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价涨落该咋看(车市周评)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4:54 人民网-人民日报 |
王政 车展之后车价是涨是落,可以说是5月车市的最大悬念。看看最新的车价动态,还真是热闹。一方面,南京菲亚特、奇瑞小幅下调了部分车型售价,部分经销商手中的甲壳虫、现代圣达菲甚至爆出了12万元和4万元的降幅;另一方面,VOLVO和斯柯达的进口车价分别上调了1万元和1.8万元,上海大众桑塔纳在厂家规范下售价小幅上扬,广州本田雅阁、奥德赛以及东风日产颐达等车型则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加价现象。 在传统的思维定势下,对待降价,媒体和消费者都会拍手称快,对涨价则是大加鞭挞。其实,对待近期车价的变化,尤其是涨价,远不必如此草木皆兵。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日渐成熟,消费心理日渐理性,透过纷繁的价格表象,探询其中的实质,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的目标。 那么,该如何看待当前的车价涨落呢? 首先,要看供求关系。毕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在经历了去年的价格大战、库存激增、利润下滑之后,汽车企业的心态正由浮躁转为现实,对车市增长的预测渐趋保守,发展目标也由单一的销量转变为对销量和利润的双重追求。在这种大环境下,今年轿车供给总量的增幅将比较适度,某些企业的某些畅销车型,还有可能再度出现供货紧张的情况。再看需求,在经历了去年轿车价格大幅跳水后,持币待购的消费者开始出手购车,车市出现了回暖迹象。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厂家批发量统计,今年前4个月轿车销量同比下降4.56%,但是如果加上市场消化的去年底开票的库存车,前4个月的销量应该是正增长。供求相对平衡,车价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就不大。 其次,价格的最终制定者是企业,而各个企业的发展规划、竞争态势、车型系列、成本构成、生产线布局、网络执行力等又各不相同,因此,在制定价格策略时也有不同的考量。我们在分析其价格变化时,也要多长些心眼。比如,一款车型价格上涨,除去厂家解释的汇率坚挺、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外,该企业对今年销售目标的诉求、KD件供货是否顺畅、生产线是否在实施扩能改造、企业是否有炒作嫌疑等,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具体来说,当前,欧系进口车因汇率造成的成本损失较大,涨价似是情理之中。但在众多欧系进口车中,VOLVO之所以敢当逆市涨价的“出头鸟”,销量目标不大、S40热销以及本身车辆资源紧张,都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又如,上海大众经销商网络覆盖面最广,但是,网络质量与控制力与新兴企业的4S专营店相比却存在一定差距,一些经销商为求销量,把车甩给汽车市场的车贩,车贩则凭借低投入、低成本,经常扮演扰乱市场价格的角色。上海大众着手规范市场售价,制止上述“拼缝”行为,意在提高骨干网络的盈利能力,也有利于确保用户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当然,不管厂家如何煞费苦心调整产量计划和价格策略,最终决定需求的还是消费者本身。因此,掌握一套科学的考量方法,用平常心看待车市纷繁的变化,不盲目跟风,不为人左右,从自身实际需要出发制定消费计划,才是一个成熟消费者。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3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