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家长,小心“语言暴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1日00:23 大连日报

  “你真笨”、“没救了”、“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儿子”,在家庭教育中,“语言暴力”往往比棍棒教育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大。家长对孩子的不满和失望,可以随着脱口而出的“暴力语言”得到发泄,但转嫁到孩子身上的不良后果,将被扩大到几十、几百倍,并最终导致孩子的自暴自弃或步入歧途。

  小琳来咨询时脸上的表情看着要比同龄的孩子忧郁很多,她由于整天沉迷于网络到了严重依赖的程度,旷课时数和成绩已经到了被学校勒令退学的地步。小琳的同学反映说近期她常常是几天不说一句话,呆坐在那里。我知道这个孩子目前抑郁现象的背后一定有她的苦衷,经过一番耐心的询问,小琳终于敞开心扉向我诉说“我爸爸妈妈都是初中老师,对我的管教非常严格,从记事起,在家中写作业或遇到其他难题时,妈妈经常脱口而出的就是‘笨蛋’两字。虽然每次骂我‘笨蛋’后,妈妈都会热心地帮助我解答难题。但妈妈漫不经心的嘲弄、讥讽,让我心里特别难受。原以为考上大学后能改变爸爸妈妈对我的态度,但是高考后我没能考上理想的重点大学,妈妈劈头盖脸的骂了我一顿,说我没考上重点大学丢尽了他们的脸,并且我上大学的这几年里他们总在我面前故意夸张地赞美同事的孩子如何有出息,而一提到我他们就叹气,表情也很沮丧。他们也不象从前那样关心我了。我觉着自己活的很失败,我什么人都不想见,只想一个人躲起来”。

  不难看出小琳的自闭和抑郁情绪和家长长期的冷漠和讥讽有一定的联系的。发生在林琳家庭中的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目前以棍棒教育为特点的“体罚”家庭不多了,但心理虐待、语言伤害等“心罚”现象却明显增多。如一些父母动不动就给孩子加上各种帽子:“你真笨,你没治了,你让妈妈跟你丢人”、“你看xx多好,爸爸妈妈真为有你这样的孩子感到羞耻!”,有的限制或跟踪孩子和同学交往。岂知孩子虽小,但心灵和成人是相通的。而且,由于心理还很脆弱,缺乏对自我的认同,因此更需要父母的尊重、理解和称赞,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转身,往往都伤害着孩子的心灵。我们在长期的调查中发现:心理虐待对孩子的伤害远远大于身体惩罚,有的甚至成为心理疾病的根源,长时间用不正当的言词、手段对孩子身心“施暴”,容易引起孩子心理扭曲,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

  那么,家长如何避免语言暴力对孩子造成的心灵伤害呢?

  首先,保护孩子自尊心,委婉的批评。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动力。不少孩子争强好胜,有上进心,并且希望得到成人的赞许,但由于年纪小,难免出现错误或做事情不如大人意。对待孩子的错误,家长应该就事论理,不能过多责备孩子,使孩子明辨是非,分清荣辱。要信任孩子,批评要委婉,不要对孩子冷漠和厌烦甚至挖苦,更不能当众揭短,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自尊。

  其次,注意观察孩子,发现其闪光点。世界万物各不相同,孩子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父母的责任就在于观察和发现孩子的个性特征,因势利导,尊重孩子的兴趣,发挥孩子的聪明才智。做家长的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善于维护他们的自豪感,教会孩子“我真棒!我能行!”。实践证明,激励、赏识能使孩子树立信心,不断进取,从而获得成功。家长应给予孩子合理而及时的赞扬。这里强调合理性,孩子能够分辨出家长的赞扬是否真诚,虚伪的赞扬只能使孩子感到家长的心不在焉,这样做反而刺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再次,教育孩子,夫妻之间要默契配合。现实中,多数母亲教育孩子时,火气上来不容许别人插话,一个无休止的发泄,一个旁观或避而远之或百般保护或幸灾乐祸,语言暴力逐渐升级,使家庭教育处在尴尬的境地。如果父母教育孩子时出现矛盾,母亲这样说,父亲那样说,孩子就无所适从。孩子分不清谁是对的,不知道应该听谁的,干脆谁的也不听,也就用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自己做的错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不一致,也会影响到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夫妻一定要注意维护彼此的威信,绝不能为了提高自己的威信而故意贬低另一方。

  最后,家长与孩子之间要相互尊重。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孩子的声音。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对话,自由的交流、心灵的沟通,因为相互尊重,才是良好沟通的前提,而良好的沟通,则是教育的前提。作为家长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孩子讲清简单的道理,而不应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产品,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讲话,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更不能以苛刻刺激的语言冷暴力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伤害。要让孩子觉得人与人是平等的,从而懂得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己的道理。作为父母应该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从各方面控制自己,尊重、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孩子与成人争辩是非,如果成人确实说错了,做错了,应坦诚地承认,并向孩子道歉,使孩子觉得父母是尊重他的,自己也应该尊重父母和别人。

  总之,在文明越来越进步的今天,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了进步,摆脱了以前简单的棍棒教育,但现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面对孩子的过错语言冷暴力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我们在如何正确批评孩子,鼓励孩子方面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家长实施语言冷暴力的动机往往是好的,可是结果却是令人担忧的,所以在教育方法上我们应该在冷静以后多反思一下哪种批评方法更适宜于孩子的进步。

  语言暴力:不是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的语言刺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