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记者昨寻访“东山少爷”的故事——百年风光史岁月当留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2日09:25 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毕式明 实习生/杨亚军)“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这句老广州耳熟能详的话已经传承了近百年。如今,随着广州行政区划的调整,东山这个数百年的“老店”将不复存在,风光了近百年的“东山少爷”或许将黯然退出。

  寺贝通津,当年东山权贵云集的地方之一。

  街道是旧的,道路是狭窄的,老人是闲适的。我们沿路寻访当年“东山公子”的故事,在沉默中观看,在沉默中享受一种不期而遇的惊喜。突然,不经意间的一个拐角,一栋虽然高大但已几分破旧的老宅映入我们的眼帘。

  走上前,细细观察,这就是号称东山四大名园之一的“隅园”。它寂静地站在那里,门窗破旧,屋顶狼藉,浑身伤痕,仿佛是从老照片里走出来的,不知经历多少岁月,甚至连一点揭示它的过去的文字提示都没有。但那些装饰精致的柱头、花纹葳蕤的雕花以及朱砂未褪的拱窗,似乎都在昭示着这不是一幢普通的民宅,它一定有过一番不可想象的辉煌。

  幸运的是,在这里,我们遇到了“隅园”的主人——国民党少将伍景英之子的同窗李任周。简单的寒暄之后,李任周打开了话匣子……

  东山洋楼的独特之处便是以厚重红砖为基调,位于寺贝通津42号的隅园便是此中的代表。隅园包括两栋设计独特的洋楼,西边的一栋目前正在维修,东边的一栋则相对保护较好。

  据李任周介绍,隅园的主人是时任国民革命海军造船总监的伍景英少将。隅园是由他亲自设计的,大约建于1931年。院内花旗杉和红棉树枝繁叶茂、相拥成翠,房屋的建造还采用了当时最优质的建筑材料,工艺一流。隅园后来与明园等合称东山四大名园,其气势可见一斑。

  说起隅园当年的风光情形,李任周依然记忆尤新,“这栋别墅当时很气派的,比如我现在租的这一栋就有200多平,而我们当年只能住在一些小房子里,还有很多人只能住在木板房子里。”李任周还说,“在我们小的时候,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那时候哪里像现在这么繁华有很多高楼大厦,像这附近的五羊新城、寺右新马路那里都是农田,当时好像叫做寺右乡。而这一带已经建起了很多别墅,尤其是新河浦一带。那里有个别墅叫春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居住过很多国民党大员,连孙中山也曾经乘坐‘火船’到那里看望过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

  据了解,东山直到清朝都是广州的城郊,民国时期,军政、官僚也因此地交通便利、环境清幽,也纷纷在此兴建别墅、官邸,由此形成了以恤孤院路、新河浦为集中地的花园式住宅。

  “文革以前,我当时在广州7中读初中,隅园的主人伍景英的儿子伍卫能也在那里读书,我们俩当时是一个年级的。伍卫能家是华侨很富,和我们这些一般的百姓相比真是差距很大,”李任周说,“我们年级当时有200多人,华侨子女是10多个,但是就伍卫能拥有一部单车,所以我们就很羡慕他,也就经常到他家里找他借单车来踩。”

  数年之后,隅园的主人及其后代大都移居海外。4年前,李任周租下了这栋2层小楼开设了一个画圃,也就暂时成了这栋小楼的主人。如今,这栋2层小楼挂满了各种书画作品,每周还有几十个小朋友来这里学书法和绘画。

  李任周还告诉我们,现在东山区很多华侨留下来的房子都卖了或者出租给居民居住了,但是,还经常有一些华侨的后代来寻访当年的祖屋,“很多的,每年都有人来寻找以前的房子。虽然以后东山不在了,但是这里依然也还是他们的家。”

  图:

  老东山李先生在向本报记者讲述东山的历史以及“东山少爷”当年的风光故事。 郭长荣 摄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2005财富全球论坛
七部门稳定房价新政
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苏迪曼杯羽球赛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