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国尚需解决的不和谐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2:38 舜网-济南日报

  李永光

  毋庸置疑,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与发展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中外的发展实践表明,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并不能够自动地消除社会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进程中的某些矫枉过正的做法,旧的社会问题虽然得以化解,新的社会问题与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出现。当前我国存在的不和谐与不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贫富阶层之间的冲突。二是劳动关系失衡导致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三是城乡发展失衡导致的城乡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城乡之间的冲突。“三农”问题的突出,表明了城乡之间的发展确实处于不协调与不和谐状态。四是地区发展失衡导致的地区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区之间的冲突。五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导致的价值观扭曲,以及由此而带来的道德滑坡。如官德、医德、师德的下滑已经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先富起来的群体形象急需改善,等等。

  造成发展中出现诸多不和谐与不协调现象的原因,概括而言当然是社会进步中的社会分化,但具体来说,却又表现在发展中的诸多失衡方面,如重经济发展与GDP增长而轻社会发展;重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而轻共同富裕;重招商引资而轻劳工权益保护;重城市发展而轻乡村发展;重经济效率与经济利益而轻社会公平;重社会稳定而轻社会和谐;重政策调整而轻法制建设;重打破旧制度而轻完善新制度等等。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现代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上的。社会和谐是新型的现代化,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要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加物质财富。诚然,富裕不一定带来社会和谐,但贫困的社会肯定不会是现代和谐社会。而且贫困还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和谐社会更是硬道理,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首要是发展生产力,但同时必须全面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这就是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宏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共同进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维护公平和正义,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关键环节。首先,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别以及城乡差别、区域差别等呈继续扩大的趋势;其次是贫富差别和社会贫困问题趋于扩大,社会贫困凸现。所有这些差距矛盾问题成为制约发展与稳定的“瓶颈”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差别不能拉得过大。应该把这种差距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只能是相对的公平。当前的国情,就决定我们只能从我国社会初级阶段出发来认识和解决公平尤其是收入分配公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社会部分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员共同富裕。在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其贡献参与分配。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方面建立起公平机制,公平的规则,公平的环境,公平的条件和公平的发展机会。实现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实现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社会安定表现为社会运行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安全与保障。社会安定包括社会发展平稳社会结构稳定社会关系融洽和人们心气平和。社会有序就是社会井井有条,表现为社会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文化秩、序身份(地位)秩序符合已经形成的法律秩序、制度秩序、政策秩序、纪律秩序、道德秩序、宗教秩序、习俗秩序等。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从对外开放到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我们党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努力建立合理的社会结构,融洽的社会关系,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坚决打击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假冒伪劣产品,“黄,赌,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严禁有令不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确立社会安定有序的运行机制。

  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主体,无论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使社会充满活力,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安定有序,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所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通过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建成廉洁、高效、充满创造力的执政党,增强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