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恋土情结 “醉享夕阳”之十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6:1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不知为什么,我越来越怀念起我先前居住的小院来了。我甚至埋怨自己:我为何迷迷糊糊要搬到四层楼上来呢?

  其实,那个小院小得可怜,约略宽三步、长六步而已。进进出出,总得有条小径;为防房檐雨水的滴刷,屋墙边不得不抹上水泥。于是,能见到泥土的土地就实在不多了。

  尽管如此,我倒挺珍惜它。小径之右,有20厘米宽、200厘米长的泥土,我种了一畦朱顶红,每年五月,艳红得像一队擎着火炬的队伍,浩浩荡荡,热闹极了!小径之左有一畦稍大的土地,我种植了不同品种的月季、草兰、菊花等,还有一丛芭蕉、一棵红杏、一株腊梅和一窝丝瓜。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翻土,施肥,移苗,灌溉,辛勤而又尽心地料理着!

  屋南的窗外,我特意种植了一丛翠竹,一两年便蔚成郁郁葱葱的绿了。赏“绿”只是我原本的用意之一,更主要的是赏“影”。读《郑板桥全集》,有一段文字给我留的印象很深。郑板桥是这样写的———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荫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咚咚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我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我学着实践之,果然日光斜照或月光流泻时,窗上竹影横斜,煞是好看;一旦微风吹动,那零乱的竹影便不断发生变化,生动极了!不仅我的窗框成了一个天然的画框,而且它还时时启迪我领悟艺术家“感悟自然”和“师承造化”的真谛!

  院的北墙角,我植了一株杏树。很小,每年挂果不多,但我相信终有一天,它会很引人注目的。这也是受诗词意境的影响而有意为之。宋代词人宋祁有一首《玉楼春》写道:“东城渐觉风光好,鄃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其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一个“闹”字,使词的境界全出矣!宋祁系宋仁宗朝进士,做过翰林学士,因此而获得“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美誉!我期望我的巴掌小院终有一天能“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秋天,当红谢绿衰的时候,短短竹篱边几株线菊相继斗霜吐妍,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依旧生机盎然!尤其是清晨,能在那竹篱边伸伸腰,踱踱步,看那黄袍凝霜、新蕊又拆,则倍感爽神!它常常使我品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心境;只是我那“巴掌小院”含在机关大院内,四周全是钢筋水泥的板块构成的巍巍楼房,不可能享受到“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更何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雅趣呢!所以,我很羡慕那位陶令。

  我国宋代还有一位诗人,姓林,名逋,一生不仕不婚,长期隐居西湖孤山,喜种梅养鹤,二十年没有到过城市,后人称他“和靖先生”,并称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可以说把梅花写得形韵兼备,淋漓尽致。我倒确有几分欣羡林逋先生那脱尘超俗的仙风道骨!如果我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院子,我一定会栽上大片大片的梅林,每年严冬将尽的时候,让这里最先向人们报告春的消息!

  我那院子虽小,但也有几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意蕴,而且时常有人到我家里做客,其中既有“鸿儒”,也有“白丁”,但都是一些真正的朋友。我们总是泡上一壶热

  茶,然后便古今中外、海阔天空、无拘无束、推心置腹地神聊起来。“谊同手足情自淳,语便无忌言归真。笔墨何计工与拙,任意挥洒

  是我心。”如今我常书写的这首小诗,便是我在那个小院神聊的感受。

  由于房改,我搬进了一座新楼。住房面积宽了一些,但楼上的阳台用玻璃封了,时时有一种与世隔绝乃至窒息感。于是,悄然地时时怀念着先前的小院:“蜗居小院似巴掌,春夏秋冬料理忙。屋南开设绿竹窗,宅北砌就红杏墙。常仰陶潜秋菊醉,更羡林逋冬梅香。鸿儒白丁何须辨,热茶聊为诉衷肠。”

  房子宽敞了,反倒愈来愈怀念和眷恋起先前的小小院子来,是何缘故?慢慢地,我悟明白了:原来这是一种恋土情结。———这种情结,人愈老会愈重的!王继兴责任编辑:陈要逢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