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中招政治考试透视解析(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6:18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中招政治考试透视解析(组图)
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中招政治考试透视解析(组图)
掌握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中招政治考试透视解析(组图)
一、今年中招政治命题趋向

  1.继续坚持“双开”原则

  所谓“双开”原则,就是坚持开卷考试,设置开放性试题,并且试题答案也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应该说,我省自2000年实行开卷考试以来,开始极大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状况,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今年将继续坚持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可以带更多的资料,评卷由采点到采意给分……

  2.题型与分值今年中招政治考试的题型与往年相比有所不同,主要变化请见题图表格。

  3.贯彻新课改的理念。2003年5月国家公布了新课程标准,但作为实验区的金水区当年并没有采用,因此,实验区的政治教材并不是新课程。尽管如此,由于新课程的整体推进,河南省近年来在初中思想政治领域的日常教学和考试评价工作中都坚持贯彻新课程理念,向新课程靠拢和并轨。

  如:思想政治课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中招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实行开卷考试,遵循课标而不以某种版本的教材为依据考试,严格控制客观题比例(仅占试题总量的1/3),增大主观题的分量,开放性设计试题,开放性设置答案,研制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新题型,追求“回归品德,回归生活”,鼓励探究,倡导创新,不回避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充分挖掘潜能、展示个性等。这些措施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初中思想政治向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全面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两者接轨和并轨成为必然。

  4.今年试卷会改变“板起面孔考学生”的传统考试氛围,把考试过程变得亲切自然、轻松愉快,除具有学科特点的文字表述外,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对联、谚语、图表、漫画等均可入题。

  5.强调试题的生活化特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1)关注“热点”,兼顾“冰点”。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是思想政治教学和考试评价

  的题中所应具备和体现的,也是该学科中招

  考试的活力所在。因此,像两岸关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原崛起、“三农”问题、诚信问题、人口压力(13亿)、安全生产、红色旅游、网络问题、赌博问题、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等,理应是考查的重点。但平时司空见惯、容易忽视的一些方面、一些

  事件,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诸多

  领域中一些所谓的“冰点”,按照“回归品德、回归生活,培养好公民”的新课程理念,也应

  给予兼顾和重视。这和贯彻新课程理念中所

  说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的命题思想是一致的。

  (2)强调对学生生活经验、生活常识的考查。

  二、备考建议

  1.要高度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开卷考试后,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轻视教材基础知识的不良倾向。他们片面认为,反正开卷考试考场上允许翻书,到时翻翻书就能找到答案了。殊不知这是开卷考试的大忌,从2001年、2002年的中招政治卷面上来看,大部分同学在基础知识上丢分过多,尤其是第一大题选择题中,基础知识丢分的情况非常严重。所以,同学们还是应该按照《考试说明与检测》上面的要求,把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牢牢掌握。

  2.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和体系。

  在近两年的中招开卷考试中,学生的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出现问题较多的就是答非所问、少答要点、漏答要点现象比较突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综合能力比较欠缺,思路不够宽、不灵活,不会多方位多角度地去阐述问题。

  构建知识体系,一是以教材为中心,比如,每册书各课串讲完后,我们要知道每一课讲的是什么,一共有哪些内容……每一课的内容都应该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二是以问题为中心,比如,“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强调要尊重和保护人权”,我们可以围绕这个问题把教材相关的知识进行一个重新梳理、整合:初二年级第三课,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六课,法律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第八课,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第九课,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初三年级第一课,古代社会奴隶、农民无人权可言;第四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除此之外,还有依法治国、三个代表等。一提到这个问题,我们马上就能想到这些知识,这样就既能节约时间,不用在考场上乱翻书,又能培养发散性思维,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少答要点、漏答要点的情况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3.规范练习,反思总结,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1)典型例题训练。应注重针对所学的知识点,结合课标(大纲)要求设置一至两个例题,例题最好是从近几年中考题中选择或演化而来的。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变化、新颖,要有典型性,利于培养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练习后的评析、归纳、总结并找出规律。

  (2)热点问题与教材结合的训练。用“课外”材料考“课内”知识点是政治考题的一大特点;用社会“热点”命开放性试题,考查考生的多种能力,是近年来中考命题的趋势。因此,复习时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应选择国内外重大时事或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考,然后设计几个既与材料有关又与教材相联系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回答问题的“点”,这样就利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以适应开放性试题的解答。

  (3)答题技巧的训练。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试题形式和设问方式尽管日趋多样灵活,但不少类型的题还是有其自身的解答规律和技巧的。因此,答题规律的掌握、技巧的训练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实这方面的经验论文颇多,有不少易掌握运用的规律技巧,如: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读、找、联、结”四字解题法———“读”即认真读题,在读中理解题目所给材料的内容以及

  所提出的问题;“找”即在读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关键词;“联”即在找的基础上将题中关键词与课本知识以及自身的实践经验等进行联系,寻找相关的知识点;“结”即对前面分析、联系所得到的知识点和认识进行总结,组织好答案。

  又如:解答辨析题有一“判”(正确或错误)、二“给”(错的给出正确答案)、三“析”(分析对错原因)、四“结”(得出结论)的四步答题法。另外如选择题、改错题等,都有一定的规

  律,注重学习归纳,掌握这方面的一些规律,

  并加强训练,是有利于提高答题技巧、少走弯

  路、把题答准答全的。

  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杨仕保文记者张鸿飞图

  责任编辑:陈要逢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