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全球1/5废催化剂流入我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08:38 东方网-劳动报

  本报讯据检察日报消息,近日,成都海关成功破获了我国西部内陆海关首例以伪报品名方式走私废催化剂案。据了解,废催化剂走私已在国内一些海关相继发现。

  废催化剂本身是一种工业垃圾,属固体废物。因生产者要付给收购者不菲的废物处理费用,且在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会严重污染环境,故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将这种废催化剂进行深埋处理,不再进行提炼。我国法律也严格禁止进口废催化剂。

  法律禁止为什么还有人以身试法走私进口废催化剂?成都海关缉私局倪局长认为,原因是背后巨大的利益诱惑。据介绍,过去国内从国外收购这些废催化剂,国外不要钱或要得很少。近年来,国外一些公司见有利可图,又可转移本国的废物,便与国内一些不法商人相互勾结。据外电报道,每年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共产生40万至50万吨含钼、镍的废催化剂,其中五分之一以上走私到中国,且绝大部分流向一些“作坊式生产”的小型冶炼企业。

  据介绍,我国现阶段打击催化剂走私还有相当的难度。主要原因,一是相关法律存在诸多矛盾之处,二是海关对此类案件的处理经验尚显不足。

  首先,我国法律对固体废物的鉴定部门规定不明确。有能力对固体废物进行鉴定的部门不少,但执法部门办案时应以谁为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对进口货物的检验是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职责,但就目前而言,走私分子通常将废催化剂谎报为“钼精矿”等名称,而“钼精矿”不属于法定检验之列,这便给走私者带来了可乘之机。此外,废催化剂本身因含有的物质不一样,其外观各不相同,也给通关现场从外观判断货物属性增加了难度。

  其次,废物处理的法律依据存在矛盾。根据海关法、刑法的相关规定,对走私的货物、物品应该没收,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对擅自进口的废物应“由海关责令退运”。而事实上,废物一旦进口到国内,退运基本上不可能,特别是以伪报品名方式走私的废物,出口国不可能让其被退回,况且退回的货物品名与其出口的品名不符,出口方可矢口否认其出口的货物就是被退运的这批。海关对废物“没收”后如何处理目前也是一个难题。

  有关专家建议,我国应对废催化剂实行“许可证管理”制度,确认无证购买、使用者均为违法,使废催化剂只能流入有环保条件,有加工资质的精炼企业。同时,加大打击走私废催化剂的力度,绝不能让我国成为发达国家倾倒废物的垃圾场。(来源:劳动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