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加强人权教育首先从师范院校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1日02:29 新京报

  加强人权教育首先从师范院校始

  长平 常评是非

  在人权保障写入宪法之后,其内涵与外延,其理念认知、法律规范以及日常实践都需要进一步地廓清和训练,否则宪法的尊严就可能被“培养男子汉”这样的一个噱头侵犯。

  最近,有两条有关学校教育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一件事发生在海口。海口七中政教处几个领导将两名初二女生按在桌子上,强行剪掉了她们的披肩发。校方称这是整顿校风,因为她们的披肩发有违《中学生守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精力,影响了学习”,而且属于“不良生活习惯”。(5月11日《海口特区报》)另一件事发生在杭州。

  一所民办学校宣称“借助美国西点军校的理念,以全封闭、军事化管理的模式,将男孩打造成真正的男子汉”。在该校,学生“先服从后抗议”,“没有任何借口”。除了高强度的训练,几乎所有学生都受到过鞭打。据记者观察,“其威慑力和受鞭时的羞耻感要远远大于鞭刑的实际痛楚”。(5月13日《文汇报》)

  这是两件很明显的野蛮行为,反映了学校教育狭隘的功利主义,以及普遍性人权观念的淡漠。我所知道的强制剃头,发生得比较普遍的,一是在“文革”时期,二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第一次“严打”时期,都是为了羞辱被剃头者。在海口七中的事件中,两名女生也同样受到了羞辱。问题是,身为老师,为什么会把羞辱人格尊严当成“肯定是为了学生们好”?

  我不太了解美国西点军校的理念,但可以肯定它是为了军事目的而非“打造男子汉”。且不论“军事目的”作为一种特殊的需要,是不是一个民间机构可以操持,单说它可能造成的结果———相对于和平时期来说,战争状态是一种扭曲形态,军事目的和战时政策往往与和平时期的要求背道而驰。

  美国学校虽然五花八门,但灌输民主自由观念、尊重个体人格却并无二致。甚至西点军校本身,恐怕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充斥着喝骂和体罚。早在1919年,美国陆军参谋长佩顿·马奇将军整顿西点校风,选中麦克阿瑟将军出任校长,就对他说:“西点已落后于时代40年了,必须废除体罚,重振军校!”

  我并不怀疑这两件事情中校方的善意。羞辱、体罚学生而不以之为过,只能说明他们心里没有人格平等的观念。事情引起争议,有人反对也有人支持,也说明这种观念缺失、模糊是一种普遍现象。

  这种观念从何而来?保障人权已经写入我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里也规定了“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可见仅有法律条文是不够的。作为一种观念,人权保障应该更广泛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其中学校教育是一个重要源头。

  有报道说,韩国校园正在进一步普及人权课。在4年前韩国政府成立的国家人权工作组的推动下,目前已有66所高校开设人权课程。韩国一位人权研究专家说:“人权应该从一个政治概念转变成一个涵盖所有社会和经济问题的概念,同时使我们的观念和普世价值观接轨。”

  “人权”作为一个十九世纪后半期才西风东渐的外来词,整个亚洲的传统对它都不熟悉。到1965年,日本才首先在学校实施人权教育。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菲律宾、斯里兰卡、印度等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下,或在国际民间人权组织的推动下,政府组织编写了人权教材,在学校开设人权课程。

  在中国大陆的学校教育中,政治思想品德课中也有不少人权的内容。但是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外来观念,有必要开设专门的课程从头学起。尤其是人权保障写入宪法之后,其内涵与外延,其理念认知、法律规范以及日常实践都需要进一步地廓清和训练,否则宪法的尊严就可能被“培养男子汉”这样的一个噱头侵犯。

  要紧的是,学校教育来自教师,而在上述两件事例中,教师自身就缺乏人权观念。联想到前段时间媒体热议的师范院校改革,我要在此呼吁,师范院校首先应该加强人权教育。

  作者:《外滩画报》副主编电邮: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