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郑锋:不可行性论证让决策走出"昏迷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09:23 东方网

  > 正文

  郑锋:不可行性论证让决策走出昏迷状态

  选稿:项凌 来源:东方网 作者:郑锋 2005年5月23日 9:22

  根据政协委员的建议,北京市政府研究室表示,将在今后有关直接涉及市政府重大决策或方案制定的研究工作中,引入不可行性论证。此前,北京市政协委员绛云提交提案,建议北京市试行“不可行性论证”工作机制,以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据5月22日新华网)

  一直以来,领导(领导机关、领导集体)决策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因决策失误而酿成的不良后果也多为群众所不满。群众深深愤慨的“三拍决策”即是随意决策的典型:决策时心血来潮,全凭“拍脑壳”;决策方案运作前,信誓旦旦,“拍胸脯”保证;决策失误酿成损失后,“拍屁股”走人。随意决策的体制根源在于,对于决策监控的乏力和决策失误问责的缺失。因为没有足以震慑决策者的责任追究,加上决策者在决策上的“霸主”地位,这些客观因素自然让决策者在决策意识上表现为随意化,甚至出现了“信口开河”般的胡乱决策。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决策也不例外,但某些决策者却常常在决策过程中把这一个基本的哲学常识给忘了。长期的决策没有令其形成科学、理性的决策意识,倒是养成了其决策上的非理性。有的整天昏昏沉沉,找不着北,却又无视群众的利益,无心决策,也就随意为之,管他可行不可行;有的过分自信,从不相信自己的决策会有什么问题,会有什么“不可行性”;有的自欺欺人,以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错了也要按错的来,决不在科学决策面前“低头”。

  可以说,只有可行性论证,没有不可行性论证的决策是不完整的决策。在国外某些企业团体的决策中,不可行性论证从来都没有被忽视。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巨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经理斯隆一直倡导的“争议决策”。斯隆每当作某项重大决定前,总是喜欢让“智囊团”把不利因素说透。一次,在论证一个发展项目时,他发现与会人员对议题没有任何争议,就宣布休会,并将会议延期至能听到激烈不同意见时才召开。正是这样,可行性论证与不可行性论证相结合的“争议决策”确保了决策科学、理性。

  目前,我们在推行不可行性论证上的硬性举措还不多,北京将推行不可行性论证的消息无疑是一缕春风,以制度的形式这从制度上明确了“不可行性论证”在决策中的地位,为“争议决策”提供了基本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唤醒某些处于“昏迷状态”的决策者:“不可行性”是客观存在的,惟有正视“不可行性”,我们的决策才能更理性,更科学。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