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成建设小康社会瓶颈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05:17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
水环境成建设小康社会瓶颈 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希望我省加大治水力度,偿还历史欠账 【本报讯】(记者方兴业)全国人大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昨天在深圳向省领导通报检查结果。检查组认为,水环境状况已成为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希望广东省继续贯彻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精神,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使水环境状况得到根本好转,为全国探索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经验。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丽满,副主任陈坚,副省长汤炳权,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林惠俗,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长吕锐锋,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汝稳出席通报会。 连日来,检查组检查了河源、东莞、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河流治理工作。检查组认为,广东省努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按照建设“绿色广东”的思路,高度重视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水污染防治法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蒋正华总结为: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明显,任务繁重,问题复杂,时间紧迫。 执法检查组在反馈存在问题时指出,我省部分河段水质较差,重点城市的水质状况不尽如人意,水质污染状况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饮用水源、水质的达标率偏低,全国有23个省、自治区、市的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在85%以上,而广东21个地级市达标率仅为67.8%;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还存在一些问题,配套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污水处理成效不够大。目前广东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了519万吨,但实际只处理374万吨,尚有145万吨的处理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另外,企业超标排污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还比较严重。广东目前工业达标排放率是83.9%,低于全国89.2%这一平均数。 检查组分析了存在以上问题的几个原因,主要是历史上水污染防治工作欠账太多。在改革初期的上世纪80年代,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承接了大量的劳动密集、高耗能、高耗水型企业,当时没有防治水污染观念,也没有治水的资金投入。可以说,这些企业在很大的程度上透支了今天的水环境。即使到了今天,水污染防治意识和投入仍远远不够,与广东的经济实力不相称,希望加大资金投入和治理工作力度,偿还历史欠账,同时防止新污染源的增加。 在听取情况通报后黄丽满讲话。她说,检查组指出的问题符合广东的实际,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省人大常委会将向省委汇报,向省政府通报检查结果。她还指出,包括水污染防治在内的环境保护,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真抓实干。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转变干部的政绩观,并把环保工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改变过去以GDP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论政绩的做法。另一方面,要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告诉群众,让他们监督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上下把关,环境工作才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汤炳权表示,将根据检查组的意见做好今后的工作,改善我省的水环境。 作者:记者方兴业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