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石河子:戈壁滩上的明珠(经典中国(90))(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4:47 人民网-人民日报
石河子:戈壁滩上的明珠(经典中国(90))(图)
石河子市市区新貌。

  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摄

  本报记者 刘天亮

  编者的话

  石河子被誉为“戈壁明珠”,是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中国首届“人居环境奖”城市、“园林城市”和首批“中国50家投资环境诚信安全区”等。昔日的荒滩,发生如此变迁,最根本的一点在于石河子人半个世纪以来毫不懈怠地植树,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这是兵团精神最集中的体现。如今,石河子人正在将农业的分散经营与现代生产方式进行对接,并由此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形成颇具特色的现代化经济……

  5月的石河子,是层层沁人心脾的绿。

  初到新疆石河子来的外地人,兴许还不习惯这密密麻麻的“绿树铁桶阵”,只有透过树底的缝隙才能看到街边的房子,即便中午走在街上,也基本晒不到太阳。

  石河子地处沙漠边缘,新中国成立前只有20来户人家,四周遍是戈壁,因为村边一条布满碎石的干河床,才有了这个苍凉的名字。50年前解放军就地屯垦时,这个地方“白晃晃一眼望不到边的没膝大雪掩盖下,除了寻找食物的狼群、野羊和獾子之外,真是再也找不到什么东西了”。

  所以即便今天城市绿化覆盖率已高达38.2%,人均公共绿地8.6平方米,石河子人每年都要栽30万棵树,一人一棵,毫不含糊。

  今年73岁的王效英老人,在这里种了36年的树。虽说退休多年了,那魂牵梦绕的树,仍让她放不下心,她有时还坐着火车出去看一看,与其他地方比一比。

  半个世纪以前,王震将军指着漫天衰草说:我们就在这里开始,建一座新城留给后世。当时是“要工具没工具,要材料没材料,一切都得白手起家,建设用的材料,除了必要的钢筋水泥从外地运来外,其他一切都是我们战士亲手准备的”。

  81岁的“老军垦”廉殿邦一说起那段岁月就兴奋不已,现在的石河子军垦博物馆,那砖就是他们就地取材,用苇子烧制的。每个人背40公斤苇子,一个小时跑20来公里路。冬天雪漫过膝盖,正好去拉那抬不动的木料,早上6点钟出发,晚上十一二点才回。来回五六十公里,耳朵、鼻子全冻了,一坐下就出血。

  就这样,经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几代军垦人的努力,石河子成为了戈壁滩上的一颗明珠。

  兵团战士一手缔造的石河子就是不一样,石河子建设之初就是先栽树,后修路,以树定路。树是石河子的魂,树栽到哪儿,路就修到哪儿,城市也就规划到哪儿。

  如今,石河子最气派的恐怕要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了。与别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相比,她年轻,只有十几年的历史;她生产总值也不高,2004年只有15亿元,然而,这个开发区独具活力,因为它背后是几百万兵团儿女。

  石河子垦区机械化程度达85%,农业商品率也达85%,棉花总产量占全新疆的1/9。有了这样强有力的后盾,开发区做大做强棉纺织、绿色食品、现代农业装备和化工四大产业就不是空谈。也正是因为农业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康师傅”、“旺旺”等著名品牌才选择在这里落户。

  去年,石河子试验种植的6万亩机采棉取得了不错的效益,农八师师长、石河子市市长余继志告诉记者,明年石河子准备种植50万亩的机采棉,这一面积约占全垦区植棉总面积的1/4,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3日 第四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