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贪念把外交官送入班房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4日12:23 新华网

  他曾从事一个在常人眼里几乎是高不可攀的、让人崇拜的职业:中国驻某国大使馆官员,曾经出现在国内各大报纸刊登的国家领导人会见外宾的巨幅照片中,那个坐在后边的中方翻译就是他。

  但现在,他是一名囚徒。两年前他因接受一名外商的贿赂被判有期徒刑。目前在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所属的清河监管分局柳林监狱服刑。他主动写出《从外交官到囚徒》的反思文章,又积极配合记者采访。

  他说,他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是要告诉大家,当你对自己的行为感觉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修正。不能随其自然,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毁了自己,甚至毁掉全家人一辈子的生活。

  他能用意大利语唱《我的太阳》。用英、德、俄语介绍自己的经历,其流利程度,让人“大开眼界”

  在见到潘运来之前,记者首先采访了他的管教队长。据管教队长说,潘运来到柳林监狱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吹拉弹唱、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他唱“美声”,用意大利语唱《我的太阳》。而且据说他精通英、德、俄三种语言。因为监狱里类似的人才少之又少,于是,很快他的才华不仅同班服刑的犯人知道,管教队长和监狱各级领导也都知晓了。在这种情况下,监狱教育科的科长便把他找来,目的是想利用其所长,为罪犯的教育改造提供帮助。

  令教育科长没有想到的是,潘运来分别用英语、德语和俄语介绍自己,表述自己的经历和目前的状况,其自如和流利程度,着实让科长“大开眼界”。

  潘运来的特长起初没有完全利用起来。他除了语言功底好之外,还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科长便跟分监区里的警官商量,情况允许的话,让潘运来给监狱小报写点文章。于是,潘运来写了一篇《从外交官到囚徒》,对他自己的罪错进行了反思。

  这篇文章被监狱推荐到更上一级机关,经过层层程序,最后到了记者手里。于是就有了这次采访。

  当时只想没拿国家的钱,就不算犯罪。后来才明白跟朋友合作,拿了人家的钱,就是利用职务之便犯罪

  在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记者来到了潘运来所在的监狱———位于天津茶淀清河监管分局的柳林监狱。

  站在记者面前的潘运来,一身囚服,虽然不是光头,但头发很短,这是罪犯在狱中服刑时的传统发式。他的身材瘦削,身高大概不足一米七,面部没什么表情。记者上下打量,仔细地看他,试图从他身上找出一丝心目中外交官的气度。

  听到教育科长的指令,潘运来坐到位于整个屋子中间,专门为他摆放的一把椅子上,距离记者约有一米。

  “入狱之前,你是外交官?”采访开始,记者直奔主题。

  “是。当时驻南非边上的一个小国家的大使馆。以前也驻过别的国家。”潘运来望了望记者,表情依然平静。

  “能在国家的驻外使馆工作,大家都觉得那是荣幸的事,你怎么出了问题,最后被送到监狱来了?”因为在采访之前,记者获悉,依潘运来入狱前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质,采访时无需过多地考虑他的心理承受力,提问也不需要启发诱导绕圈子。

  “唉!”潘运来轻轻地叹了口气,说,“说穿了,还是没过金钱关。我当时只是想,我没有拿国家的钱,就不应该算是犯罪。朋友给的钱,而且说是帮助孩子上学用的。可朋友是跟我有工作来往,或者说是有合作关系的,我拿了人家的钱,其实是利用了职务之便。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事成之后,外商就举报了他

  在潘运来受贿案的卷宗里,记者在犯罪事实一栏里看到了这样的记录:2003年5月至7月间,在中国商务部派驻某国大使馆商务参赞处担任二等秘书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收取某某等外币2.5万元、人民币10.8万元,为某某提供帮助。后被抓获。

  法院以受贿罪判处他有期徒刑7年,刑期自2003年9月17日至2010年9月16日。

  据潘运来自己说,他当时在大使馆商务参赞处,主要负责中国与附近各国之间一些合作项目和工程的审批。那一年,中国在国外(地名不便透露)建立了一个跨国集团,投资1亿美元,上一个项目是建一家大服装厂。他负责审批国内劳务的输出。这个项目总共有1000多名中国人作为劳务人员被派出,分批操作。然而,非典期间,大使馆决定这项工作暂时停止。

  就劳务输出这件事,有一家外商做中介。工作暂停,外商的生意也随之停止,为了减少损失,外商便打起了使馆官员的主意,找到了负责此项工作审批的潘运来。

  潘运来开始拒绝。但经不住外商的花言巧语,利益诱惑。当时正赶上他的孩子上学需要一笔钱,而这笔钱潘运来尚未筹齐。再三犹豫,他决定拿了这位外商的钱。他是一个处事相当谨慎的人,这个项目的审批过程,程序上他全都按规定处理。除了私自拿钱的事没有跟大使说,其他程序全走了。当时他抱着侥幸心理,根本就没有想到的是,外商做成了这笔生意之后,到当地有关部门举报了他。

  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毁了自己甚至全家人的一辈子生活

  潘运来说,时至今日,他不想为自己当初的行为做任何解释。任何解释都不能把他退回到从前,都不能把他因为一念之差给自己带来的毁灭重新赎回。他想说,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心动。

  所以,他要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告诉大家,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好的时候,一定要及时修正。不能随其自然,千万不要因为一点小事毁了自己,甚至全家人的一辈子的生活。

  他在向单位纪检部门进行反腐倡廉汇报时就说了,想减轻自己心中的压力,以为单位会“原谅”他

  2003年7月,潘运来回国度假。回国的第一件事,他先到自己的主管单位国家某部报了到,然后回山东老家去看望家人。

  整个假期他心里却总感觉不太踏实。眼看假期将满,他准备回到工作岗位上班。

  上班之前,依程序,他要到北京他的上级单位国家某部做反腐倡廉汇报。犹豫之后,他把自己拿外商朋友钱的事和盘托出。

  潘运来对记者说,按学历,他真是读书不少,但从来没有学习过法律。在他的意识里,单位和国家的钱都是不能拿,拿了就是犯法的。但是外商朋友的钱,是私人经商得到的钱,跟国家毫无关系,而且是他主动给的,目的是帮助孩子上学。拿别人的钱不好,但是应该不属于违法。于是,他在向单位纪检部门进行反腐倡廉汇报时就说了。这样做,他本意是想减轻自己心中的压力。

  潘运来以为,跟单位把此事说了,单位会“原谅”他,由此心里也觉得踏实了。他没有想到,纪检部门听了他的汇报之后,当即把此事报告当地检察院。没过多久,检察院就来人,把他带走了。

  在法院开庭的时候,潘运来才得知,那位朋友商人其实早就在国外举报了他。

  他不知道,自己的一念之差,对国家的形象、对国家驻外官员在国际上的形象,损害有多大

  刚进看守所时,看到有人手里拿着过期的国内各大报纸刊登的某国家领导人与国外首脑会谈,自己坐在后排充当翻译的照片,潘运来像是做梦一样。当时他只想到自己的委屈,而且错误地认为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单位不应该把他送到司法部门。潘运来对记者说,当时他真的是在概念上没有搞清楚。潜意识里就觉得拿了人家的钱不好,但不是国家的钱,国家就不应该判他违法。

  所以,在案件审理的整个过程中,他都不住地对办案人员解释。当时,他根本就没有想到,他不知道自己的一念之差,对国家的形象、对国家驻外官员在国际上的形象损害有多大。

  7年之后,有哪个女人会愿意去嫁给一个离过婚,有过孩子,又从监狱里出来的刑满释放人员

  潘运来说,他入狱之前,本可以把孩子交给他的母亲。但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错过了孩子和他母亲见面的一个良好机会。那一年孩子的眼睛要做手术,家里通知姚一妹,她正在美国洛杉矶,当时非常想回来,陪着孩子去做手术。但是,姚一妹回国需要医生开具一张孩子做手术的证明,潘运来拒绝找医生去做这件事。他认为你要回来就回来,不想回来就不要找借口。最后,姚一妹真的没能回来。

  那之后不久,潘运来被抓入狱了。孩子同时失去了父亲和母亲的照看。他也失去了一次跟孩子母亲见面交流的机会。

  心理上,潘运来有了第一次婚姻的失败,他对女人的信心也彻底失去。他害怕跟女人在一起了。在狱中,他要度过他漫长的7年生活。7年之后,有哪个女人会愿意去嫁给一个离过婚,有过孩子,又从监狱里出来的刑满释放人员?新闻链接

  儿子今年高考

  潘运来入狱之后,他的儿子被送回了山东老家,由他的父亲母亲———孩子的爷爷奶奶抚养。自己入狱的事,他没有告诉儿子。但他的家人告诉他,儿子从网上查到了父亲的境况。家人还告诉他,孩子当时什么也没有说,只在书架上狠狠地写了一行大字:无论怎样,你都是我最亲爱的父亲!

  看上去不轻易动感情的潘运来说到这里的时候,声音哽咽了。他用手揉了揉眼睛,对记者说:儿子今年马上高考了。家里想让他回北京考。可是在北京,除了狱中的父亲,儿子根本没有其他亲人。十几岁的孩子如何照料好自己?

  潘运来笑笑,脸上充满愁苦。前些年在北京,他虽然身居一个好职位,但是他一向清心寡欲,坚持原则,不会跟人拉拢关系。而最近的几年,他又常驻国外,国内更是没有来往密切的朋友了。所以,细心想起来,他真的没有一个可以帮他照看孩子的好朋友。

  妻子跟他离婚

  潘运来的妻子姚一妹是他大学时的同学。他大学里学的是英语专业,她学日语。潘运来的父亲是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革命,母亲是位普通的职业妇女。而姚一妹的父亲,则是他们所就学的高校的领导,母亲也是干部。所以,当身为高干子弟的漂亮女生姚一妹,看上其貌不扬的潘运来的时候,所有同学朋友简直都不太相信那是真的。

  潘运来和姚一妹的恋情发展得顺之又顺。大学毕业他们都被分配在家乡所在的城市,一年后,他们结了婚。随后,他们有了儿子。

  1988年,经过夫妻两人的共同商议,决定由潘运来报考北京高校的研究生。潘运来非常争气。他顺利地考取了北京最著名的科研机构的研究生。三年之后,又顺利地留在了位于北京的国家某部。潘运来研究生毕业工作一年之后,也就是1992年,便以解决夫妻分居为由,将他的妻子姚一妹调入北京工作。2000年,妻子终于熬不住艰苦,决定远赴美国。

  潘运来说,妻子跟他离婚,并没有太大的原则上的事,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个性反差太大。

  (注:文中人名为化名) (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晓玲)(来源:新闻晚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