年头后,将于5月21日正式卸任回国。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今年已经73岁,前后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许多人只知道他的中文名字叫罗高寿,而忘了他的本名是伊戈尔·罗加乔夫。

  临别之际,《国际先驱导报》对他本人、他的朋友、下属和同行进行了访谈,希望借此能尽量让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罗高寿。

  罗高寿自述:从未后悔来中国

  我的外交生涯已有40余年,有幸看到不同时期的中国。

  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32年,那时才出生一个月后。我父亲在苏联驻乌鲁木齐总领事馆工作。我父亲是汉学家,翻译过古典小说《水浒传》、《西游记》——后一本是与人合译的,以及鲁迅和老舍的作品。他对我选择研究中国问题和学习中文起到了决定性影响,包括他的中文名字罗高寿(为罗加乔夫这个姓的谐音)也传给了我。

  我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后来的经历告诉我,对所在国的语言、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了解,以及翻译工作对外交官的活动,都有很大帮助。作为翻译和外交官,我有幸参加了苏中、俄中领导人的多次会晤。

  我永远记得对两国关系至关重要的国家领导人的行为和事件。回忆过去就会明白,如果多一些克制、善意和忍让,少一些教条主义,60年代初发生的许多问题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两国关系蓬勃发展的时候,在各种会晤、访问的繁忙工作中,只要时间许可,我就会努力去感受中国的变化。虽然现在比年轻时出门少了,但我还经常到北京的公园和郊区散步。我对京剧百看不厌,最喜欢的是《三岔口》《白蛇传》《大闹天宫》。

  回国后,我将到联邦会议任职,将继续为推动俄中友谊作出努力。我将永远记得在中国的日子,希望我们的关系和友谊地久天长。没有中国朋友,我会感到寂寞的。

  朋友:他是地道中国通

  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播音指导刘霞说,罗高寿大使为人谦逊,非常会照顾其他人,每次使馆有活动,他都主动邀请我们。我是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学员,儿童院创立50周年时,中苏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但大使依然请我们和亲属去参加纪念活动。

  罗高寿喜欢弹钢琴。有时候我们唱苏联和俄罗斯歌曲,他就一边为我们伴奏,一边跟我们一起唱。他不仅演奏自己国家的音乐作品,还弹中国民歌,像什么《二月里来》等等。他对中国的爱不是一般的爱。与中国有关的东西,他都特别感兴趣。

  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院长李英男说,我第一次见到罗高寿还是刚毕业到使馆去做翻译的那回。当时他跟着父亲一起来,还是个瘦瘦高高的小伙子。苏联解体后,中俄面临重新建立关系。作为一个“中国通”,罗高寿再合适不过了。

  他为人正派、讲话幽默、不打官腔,乐于和普通中国人接触。一次,北外搞文化节,邀请他出席,他非常感动,并告诉学生中俄友谊应该在年轻人中传承下去。在我母亲(李莎——李立三之妻)90岁生日时,尽管很忙,大使还是来到北外为我母亲庆祝生日。两人亲切的交谈,至今我们家还保留着他们那次谈话的录音。

  下属:与他共事很幸运

  与罗高寿在使馆共事4年的参赞梅捷列夫重复的一句话就是:和他在一起共事,我们都觉得很幸运。我跟大使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就连很小的城市里都有人认识他。别人请他合影或签名,他甚至比电影明星和歌星还出名。这令我印象深刻。

  梅捷列夫说,大使非常专业,多年在华工作让他有足够自信,而这也在工作上帮助了其他同事。他在同事中威信非常高。像他这样了解中国的人,在俄罗斯很少了。

  梅捷列夫介绍,与大使很好相处,就算在接到非常复杂和棘手的任务或指令,他都能表现出自己的幽默。同时,他对于下属要求严格,这使我们必须每天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他的节奏。他曾经批评过下属,但是公归公,私归私,他很会团结同事。

  他说,罗高寿很照顾在使馆生活的人——外交官、家属、司机、俄罗斯驻京机构代表等。在他的关照下,使馆附属学校的俄罗斯学生成立了兴趣小组,使馆工作人员成立了合唱队。使馆还经常放映俄罗斯和中国的最新电影,组织观看俄罗斯艺术团体来华的演出。

  梅捷列夫说,大使非常喜爱运动。以前打排球、踢足球,现在上了年纪,就打网球。此外,不论气温多少度,他每天早晨必定要游泳。

  同行:他是中俄友谊的桥梁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说,罗高寿是资深外交家,参与了两国一些重要里程碑的事件,为中俄关系跨世纪的发展做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我对他非常敬佩,对他为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增进友谊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说,我和罗高寿在家庭之间的私交都很密切,有20多年了。我们两家的子女都是外交官,罗高寿会用地道的中国话说:这叫“有其父必有其子”。

  罗高寿把中国作为他的第二故乡,把推动中苏、中俄关系作为他终生奋斗的目标。他不仅从维护俄罗斯利益的角度处理问题,还真心地从两国共同利益出发,可说是中俄友谊的桥梁。

  他处事乐观,总是充满信心地去工作。对中俄关系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他总能想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在中苏边境问题上,当时他是苏方谈判方的团长,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功不可没。他知识渊博,对中国历史、文化非常了解。他很友善、开朗,并愿意结交朋友。

  《国际先驱导报》法律本报记者及特约撰稿人授权本报本报所刊其撰写的稿件和提供的图片,未经本报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有需转载者请致电010—63073377)。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