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冒充博士“只为施展才华”并非一派胡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1日00:04 红网

  郑州的“假博士案”终于有了初步结果,5月19日,郑州市二七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刘志刚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但在法庭上,刘志刚声称,自己冒充北大博士只是为了给自己的“真才实学”包装一下,从而施展才华。刘说,“如果对我的能力表示怀疑,可以找专家来作鉴定”(5月20日《大河报》)。

  不知道人们对刘的这些说法怎么看,不过据我估计,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刘只是为了给自己开脱而已,他肯定就是为了诈骗。但我觉得,恐怕不宜简单地这样下结论,尽管其确有欺骗行为。相反,我倒觉得,刘的说法不无道理。

  为啥这样说呢?在人才市场上找过工作的人都知道,尽管有识之士一直呼吁社会“不拘一格用人才”,但实际上,对多数人来说,即使你能力并不比那些学历比自己高的人低,甚至比他们能力还要高些,但只要你不是特别出类拔萃,一般情况下,用人单位都会优先录用那高学历者。所以,许多人虽然满腹才华,但因为缺了一纸文凭,却不得不从事着与自己的能力很不相称的工作,这既不公平,更是一种人才浪费。那些缺少一纸高学历而能力不差的人们呢,往往又不愿意花费时间去考文凭,在他们看来,那纯粹是一种浪费。但为了争口气,为了不浪费自己的才华,有些时候,他们就不得不“剑走偏锋”,采取一些非常规的办法,来争取一些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谁知道刘志刚是不是就属于这种情况呢?

  而且,刘志刚既然能想到这样的“诈骗”办法,相信其头脑也不简单,他不会不明白这样做的厉害,毕竟到郑州航院工作不是“一锤子买卖”,骗一把就跑了。如果不具备相应能力,很快就会露馅,其最终必然“丢人打家伙”。所以,他也许就是想通过能力获得学院的认可,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所以,我觉得,有关方面不妨“听”一次刘志刚的话,去找一些专家,对其能力做个鉴定,倘其真的具备相应能力,则不妨从轻处理,给其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前不久《大河报》不是报道过一个用他人学籍考上大学的事儿么?那个“冒名”者其实也没有恶意,只是想上学而已,而且他也确实是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的,最终不也取得了学校和社会的谅解么?当然,刘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但也不无相似之处啊。但倘其并无真才实学,那自然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总之,无论刘本人到底是否具备相应能力,我都觉得,全社会尤其是各用人单位都应当对这一案子进行深刻反思,尽快纠正用人当中的唯学历倾向,真正营造一个“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社会氛围,让那些虽无学历但能力不差的人,能够公平地得到展示才华的机会。否则,判了一个刘志刚,还会有李志刚、马志刚……不断出现。更重要的是,在人才依然紧缺的今天,让许多人大材小用,还影响我们的现代化进程啊!(稿源:红网)(作者:崔建民)(编辑:潇湘行)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