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清代帝后精通戏剧(清宫演戏探秘8)(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1日04:0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清代帝后精通戏剧(清宫演戏探秘8)(组图)
《戏曲人物画·贪欢报》

  清代帝后对戏剧热衷的态度,不仅反映在对戏剧演出的种种物质追求上,在其他方面也有所表现。

  如康熙在内廷供奉艺人排练时,曾十分内行的指导他们,注意举手投足的配合、身体动作与眼神的一致和自然,认为这是梨园之美的标准,乾隆则破格提拔擅长词曲的大臣,使其文臣竞相涉笔趋奉。张照由侍郎擢升刑部尚书,三泰自六品升为三品,庄亲王允禄兼领乐部,食双俸。他们所改编的《忠义璇图》、《鼎峙春秋》等连台本戏,成为宫中最具皇家风范的戏本。

  此后的几位皇帝,或演戏或击鼓,也是各有所长。至于慈禧,对戏剧更有独到的见解。咸丰时期,“皮黄”戏因其“高而不折,扬而不漫”而渐受欢迎。慈禧太后当政时,“皮黄”戏在宫廷演戏中比重较大。因此光绪二十年,西太后亲自将乾隆时期的宫廷大戏《昭代箫韶》改为“皮黄”戏。同时《阐道除邪》第二本“勾魂辨明”中的一段原昆曲唱段,慈禧太后听得不入耳,命将原唱词改为“皮黄”唱词,并指定要唱反二黄。当年入宫演戏的王瑶卿说过:西太后听戏很精,有时挑眼都挑得服人。慈禧看戏,绝不仅仅是听听而已,她要以手中的“串头”与台上的演出相对照。“串头”是宫内戏剧非常详细的“总讲”,每出戏有每出戏的串头,上面记载着剧目名称、演出时间、人物扮相、唱词念白、板式锣经、武打套数等演出的具体要求,对于演员的一丝一毫差错,慈禧都不能放过。如果没有对戏剧深入的研究,决不会有这样的眼光。

  慈禧对戏剧的精通,还表现在赏罚上。不论是习艺太监还是宫外演员,为慈禧演戏都非常谨慎,唯恐有失。宫中太监以演戏为出路,辛苦自不必说,旧时把学戏叫打戏,认为不打就学不成,仅此一个“打”字,太监的辛酸就可想而知了。每日学戏,棍棒相伴。演出遇有纰漏或慈禧不高兴,更是难逃厄运。这些使得很多太监难以忍受,逃跑之事屡禁不绝,甚至还有的悬梁自缢。而当遇到演技上乘博得西太后欢心的演员,给他们的赏银也很可观。光绪三十四年,谭鑫培、杨小楼在颐和园内德和园三层大戏台合演的《连营寨》,连演三场,共得赏银586两。宫中太监张兰德(即“小德张”),因一出《雅观楼》演得出名,而得到慈禧的赏赐。

  自慈禧死后,宣统时期宫中的戏剧活动步入尾声。元年二年因国丧停演27个月,至三年正月开始演戏,几乎每日承应,有时日夜两场,到武昌起义才停止。民国以后,对清朝皇帝实行的优待政策,使得溥仪在宫中仍维持着小朝廷的统治。1915年曾在漱芳斋演过一次戏。1922年演过三次。1923年8月,升平署在漱芳斋为敬懿皇贵妃的生日举行了一次演出,这次演出竟成为宫中的绝唱。之后,升平署也随着小朝廷的覆灭而消失。延续了200多年的清宫戏剧活动从此结束。

  (全文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5月21日 第七版)
清代帝后精通戏剧(清宫演戏探秘8)(组图)
《戏曲人物画·无底洞》

清代帝后精通戏剧(清宫演戏探秘8)(组图)
《戏曲人物画·通天河》

清代帝后精通戏剧(清宫演戏探秘8)(组图)
梅兰芳在宫中演出剧照

清代帝后精通戏剧(清宫演戏探秘8)(组图)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