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台商:期待“大礼”落实最重要是“三通”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10:23 中国新闻网 |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开放是迟早的,我们能做的是在尽力推动的同时,耐心等待。”——台商纪荣年 本刊记者/陈晓 “目前中央送出的经贸大礼,对台商的利益只是象征性的。”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叶惠德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但连宋搭建的谈判平台,让我们对解决台商经营中面临的问题有更好的期许。” “三通,最重要的还是三通” 在宋楚瑜和胡锦涛达成的六项共识中,2006年开放三通是一个让早期西进的台商兴奋的消息。 台湾最早西进大陆的企业以加工贸易型企业为主,台湾龙凤食品有限公司颇具代表性。1991年,龙凤集团进大陆投资,如今大陆销售额已经占整个集团的80%,而集团的加工产品主要来自台湾。 据叶惠德估算,按原来经第三地中转的航运方式,龙凤食品从台湾到大陆需要4天,公司还需要准备5天的库存。直航后货物可在两天内抵达,大陆这边的公司只需要3天库存量。 “一旦直航,运货量还将增大。”叶惠德说。此前高雄与福州、厦门间的定点直航可为佐证——1997年4月19日起,大陆与台湾两岸船公司采“不通关,不入境”的方式,从事中国大陆福州、厦门两港与台湾高雄之“试点直航”。两地的航运业务由1997年的双向414航次,至2003年增至1010航次。 三通带来的另一个明显可估算的经济利益是,台商的往返费用。 沪铼光电是2001年进入大陆的台湾企业,母公司莱德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光碟生产厂商,企业内有30名左右台胞,平均每年一人回家5次,一次所需费用是5000元人民币。加上总部人员的短期交流培训,企业每年要为往返两地的人支出上百万元。 “直航之后,往返费用将省去一半。”总经理张文南向本刊记者估算。直航还能带来潜力巨大的隐形经济利益。直航前来往两地需要花费1~2天时间,直航后,从上海飞台北只需要80分钟。以龙凤集团的台商为例,每人一年回台湾4~6次,每人每年可节省4~6天。“甚至职工家属可以在周末就往返台湾一次。”叶惠德说。 早在2003年,台湾陆委会就发布过一份对两岸直航后的成本节约估计。估计说,空运“直航”可节省旅客旅行成本每年新台币132亿元,旅行时间860万小时;货物运输节省成本每年约新台币8.1亿元,运输时间26万吨小时。 因此,当记者问到什么对台商经济利益影响最大时,叶惠德毫不犹豫地说,“三通,最重要的还是三通。” 税务难题待解 2005年5月8日,在宋楚瑜出访大陆的第三站——上海,台商们纷纷向宋楚瑜建言两岸的经贸问题,其中重复课税成为当天的焦点。 据台湾工业协会秘书长蔡宏明提供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23.51%的台商抱怨双重征税。 目前在大陆经营的台湾企业,除了向注册所在地纳税外(国家级开发区是15%,其他地区是24%),将所得利润返回台湾总部做合并报表时,还要向台湾方面交纳25%的企业所得税。 一旦企业在大陆的“两免三减半”到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于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1年和第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这一政策常被人们称为“两免三减半”),企业所得税负担重便会成为企业的难题。 而且大陆税制改革时将调整外资所得税税率,将外资调整至与大陆境内厂商相同的水平。原先外资课征15%的税率,大陆境内厂商课征33%,调整后税率可能将拉平至25%,更加重了台商对税负的恐慌。 大陆已经与81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的协议,台湾也和经贸往来频繁的国家和地区签定了双边保护投资协定。 “比如台湾就和日本有对谈协议,明确哪些企业在台湾境内交税,哪些企业在日本境内交税。但目前台湾不准大陆去台境内设厂,因此就没有对谈的基础。”叶惠德说。 蔡宏明的调查还显示,56.18%的台商在大陆最常遇到的税务问题是“大陆税捐机关认定税率不合理”。许多台商反映到大陆设办事处,虽没有营业行为,大陆当局仍课以所得税。以台湾彰化银行在昆山的办事处为例,虽然不准营业,没有收入和获利,但四位台胞仍然要交纳个人所得税。 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上,台商颇有微词。台商的薪水发放通常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由台湾总部发,一部分在大陆企业领取。由于大陆税负较台湾重,而且在台湾领取的薪水数量直接关系在大陆的台湾企业中任职的台湾人养老金和保险的考量,台商都倾向于在台湾发放大部分工资。工资发放分布不均,也引发了“大陆税捐机关认定税率不合理”的问题。 金融业闲置的尴尬 1990年代初,龙凤食品有限公司刚进上海时,获得当地银行100万元贷款。“我一分没用,贷款到期后直接归还,这样慢慢和当地银行建立起良好的信用关系。”叶惠德说。如今,龙凤集团在当地银行有了上亿元的信用额度。但这样的企业并不多。 大部分中小型的台湾企业因为得不到大陆本地银行的信任,面临融资难题。在2004年大陆实施宏观调控措施后,银行为降低风险,采取提高押金比率,或要求企业提高担保品数额,一些中小型的台湾企业更是求贷无门。 台湾《工商时报》曾于2004年做过调查,称流动资金紧缺为台商的梦魇。张永南管理的沪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约有2亿美金的资产,但他们在大陆的融资额度只有4000万美金。2000万美金来自当地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信用额度,2000万美金来自企业的不动产抵押贷款。而在台湾,母公司莱德集团拥有中国信托、台新等定点银行,可以获得几十亿的融资额。 “如果台湾银行能进入大陆营业,会大大改善台商的融资困境。”张永南说。然而,据目前情形而言,已经进入大陆的台湾银行处境尴尬。 纪荣年是漳化银行昆山办事处的首席代表。漳化银行是台湾三大商业银行之一。2002年,大陆政府共核准7家台湾银行在大陆设立代表处。漳化银行于当年2月在昆山设立了办事处。根据国际惯例,外资银行在外地设立办事处两年后可以转为分行,开展业务。如今3年过去了,“由于两岸的政治关系,我们的业务迟迟不能开展。”纪荣年说。 7家台湾银行被核准进入大陆设办事处的同时,四家大陆银行向台湾申请落地,但遭到台湾政府的拒绝。“金融开放是一个对等互惠的关系。”纪荣年说,“如果台湾的金监局能签发大陆银行入台的核准证,我们这边转为分行指日可待。” 三年来,漳化银行每年都要为这个不能营业的办事处投入大量成本。 购楼是第一笔。2002年,漳化银行在昆山市黑龙江北路买下了两层楼,耗资1100万人民币。漳化银行还要通过台商协会,参与当地政府的一些地方建设。“林林总总的费用加起来,数额不菲。”纪荣年说。 如今代表处转为分行久拖不决,让银行经验丰富的纪荣年有些忧心。他曾出任漳化银行台湾本部行长,来昆山前是漳化银行东京分行行长。“越拖下去,台湾银行的比较优势就越弱。” 漳化银行昆山代表处的另一位代表陈盛统来大陆已经三年,亲眼见证了大陆金融机构的成长。中国大陆加入WTO之后,欧美等地的外资银行已经后来居上,纷纷布点大陆。“我们希望在2006年银行业全面开放前争取经营,不然就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纪荣年说。 连宋登陆给胶着中的台湾银行业一点生机,虽然两大在野党的主席没有与大陆方面达成银行业转正的协议,但“胡宋会”后的会谈公报中,推动两岸银行、保险、证券、运输、医疗等服务业的具体合作,是两党共识和计划共同推动事项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这是一个好兆头。大陆市场庞大,我们算过,如果一旦开始营业,一年就可以填平以前的投入。”纪荣年说。 目前漳化银行昆山代表处的工作人员正在紧锣密鼓的制订新银行运行的章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