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河套行之九:八百里河套增粮不增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13:40 新华网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23日电(记者丁铭、万栋)如果你6年前来到内蒙古河套灌区,展现你面前的是淹荒滩、灌路壕的场面,并且随处可见撂荒的泛着白花花盐碱的耕地。而今来到这里,很难再见到大水漫浇、沟渠跑水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用水泥预制板衬砌得整整齐齐的渠道。

  地处黄河中上游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三大引黄灌区之一,引黄灌溉面积56.7万公顷,年产粮、油、糖30多亿公斤,是我国和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油、糖生产基地。但是,由于多年来的大水漫浇漫灌,加之灌区工程不配套,使这里用水浪费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整个灌区水资源紧缺,盐碱化严重,耕地半数以上成为低产田。

  这种情形不仅使河套灌区每年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黄河用水指标,还使河套“大水漫灌”在水利部挂了号。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国务院多次派专家到河套灌区调查,最后决定在这里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巴彦淖尔市副市长马祖荣永远也忘不了1992年,因为从那一年开始,国家在河套灌区实施了节水灌溉工程。全灌区配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强化农田灌排工程配套,共完成渠、沟、路、林、田配套面积33万多公顷,改善了田间灌水条件。

  马祖荣说,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河套灌区还引进世界银行贷款6600万美元,进行了总投资为6.5亿元的灌区配套工程建设,有效改良中低产田5.4万公顷,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7万公顷。

  与此同时,河套灌区还把目光盯在了水利工程管理上。巴彦淖市河套灌区管理总局副局长远征告诉记者:“河套灌区是我国最大的一首制引黄灌区,在灌排水7级渠道中,有四级属乡、村、社所有,灌区把它们统称为群管水利工程。”

  据当地群众讲,多年来,这些水利工程管理一直沿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集体时期乡、村行政领导下的管委会或渠长制,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职能不健全,用水无计划,计费大锅水,管理秩序混乱,水资源浪费严重,使河套灌区成为超水大户。

  远征介绍,从1999年起,河套灌区全面推行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用水户参与管理,实现了向管水要节水。根据灌区配水、用水计划高度集中的特点,全灌区组建了770个以用水者协会为主的改制单元。用水者协会按章程程序由用水户选举产生会员代表,由会员代表选举产生执委会,以章程规范其行为。用水者协会拥有本灌排系统水利工程及附属设施的使用权、管理权,具有法人资格,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在此基础上,全灌区又改革了水费计收管理办法,实行了浇水轮次收费和亩次计费,浇一轮水收取一次水费,或以用水户为单元,浇一次水按灌溉亩数计一次费。

  记者看到,河套灌区的群管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历时6年,现已取得了明显效益,淹荒滩、灌路壕现象大大减少,节水效果明显。目前,改制的渠域节水幅度达到14.5%,比全灌区平均节水幅度高8个百分点,减少用户水费712万元,亩均减少水费3元多。

  水节下来了,粮食生产却没受影响.据统计,河套灌区近6年间共完成开发任务7.3万公顷,其中每改造一亩中低产田平均节水100立方米左右;开垦一公顷宜农荒地用水量为7200立方米,相当于6年前每亩灌溉量的三分之二。但每立方米水粮、油、糖产量,却由6年前的0.0175公斤增加到0.56公斤;粮豆总产由6年前的7109万公斤增加到15亿多公斤。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