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新闻周刊》:两岸的未来及其影响的因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10:29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

  俞可平:两岸统一与中华振兴

  无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两岸的现实角度来看,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两岸人民和两岸政治力量之间最大的公约数,是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根本所在。什么是中华振兴?中华振兴当然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力的增大等等。但是,在中国近现代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中华的振兴还必然地意味着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可以想象,在孙中山先生等最早倡导振兴中华的先辈们心目中,一个分裂的中国,无论分裂各方的实力如何强大,都不能说是实现了中华的振兴。我认为,这是近现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政治语境。换言之,没有两岸的统一,就没有真正的中华振兴。因而,应当从振兴中华的高度,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高度,来思考两岸未来的前途。

  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对人类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都持乐观的态度,也包括两岸的未来发展。我认为两岸的统一,是哪一种政治力量,更不用说哪一个政治人物,都难以阻挡的必然趋势。首先,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根深蒂固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其次,两岸统一,对两岸绝大多数人民来说,是一件利益共赢的事。第三,两岸之间的共同利益正在日益增加,而差异则在逐渐缩小。第四,随着社会的全面进步,大陆的综合实力以及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正在日益增大。第五,两岸人民和政治人物中的多数都希望和平统一。第六,全球化背景下,一体化的趋势更为明显。第七,两岸的和平统一更有利于亚洲的稳定和世界的和平。

  我虽然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也清楚地看到,两岸统一存在的种种严重的阻碍。其一,是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依然十分活跃,“台独”势力在相当程度上控制着台湾的政治进程。其二,两岸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依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其三,两岸政治方面的互信和共识还相当缺乏。其四,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之间传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正日益受到新的严重挑战。其五,个别国外力量出于狭隘和短视的国家利益不愿两岸统一。

  两岸的统一是两岸关系必然的发展结果,但是,两岸统一的方式和局面却可以有极不相同的结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一是从统一的方式来看,和平统一是理想的途径,因为非和平统一的代价之大,可想而知。二是从统一的性质来说,两岸的理想统一应当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是和而不同。三是从统一的基础来看,两岸的统一应当是一种民主的统一,也就是说,两岸的统一深深地扎根于海峡两岸绝大多数人民的民意和共识之上。

  现在正面临着推进两岸关系新的历史机遇,如果我们能够做到以下三点,那么两岸的和平统一就不会是一个遥远的愿望:第一,必须丢掉“台独”的幻想,真正认清两岸的唯一出路只能在于统一。第二,一定要超越党派利益和个人利益,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将分歧消失于中华民族振兴这一公约之中。第三,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高度政治智慧,让智慧和理性,而不是让偏见和愚昧来主导两岸未来的发展。

  石齐平:两岸关系的长期观察

  对两岸关系进行短期和长期的观察和理解,会得出迥然不同的结论。

  就短期而言,无论从北京的角度,华盛顿的角度,乃至于从日本和其他方面的角度,大概都可以获得一个很清晰的结论,那就是大家都希望在这个地区维持现状,而不希望有太大的变数或者变动。这样的形势当然都符合各方面的利益。

  我们也清楚地看到,最近一系列发展的形势,确实是符合这样一个判断的。特别是大陆《反分裂国家法》出台以后,美国和日本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太多强烈的反对。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应该是非常接近的。但是从短期转向长期就不那么乐观了。长期看台湾的形势,两岸问题存在着一种结构性的矛盾,或者说是利益上的一种结构性矛盾。这种利益的结构性矛盾,其最主要的原因,跟中国的快速崛起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不妨看看美国是怎么看待中国的崛起的。中国的崛起,一方面会带给美国更多商业上经济上的利益,但是也无可避免地会冲击到美国在东亚地区,尤其是在日本和台湾这两个地区的根本利益。同时中国的崛起,也会逐渐扩大它在东亚和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势必也会和美国处在一种竞争的地位,美国对这种形势是非常警惕的。

  对日本而言,台湾具有非常敏感的战略利益,包括东海的油气田的利益,钓鱼岛的利益,直接间接都和台湾有关。日本大概一半的资源是通过台湾的西部和北部的海域运输的。如果台湾和大陆逐渐融合,甚至有一天能够统一的话,对日本来讲,这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梦魇。

  从中国来讲,一个崛起的中国,当然不可能继续容忍台湾受制于别国的势力。

  所以长期观察,我们发现这个地区的矛盾是结构性的。所谓结构性就是不太容易取得妥协和调和。必须认识到,中美日三个国家的结构性的矛盾,是高度集中在台湾以及周边地区的。而且,这个矛盾的能量还在与时俱增当中。因此中国要好好把握好有利于达到暂时维持现状的一个均衡的形势,尽可能促成一种阶段性的台海的稳定框架。中国必须要争取一个最短的时间,在这个利益矛盾没有表面化、冲突化之前,用一个和平化的手段把台湾的问题彻底解决。“胡连会”,或者“胡宋会”都有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至于将来会不会有“胡扁会”,有待观察。

  考虑到中国21世纪的发展这个大的机遇问题,就必须把台湾问题拉到中国崛起的战略高度去认识。

  面对这个问题,必须要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通过所有可以利用的手段,争取所有可以争取到的结果,达到一个最高的目的。台湾和中国大陆的融合,所能释放出来的能量绝不亚于分裂造成的政治能量,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在这样的情况下,预见趋势的发展,未雨绸缪,必须采取一些最有智慧的手段。

  徐博东:“5·17声明”是对台新思维的真正开端

  最近,特别是连宋访问大陆以来,仿佛整个对台局面开朗了,出现了新局面。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局面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我们这么多年一贯的对台湾政策累计起来的结果。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主导对台工作后,在政策和策略上有一个新的做法和新的思维,但是这种转变不是突变,而是正好在这个时间点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说呈现了一种新的变化。

  新的思路,新的做法,有些人认为是从《反分裂国家法》开始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从“5·17声明”开始,“5·17声明”是一个新的政策的开端。我们这么多年以来的对台研究,一直是在接招。“5·17声明”反过来了,我们先出招,让他们应付我们。过去是“听其言,观其行”,现在是“听我言,观你行”。这样一个策略变化,出乎台湾的意料之外,特别是出乎陈水扁的意料之外。从“5·17声明”出台后,接下来所有的做法我认为都没有超出“5·17声明”的范畴。最近关于农产品的一些做法,大家津津乐道,说这是一个好主意,对争取台湾民众,特别中南部的农民起了很好的效果。但实际上,“5·17声明”里就有农产品销售大陆和春节包机等的提法。有些比如春节包机的措施,并不因为阿扁上台,我们就不出台这些政策。也就是说,我们并不那么在乎什么人执政,只看他推动什么政策。

  彭维学:对台新思维产生的原因

  我觉得我们对台政策的调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服从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需要。我们希望争取到20年和平发展的战略时间,发展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就必须破除“台独”的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全的外部环境,这是对台政策调整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因素,对台政策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状态。目前从两岸交流十多年、或者从1979年以来20多年的交流经验看,从两蒋时期到李登辉再到陈水扁时期,台湾内部的环境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是在接招,从李登辉访问美国到“两国论”的提出,每次我们都是被动应付。我们大陆对台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统一台湾的模式,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台湾少数人的妖魔化,台湾民众对和平统一的认同率还不高。所以变被动为主动,首先是对台政策的一个策略性的调整。

  第三个因素是岛内民意的转变。自去年“5·17”声明之后,尤其是台湾选举之后,两岸关系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立委”选举导致民意局部扭转。民意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对执政当局陈水扁的这种折腾是非常不满的,希望我们大陆提供新的契机。我们促成春节包机,包括“双亚”赴台,这都是紧抓岛民意采取的动作。

  第四点,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使我们必须调整对台政策。美国由于战略的需要,希望维持两岸现状,这样最符合他的利益。我们如何在与美国求同存异的过程中达成一致,这也是我们对台策略和手段出现根本性变化的一个因素。

  《中国新闻周刊》“新闻中国”五月论坛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铃声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