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集体”榆中县公安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10:16 人民网

  榆中县,是甘肃省中部的一个高寒县,属兰州市的一个市郊县,是兰州市的东大门。早在1925年的冬天,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创始人榆中县人张一悟在这里成立了甘肃省第一个党的地方组织——中国共产党甘肃特别支部。从此,党的星火在千里陇原渐成燎原之势。80年风雨弹指一挥,如今,在榆中县的这片热土上,有一支忠诚的队伍在继承着党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在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在大山深处的沟沟坎坎,处处留下了他们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身影。在当地的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两句话:“走遍榆中山和水,难忘亲人好民警。”群众说的好民警就是指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先进集体”榆中县公安局的民警们。

  “疯子更需要关爱和交流”

  2004年元月,甘肃省秦安县郭嘉乡邵沟村的农民邵正希兄弟五个怎么也想不到,他们走失6年多的疯弟弟邵德虎又平安回家了。

  2003年11月份,榆中县定远镇上来了一位40多岁的疯男子,没有人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穿着破烂衣服的疯子整天在镇子上游来晃去,以在垃圾里捡食腐烂食品为生。疯子的举动,引起了定远派出所民警们的注意。民警们多次把他请到派出所里询问,给他吃饭喝水,结果没有问出一句话。但是,派出所的民警们并没有就此罢手。以后,所指导员滕玉海更加仔细的观察着疯子的言行和举止,多次穿着警服、便服和他接近,为他送吃送喝。有一次,滕玉海还把自己打扮成“疯子”,试图和疯子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一天,滕玉海发现疯子拿着半张破报纸在咿咿呀呀的念,滕玉海意识到疯子可能识字。于是,滕玉海走过去和疯子套近乎,但是疯子不理他。滕玉海便有意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我”字,以吸引疯子的注意力。没想到这一招真灵,疯子围着“我”字转了三圈说:“你还想考我,我认识这个字,是我们的我。”疯子终于开口了,民警们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当时,镇子上的居民很不理解滕玉海的这一举动,说好好的一个民警怎么和疯子打交道,还说花费多少心血疯子照样还是疯子。

  但是,民警们偏偏不信这个邪。此后,民警们总是忙里偷闲找疯子交流。他们之间的交流总是在地上。滕玉海在地上写字,疯子也在地上写字。渐渐的,滕玉海终于弄清了疯子的老家在甘肃的秦安县。2004年12月,滕玉海通过秦安县公安局和疯子的四哥邵正希取得了联系,邵正希不敢相信自己的弟弟还活在世上。后来,在和疯子的进一步交流中,滕玉海又准确地弄清楚了疯子的属相和岁数,直到这时,疯子的真实身份才得以揭开。原来,疯子真名叫邵德虎,1998年初,41岁的邵德虎外出打工时精神失常,找不到回家的路,6年多时间和家里失去了一切联系。邵德虎的家人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家里人寻找了两年多后便放弃了希望。

  2004年元月,当邵德虎和前来接他回家的两位哥哥的三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这位流浪了6年的“疯子”热泪滚滚,悲喜交加。滕玉海说:“疯子比正常人更需要关爱和交流,只要人们用对待正常人的眼光去看他,去对待他,疯子其实不疯。”

  在榆中县公安局,像滕玉海这样帮助弱势群体的事例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1999年,榆中县恩玲中学高二女学生卜茹萍因家境贫困而面临辍学的危险。时任和平派出所的所长刘积斌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号召民警们资助这位同学继续上学。在民警们的帮助下,卜茹萍不仅读完了高中,而且读完了大学。如今,卜茹萍已经是一所学校的老师。

  像卜茹萍这样不幸而又幸运受到民警们资助的学生还有数十位。

  一份户口催生一项制度

  1998年,国家公安部在全国公安系统推广了“四个一”(即问一声好,让一个座,递一杯水,给一个满意答复)工作服务制度,提起这项工作制度的诞生,还要从榆中县一位老人办户口的事儿上说起。

  1996年,刚刚跨出大学校门并被甘肃省委组织部选派为优秀大学生的滕玉海来到了榆中县公安局马坡派出所,成了上庄乡责任区民警。马坡派出所位于海拔2700米的山区,是兰州市地理位置最高的派出所。马坡辖区内的1300户人家,2.7万多人口,就星星点点的散居在马衔山区的沟沟弯弯里,坡坡梁梁上。上庄乡离派出所有30多公里。滕玉海每次下乡,要七八天才能回所。他下乡的时候,手里一条棍,背上一个包。棍是打狗用的,包里装着印泥、材料和干粮。在下乡时,他按门逐户的为群众办事,看看张家是不是需要办证,问问王家是不是需要办户口,再查查李家的羊圈是不是安全。每次下乡回来,他的包里总是装满了乡亲们托他办户口的材料。

  1997年冬天的一天,60岁的杨老汉去派出所为他年幼的孙子办户口,第一次去时他带的手续不全,第二次去时他看到派出所开会就没敢进去。滕玉海发现老人在派出所门口徘徊,就主动上去问清了情况。滕玉海一看老人的手续还是不全,看着老人焦急的样子,他就安慰老人,说是让老人先回去,不要再跑了,办户口的事儿就交给他。老人将信将疑的离开了派出所。

  大约一个星期后,在一个大雪风飞的日子,滕玉海再次下乡时将办好的户口簿交给了杨老汉。接过崭新的户口簿,杨老汉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杨老汉飞快的跑回家,把家里仅有的6颗鸡蛋煮熟,怀揣热腾腾的鸡蛋去找还在走访群众家的滕玉海。在杨老汉与滕玉海你来我往为这6颗鸡蛋“争执”的时候,上庄乡政府的人来了。从此,滕玉海为老百姓默默做好事的事迹就这样传开了。一传十,十传百,找小腾办户口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亲切的称小腾为“流动的派出所”。

  在榆中县的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像小滕这样的“流动派出所”不少。后来,小滕调走了,但是,“流动的派出所”没有走。2004年3月,马坡派出所发出通知,要在3月中旬为办身份证的群众照相。通知发出后,一连几天大雪封山。群众们以为派出所的民警不会来了,可是,当马坡派出所所长钱永祯带着三名民警和照相师傅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顿时欢呼雀跃。有谁知道,民警们的汽车上不了山,他们是把汽车推了20多里、奔波了3个多小时才赶到的。

  杨老汉6颗热鸡蛋回报民警的感人故事,引起了榆中县公安局领导的深思:办一个户口,对公安民警来说,是小事一桩,对老百姓却是大事;6颗鸡蛋,对贫困的杨老汉来说,是他孙子的宝贵食品,是他家最好的食品,老百姓为什么拿最宝贵的东西来回报民警,这说明老百姓太需要民警了,老百姓太需要有良好的服务了。

  针对这种情况,1997年初,榆中县公安局在全系统提出了“四个一”工作服务制度。1998年,时任公安部长的贾春旺在视察榆中县公安局工作时,详细了解了“四个一”的实施情况,并对“四个一”给予了高度评价。很快,“四个一”走向全国,并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榆中县公安局全体民警为老百姓服务的信条。

  在榆中县的老百姓当中,至今还传说着一个3位民警与24元钱的真实故事。

  2003年秋天,和平镇祁家坡村李翠兰的儿子给同村的侯某借给了24元钱。当年冬天,李翠兰的儿子病重急需用钱,李翠兰老人便去侯某家里要钱,候某不给。情急之下,69岁的老人便决定去找派出所。当她拄着拐杖,费了六个多小时的时间走了十几里的山路一路打听赶到和平派出所的时候,已是晚上11点多了。民警们一听这事虽然算不上是个什么案子,但对于从来没有来过派出所的李翠花老人来说可是个天大的事。当夜,派出所所长张军和民警祁承军便带着老人一同赶到村上,连夜做通了候某的工作,帮老人要回了24元钱。看到老人的儿子病情严重,祁承军将自己身上仅有的30元钱又塞进了老人的手里。

  和平派出所所长张军说,群众找派出所,一生中也许就只有一次,民警为每一个群众服务的机会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机会里,能为老百姓留下和树立一个美好的公安民警形象,让群众满意,是他们做警察的最大的心愿。

  在马坡乡,还传说着民警背羊的故事。

  2004年11月16日晚上11点多,马坡乡派出所的魏玉庆等3名民警和一位综治员在路上巡逻时,发现路边有6只小尾寒羊。民警们很警惕,这些羊是不是盗贼偷来的?他们在羊群周围寻找了好几遍,没有发现有人的迹象。民警们断定,这些羊一定是走失的。他们想,羊是山里人的命根根,失主一定很着急,要是不把羊看管住,羊在黑夜里走失可就更麻烦了。于是,大家解下裤带,把羊牵一会,抱一会,再背一会,就这样,当他们把羊弄到二十多里远的派出所时,天已经亮了。

  和羊折腾了一夜的民警们顾不上休息,很快找到了失主。全家人以羊为生的牛承俊看到自己的6只羊完好无损,拿出钱和一只羊向民警们表示感谢,被民警们婉拒了。

  2004年12月29日晚8时,,一名醉汉在回家途中由于胃出血而昏迷在雪地上,干草派出所的民警宋江获知情况后,冒着大雪把醉汉从崎岖的山路上背到医院。当时,醉汉身份不明,医院不敢施行手术,在派出所所长周子军的担保下,由于抢救及时,醉汉脱离了危险。

  1998年,民警白存良在高崖派出所工作时,一次,他发现农民张正荣家的三马子农用车停放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多次上门做工作,加强了防范措施。就在他帮助张正荣采取防范措施的当天晚上,盗贼光顾了张正荣的家。但是,盗贼撬开车库门后,发现三马子的前轮被卸在一边,只好空手而回。为此,张正荣十分感激民警。

  白存良说,作为一名片区民警,他没有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他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为老百姓做被别人认为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他认为这些也是大事。

  “共产党员冲在前”

  榆中县县委书记李森洙说,“榆中县公安局有一支特别团结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特别能吃苦、能战斗的队伍。在这个班子里,领导和共产党员总是冲在前面的。”这个班子的“班长”和这支队伍的领头人就是局长李有伟。身为“班长”的他,给自己和局党委成员定了“五个先”:要求民警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民警不做的,自己要先不做;率先冲在前面;率先埋头苦干;率先公正执法。

  2003年,榆中县“10.18”特大持枪抢劫案发生后,局长李有伟和政委饶欧渭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与参战民警一起奋战36小时后,终将5名持枪歹徒抓获。

  2004年,定远镇村民张某因征地问题与法院执法人员发生对峙。张某扬言,如果谁要是上前,他就要点燃事先准备好的液化气瓶和汽油,并点燃了手中的火把。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局长李有伟带着民警赶到了现场,李局长手持喊话筒与张某对话,并伺机果断下令将张某制服。成功避免了一场重大事件的发生。

  2004年12月18日,方家沟村发生一起血案。副局长杨树广带着几位民警在山路上追捕了10多个小时后,终将三名犯罪嫌疑人的逃路截断。面对持刀狂舞的歹徒,杨树广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在战友们从正面和歹徒周旋的同时,他悄悄地从后面冲上去,成功地制服了歹徒。

  2003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干草派出所所长周子军带领三位民警奔赴大山深处的武家窑村抓捕杀人逃犯肖某。面对着肖某家两米高的院墙和黑洞洞的窑洞,生与死的考验摆在了参战民警的面前。看着两位20几岁的年轻民警,周所长将他们安排在外围警戒,而自己和另一位共产党员民警跳进了肖某的院中。就在这次抓捕中,周所长受了伤。事后,那两位年轻民警问所长:“我们年轻,为什么不让我们上?”所长说:“我们面对的是杀人犯。可不是一般的罪犯,危险性极高。党员不上谁上?”

  2005年5月14日下午4时许,兴隆山家属院住户张玉刚家发生火灾。接到报警后,共产党员民警王国典、郅学辉和张全儒火速赶到现场,冒着滚滚浓烟和熊熊大火,冲进室内将两个滚烫的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液化器瓶硬是抢了出来,并指挥群众扑灭了大火。

  有人问郅学辉,他们当时为什么不怕死要冒着生命危险冲进火海,郅学辉说:“当时,现场有好几百双眼睛在看着我们警察。如果我们不进去,造成的损失就会更大。而我们也亏对共产党的称号和头顶上的警徽,也亏对给予我们很大希望的老百姓啊。”,“领导和共产党员是我们的好榜样。”,“在公安局工作,方向明,信心大,心情舒畅,就是为群众服务一辈子也心甘。”

  在榆中县公安局,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民警,他们都这样说。他们对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是多么的热爱!

  榆中县县长丁祖全动情地说:“榆中县公安局是一个党和政府放心,广大人民安心,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可靠保障的一个战斗队、突击队和抢险队。”

  如今,在榆中县,群众有了困难,民警没有不帮的;发生了命案血案,民警没有破不了的;哪里出现了险情,民警没有排除不了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共产党员和领导的模范带动下,榆中县公安局呈现出了争先创优为老百姓服务的良好局面,168名民警,没有一位掉队。多年来,公安局先后获得县级以上荣誉23项,有60余名民警获得市以上表彰或记功。(李战吉张湖河)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