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项目“零增地”是咋实现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4:5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白天亮

  浙江土地资源原本就很紧张,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这一问题表现尤为突出。“新批土地是不是技改或招商上项目的必备条件?”浙江的许多企业及时调整思路,提出“与其抱怨,不如顺势而为,挤地发展、原地提升、借地拓展”。

  “挤地发展”———把空地用起来、让厂房长高”

  土地紧张,但企业的发展不能停滞。看准了项目,浙江的企业开始动脑筋,如何从现有的土地上再“挤”出地来。

  诸暨露笑集团计划投资1.2亿元新上特种铜包漆包线项目,需要土地150亩。无法获取新土地,露笑集团就从内部想办法。集团前两年申请到了一大片办公楼的用地,正准备动工,现在果断决定将其改为生产用地。厂区为了美观,曾修建了宽阔的马路,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现在也将其调整出来建厂房。挤一挤、凑一凑,新项目的用地难题迎刃而解。

  土地紧张,使节约用地成为许多浙江企业的自觉选择。不少企业在合理布局功能设施的基础上,尽量扩大生产性用房比例,控制生活、办公用房占地面积,合理安排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现有企业用地的集聚度。

  温州正泰集团的新厂区投入使用没多久,就发现不够用了。于是他们开始在“让厂房长高”上做文章。“我们前几年建厂房时,认为有三四层足够了。但现在市场很好,需要建新厂房。地批不下来,我们计划在现有的厂房上再接出三层来。”正泰集团副总裁王书成介绍说。

  土地紧缺也让不少经营者转变了用地观念。“在土地紧缺的情况下,花园工厂究竟是不是我们要追求的?”海亮集团董事长冯海亮说,创建花园式企业在浙江曾经非常流行,但他去过不少世界顶级的大企业,发现很少有搞大花园小厂区的。“企业不能为追求美观而违背实际的需要。”

  “原地提升”———用先进设备替换旧设备,增加单位用地产出

  挖掘土地潜力更体现在增加设备投入和技术投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上。

  虹绢集团去年投入1亿多元搞技改,可是没有土地。怎么办?集团果断淘汰了落后的214台国产织机,腾出厂房安置引进的54台进口的数码提花喷气织机。算算账,54台织机的产量相当于3000台老织机的产量。新设备投产后,仅一个月就完成产值1000多万元。没用一分土地,虹绢完成了一个上亿元的项目投资。

  美邦纺织有限公司去年投资3500万元从意大利引进76台全成型机,替换原先的上百台陈旧落后设备。在不新增一分土地的前提下完成了企业的产品升级,新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全年实现外贸出口400多万美元。

  淘汰旧设备,引进新设备;改造旧工艺,发展新工艺,企业的占地没有增加,但单位土地的产出却大大地增加了。企业不仅化解了用地难题,而且借此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

  企业的行为离不开政府的引导。浙江各级政府积极动员企业做好技改项目的筛选文章,“保重点、控一般”,以规划定方向、项目定土地、投入产出定面积。台越纺织品有限公司本来计划在去年上两个项目,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作出了“传统产业让路、高新项目先上”的决策,选择了带动力更强的科技项目。诸暨市出台政策,对设备投资额占技改投入总额60%以上的千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实行奖励。率先推行“零耗地项目”的东阳市开发区,平均投资强度达到了114万元/亩。

  “借地拓展”———积极走出去,收购、租赁闲置厂房

  尽管一省再省,企业要扩张,土地仍然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走出去“借地拓展”成为企业化解用地矛盾的另一个选择。

  走出去,首先是走出自己的厂区,把目光投向其他企业的闲置用地。双双袜业有限公司的厂区土地已没有更多可开拓的空间,但企业没有被难住,去年收购了其他企业的空厂房,投资8000万元新上了一条锦纶长丝生产线。广友鞋业有限公司则采用租赁本地一置放杂物的小仓库,投资1000万元将其改建成冷粘鞋生产车间。了解到企业的用地难处,绍兴县等地方政府也发挥优势,为企业集中提供闲置厂房信息,促进闲置资源的合理利用。

  走出去,还意味着开阔视野,到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中西部去投资建厂。浙江光宇集团主要从事水泥、玻璃等建材的生产。尽管市场很好,但上一条生产线,往往需要上百亩用地,企业在当地发展的空间越来越有限。光宇集团于是积极到西部省份寻找商机。去年,他们在青海省完成了一个上亿元项目的投资,建一个大型盐碱企业,一方面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发挥了光宇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光宇集团的董事长冯光成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不能因为土地紧张就把自己限制住了。到中西部去,机会也很多。”现在,浙江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占地多、能耗高的企业,改变战略,到西部以及中部的江西、安徽等地投资或者兼并其他企业、租赁厂房,拓展自身的空间。

  走出去“借地”,不仅为企业解决了用地难题,实现低成本扩张,还推动了东部产业向中西部的梯级转移,一举两得。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3日 第十五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