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子论文:美国媒体是如何报道阿拉法特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3日17:12 人民网

  摘要:本文以关于阿拉法特病危逝世后的报道为个案,通过定量、定性两种方式对比分析了《中国日报》和《今日美国》的报道内容、版面安排、标题特征、新闻插图及中心词汇。论证指出,《今日美国》违背了“客观性”这一基本原则,从而进一步得出媒体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结论。

  关键词:阿拉法特;《中国日报》;《今日美国》;政治与媒体

  今年10月27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权力机构最高领导人阿拉法特的病情急剧恶化,10月29日飞往法国巴黎接受治疗,直至11月11日逝世。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政坛人物”,在其最后的日子里,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阿拉法特与中美两国都有着极为密切的交往,中美两国的主流媒体都对阿拉法特的病情与身后事进行了详细的连续报道。我们发现,两国媒体在报道中的评价和态度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为了研究分析的方便,我们以《中国日报》和美国《今日美国》为研究对象。《中国日报》作为中国的一份英文报纸,是以国际社会为读者对象,进行对外报道与宣传的一个主要窗口;《今日美国》则创刊于1982年,是美国各大报中最年轻的报纸,但后来居上,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也是美国目前唯一一份综合性、全国性大型日报。两份报纸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较大可比性。

  一、 版面比较分析

  《中国日报》从10月29日开始,连续的跟踪报道阿拉法特恶化的病情以及逝世后的事务。截止11月17日,20天内共有15天有关阿拉法特的报道见诸报端,共发稿26篇(另有2篇生平简介和1篇病情状况发展表),其中有5天共5篇关于阿拉法特的报道发表在头版,其中4篇配有图片;在“世界聚焦”(worldfocus)版上,有6天刊登了关于阿拉法特报道,其中3天是整版,共14篇报道;“世界新闻”(worldnews)共有4天登载了有关报道,共发稿4篇;“观点”版(opinion)共发稿3篇。

  《今日美国》关于阿拉法特病情的报道从10月25日开始,截止11月15日,22天内共发稿17篇,集中在15天(另有1篇阿拉法特的生平简介)。其中4篇稿件发表于头版,3篇配发图片。在“世界版”(world)共有11篇,但只有一个整版报道;评论版共有2篇。

  可见,《今日美国》发稿量明显少于《中国日报》,发稿频率也不如《中国日报》集中。尤其在头版和整版报道上更是少于后者。发稿量少反映出《今日美国》对阿拉法特的关注程度小于《中国日报》。

  二,内容对比分析

  1、标题对比。标题是用简短的语句表明所报道事实的主题或内容,帮助读者阅读和理解新闻的意义;标题往往影响着读者的态度,是报道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对两报的标题,运用“语义强度分析①”的研究方法,把标题按语义分为肯定、中立和否定三种类型。肯定的标题包含具有肯定意义的词汇或肯定意义的暗示,它从不同角度肯定了阿拉法特的生平、国家形象和国际形象,肯定了阿拉法特与中国的友好关系。直接肯定的标题如《中国日报》的《世界会把阿拉法特作为圣像铭记》(WorldremrsArafat as iconic figure)、《阿拉法特为国家而战》(Arafat foughtforstatehood)、《阿拉法特,一个伟大的朋友和英雄》(Arafat a great friendandhero)。“中立的标题是完全事实的陈述,它只是客观的叙述所发生的事件,其中不含积极性暗示词汇”②,如《中国日报》的《阿拉法特仍处于“非常严重的情况”》(Arafatremainsin ‘very serious condition’)、《阿拉法特在巴黎接受治疗》(Arafat in Parisfortreatment)、《埃及为葬礼进行官方准备》(Egypt makes official pretionforfuneral)等。否定的标题包含否定的、消极的词汇,这一类型的标题在《中国日报》持续20天的报道中未曾出现。依据上述标准,在《中国日报》发表的26篇报道中,肯定的标题有8篇,约占31%,其余全为中立的标题;而《今日美国》的17篇报道的标题,除了11月15日的一篇评论为否定的标题外,其余的全都为客观陈述事实,情感倾向不明显的标题。《中国日报》和《今日美国》有关阿拉法特报道的标题的不同,显示出这两家媒体对同一人物的评判和态度的巨大差异。

  2、插图对比。图片是版面上最常见的也是最有效的形成视觉中心的元素。新闻图片往往包含了比文字更多的信息,而且图片比文字更直观、更形象、更通俗、更显明,更具有新闻事实的感染力。有人说报纸进入了“读图时代”,比较《中国日报》和《今日美国》的插图,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两家媒体所持的截然相反的立场。

  《中国日报》大量运用了新闻图片,共32幅,这些图片集中突出了三个主题,一是在阿拉法特病危期间,巴勒斯坦人民为其担忧和祈祷,共5幅,二是逝世以后,巴勒斯坦人民万分悲痛,并进行庄严的哀悼,共6幅;三是巴勒斯坦一生为和平和国家独立而奋斗,共6幅。无论是表现哪个主题,很多图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阿拉法特立身于儿童之间。这样的图片塑造了阿拉法特和蔼可亲、和平宁静和德高望重的形象。其中,有8幅图片约占到整个版面1/4或更大,使得版面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今日美国》在运用图片方面与《中国日报》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在数量上,只运用15幅图片,不到《中国日报》的1/2,且较《中国日报》小得多;其次,这些图片中多用肖像做插图,没有什么明显的倾向与意义表达,肖像传达不了动人的形象与感人的场面,更难以传达出一种积极、肯定的信息,有些肖像则甚至暗含负面含义。因此巴勒斯坦人因失去这位敬仰的伟人而悲痛的情感就无法传达出来,巴勒斯坦人民为领导人健康担忧的情感也无法直观地传递出来,相反,则在刻意塑造一种高高在上、拒人千里之外,甚至令人惧怕的形象。在一个成熟的媒介理念的国家,《今日美国》报运用图片时的用意与倾向是不难看出的。

  3、 中心词汇分析

  任何新闻语篇都是由词语所构成的。我们比较在报道中频繁出现、具有确切含义、能够表达强烈倾向的那些“中心词汇”,通过这些在语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小词语单元,来透视《中国日报》和《今日美国》的内容与情感差异。

  《中国日报》对于阿拉法特的身份或地位的评价,最常运用的词语是“巴勒斯坦人的父亲”、“我们的朋友”、“英雄”、“有勇气和毅力的人”、“偶像”、“为和平和独立而奋斗”、“为国家而战斗”、“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国家的象征”;在表达对于阿拉法特逝世态度的词语是“悲伤”、“遗憾”、“惋惜”、“同情”、“敬仰”等等。尤其突出阿拉法特自己的一句格言“我带着和平的橄榄枝和为自由而战的枪走来,千万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掉落”。这些词汇不但表达了《中国日报》对阿拉法特的充分肯定,而且传达了对其逝世的无限哀悼,表达了对他为和平、独立而战斗的敬佩。

  相比之下,《今日美国》在评价阿拉法特时,大量运用的词汇是“恐怖分子”、“巴以和平进程的障碍”、“凶手”、“不可信和具有暴力倾向的掌权者”、“有缺陷的人”、“没有勇气制造和平”;对于阿拉法特的逝世,《今日美国》认为是“一个和平的契机”、“解决巴以冲突的动力”、“障碍消除”;形容阿拉法特领导的政府则是“腐败的”。所用的词汇几乎都是负面的消极的,毫不掩饰对阿拉法特的不满与厌恶,相反,在报道中,则把美国标榜成“民主、和平的使者”和“推动解决巴以冲突的积极斡旋者”。

  由上可知,《今日美国》在关于阿拉法特的报道中严重背离了美国新闻界自己长期标榜的“客观性”原则。按美国学者Westerstahl的定义,“客观性包括‘合乎事实’(factualness)和‘无偏见’(impartiality)。所谓‘合乎事实’,一方面是指报道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无误导或压制意图’;另一方面是指‘相关性’。”③按此原则,《今日美国》关于阿拉法特的报道首先违背了客观性所要求的第一条准则,即“合乎事实”,因为他有意“压制”了阿拉法特的积极行为与影响(如阿拉法特为制止巴以冲突所作出的贡献);其次,《今日美国》也违背了客观性的第二条准则,即“无偏见”,因为有意使用了大量有鲜明感情色彩的语言,也没有反映阿拉法特的世界形象,而是在偏颇中传达着美国以及与美国观点相同的国家的看法。

  媒体是政治活动的“展示窗口”,是政治伸展的“触角”。我国媒体公开声明自己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正如美国学者阿特休尔在《权力的媒介》一书中所言,“新闻媒介具有天然的政治属性,是统治阶级用以维护现存制度的工具,是实行社会控制的手段。”④美国学者葛布纳也指出,“从根本上说,不存在完全非意识形态的、非政治的、非党派的新闻采集与报道系统”⑤然而美国媒体却整日标榜自己“客观、公正、超然”,所以,充分认识到媒体与政治的联系,认识到美国媒体服从、服务于政治角色的具体表现,尤为重要。

  (作者:张钗,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03级研究生;金梦玉: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通讯地址:中国传媒大学34号楼217;邮编:100024。联系方式:010-65454318)

  参考资料:

  ①王君超:《媒介批评——起源、标准、方法》,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

  ②③孙有中:《布什访华——新华社新华网与美联社新华网的比较分析》,《国际新闻界》,2002,2。

  ④赫伯特·阿特休尔著 ,黄煜、裘志康译,《权力的媒介》,华夏出版社 ,1989年。

  ⑤G. Gerbner: Ide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Political TendenciesinNews Reporting, Journalism Quarterly。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