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江南贡院科场冤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07:13 人民网-江南时报

  科举制是继察举、九品中正制后,我国封建时代政府选拔人才的一种发展较完善的机制,它在隋朝开始运行,这一制度在其后的1300多年历史进程中,为封建王朝维护阶级统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样一个选拔人才的机构,必然掺和了太多的利益与纷争,考场内外的事情也注定成为历史进程中的引人注目之处。如今,科举制早已不复存在,而作为科举考场之一的江南贡院,仍然静谧地处于金陵的都市喧嚣之中。这个让无数士人或登极或魂断的地方,承载了太多的历史……

  江南贡院现状

  江南贡院,是封建朝代里南方最大的科举考场,是除了北京之外最大的乡试考场。它位于南京城的东南隅,东接桃叶渡,南抵秦淮河,西邻状元境,北对建康路,为古之“风水宝地”。据《南窗纪谈》所载: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年间(1168年),起初只是县、府学考试场所。占地面积并不大,考生人数也不多。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将乡试、会试并于南京举行。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为留都。当时江南地区已为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并且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参加考试的士人日益增多,原有考场就显得规模过小了。永乐皇帝便征收了附近的府邸,以及府尹黄公永元祠、秦桧之子贝喜祠等改建“江南贡院”。经明、清两代的不断扩建,规模日益增大,至清光绪年间,江南贡院已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20644间,另设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通道、岗楼的设备,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全国各省考场之冠。仅清代经过江南乡试后考中状元者就有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一半以上。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吴承恩、方苞、袁枚、林则徐、邓廷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历史名人均为江南贡院的考生或考官。

  如今我们看到的江南贡院,已远没有当初宏大的规模,只是一个缩小了的模型罢了。现在的贡院陈列馆大门,就是当初贡院的中心明远楼,它是贡院里的一座四层小塔楼,这个坐落在秦淮河畔的小楼,可不是为一览秦淮风光,而是为了监视考生,并为考生提供考卷外帮助的服务中心。当初上万间号舍的规模已无法模仿,只复制了当时数量的一个零头,其中有模仿考生众生相的蜡制塑像。楼内有明清时期的碑刻20余处。楼后的至公堂,现在是贡院文化的主要展厅。

  明清科场丑闻

  科举制度虽然发挥了巨大的人才选拔作用,但其负面作用也是影响深远。名落孙山无人问,一朝金榜天下知的现实状况,逼得上万学子不得不左三年、右三年地往返于家乡与贡院之间。科举对考生心灵的扭曲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每次科考过后,贡院都会遭受一番不大不小的损失,或考场号舍,或士人所住旅店均会遭恶意破坏,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却落第者发泄心中郁闷的行为结果。这还算是轻微的社会破坏行为,如果落榜者怨气更浓,其行为造成的破坏程度更甚,令人无法想象。这其中,诽谤、造谣考官的报复行为,就成了科场案的一种典型。

  明洪武三十年三月五日,会试发榜。榜上有名者共52人,均为江南考生,是为南榜(春榜)。北方举子开始议论纷纷。三月殿试又取福建闽县陈某为状元,北方举子大哗,认为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是南方人,因此袒护南方人。群情激奋的考生,将皇榜打得七零八落,随后又到礼部示威。锦衣卫赶来镇压。街头巷尾贴满了指责主考官偏袒同乡,必有隐情的传单。把个南京城弄得一团糟。

  朱元璋接到奏报,震怒异常,亲自查问主考官刘三吾。刘三吾对朱元璋说:“元朝统治北方一百多年,使其文化遭受极大摧残。近年来,北方远不如南方,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南优北劣也为正常。”朱元璋却不听他的,找来翰林院侍讲张信,命他带领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等人,于落第试卷中每人再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但经复阅后上呈的北方试卷仍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张信向朱元璋如实禀告复查结果,认为南北考生成绩相差确实悬殊,就连黄榜最末一名也比北方的优秀者高出许多。并且认为以文章定优劣,以成绩排名次,是国家科考的惯例,不应有地域照顾。现在北方举子成绩仅能列后,因此不能更动。

  这时,有人秘告说刘三吾、白信蹈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随即安排刑部调查。刑部在严刑逼供下终于搞出了一个六百多人徇私舞弊、行贿受贿的名单及证词。朱元璋竟然称考官及先前负责调查之人与十几年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有牵连,于是做出了决定:白信蹈、张信以及同科试官二十多人,全部凌迟处死。刘三吾因年事过高,发派充军,以老戍边。所选52名南方贡士全部罢黜,名列榜首的考生陈某以行贿罪问斩,至于受牵连者不下千人。

  同年五月,朱元璋又亲自圈点出六十一名贡士,第一名是河北的韩克忠,第二

  名是山东的任伯安,六十一名贡士中竟无南方举子一人,是称北榜(夏榜)。为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于洪熙元年设立南北卷制,南卷取60%,北卷取40%。至此,南北榜案全部终结。

  康熙二十年,吴兆骞这个江南才子在塞北荒蛮之地度过了23个春秋,终被康熙释放。然而54岁的一代江南才子却因病去世于北京,未能回到他梦魂萦绕的江南故乡。

  吴兆骞的事情得从头说起。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顺治帝派方犹、钱开宗主持江南乡试。丁酉年江南乡试放榜后,落第士子们群集江南贡院门前抗议。江南书坊中还刻了一部传奇小说《万金记》。方字去点为万,钱字去边旁为金,万、金二字,指的就是方犹、钱开宗二主考。书中极力描绘了科场中行贿受贿的情状。顺治得悉江南科场丑事后,当即下令:“方犹、钱开宗并同考试官,俱着革职,并速拿来京,严行详审。”为鉴真假,顺治帝决定亲自在北京主持复试该科江南中举的全部考生。参加复试者每人都身带刑具,并且派遣大量军士在现场看守每一位举人,已经把他们全部当成罪犯了。考场气氛极其紧张。当时已值冬天,考场的举人们冻得浑身发抖,但也不敢吱声。就是这次复试的结果使人觉得此案有冤情在内。复试结果,24人被罚停会试,但因成绩勉强通过,被准做举人;只有14人未获通过,革去举人;共有74人准许参加会试。应该说成绩差强人意,但顺治一看结果,反而认定江南乡试有假,于是下令将方、钱二人立即正法。另外8人也受到全家流放黑龙江宁古塔的处分。此案中本来并无吴兆骞什么事,但这位江南名士看不惯上朝如此愚弄考生,特别是当他走进瀛台,看到考场像刑场的感觉后,将笔一扔,竟当场交了白卷。这下可激怒了顺治皇帝,故也把他流放到宁古塔。现在,这一案件已被众多史学家称为“科场蜚闻案”,意思是这应该是一场冤案。88人参加复试,74人的通过率,应该算不错了。并且落第的那14人中,不乏吴兆骞这样的江南名士。这些学子多日来已经被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折磨的不像人样,再在皇帝的监视、士兵的棍棒下参加决定人命的复试,岂有不紧张之理?出现个别失误、差错也是正常的。

  江南贡院,有人在此狂嚣“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更多的人在此哀叹“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来得几度”。这个让人思绪万千、梦回古代的神秘角落,仍静谧地处于都市的喧嚣中……

  《江南时报》 (2005年05月22日 第十五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