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伤痕文学作家卢新华二十年再著一书《紫禁女》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10: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纽约五月二十三日电 题:伤痕文学作家卢新华二十年再著一书《紫禁女》

  中新社记者 刘小青

  作家卢新华“遁隐”近二十年后,近来又在中国文坛重新现身,一部名为《紫禁女》的长篇小说使这位中国伤痕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再次引起海内外华人关注。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经历了“文革”巨大灾难的中国刚刚解冻,还是复旦大学学生的卢新华发表了那篇著名的短篇小说《伤痕》,在中国文学界、思想界炸响了一声清冽而又尖锐的春雷,引发了中国文学界的集体觉悟和反思,并进而激发了全民族对过去几十年所经历的伤痛的舔噬与抚慰。那时的卢新华才二十四岁。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活跃了一段时间卢新华突然从热闹的中国文坛消失。有关他的消息是封笔了、“下海”了、留洋了、在美国街头踩三轮、在美国赌场发牌……

  所有这些说法尽管不是十分准确,但也非空穴来风。今年五月的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记者在纽约见到卢新华,证实了这些情况其实就是他近十多年的生活片段。已年过五十的卢新华谈及这些经历,非但没有怨艾和悲怆,反而饶有兴致,娓娓道来,没有玩票的轻狂,也没有失落的苦大仇深,有的只是轻描淡写的叙事和身体力行后的感悟。

  卢新华近年来频繁往返于中国和美国之间,参加笔会、开办讲座、出席论坛、出书售书,忙于形而静于心。其实不管是在国内成名后的聚光,还是在美国落寞中艰难求生,在人生历程的起落沉浮之中,卢新华一直没有中断他的外视与内省,即使是在赌场发牌,除了最关心可能得到的小费,他最大的乐趣便在于观察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不同种族的人群,他们的风格,他们这种风格背后的历史、宗教、文化。他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所认识所体会到的东西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人文精神一一对比。在卢新华的精神世界中,总有一种对中国近现代社会和历史的伤痛感觉和悲悯情怀。

  于是他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反思。正因为此,他才在二十年后、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海内外一片惊诧之中写出了这部充满隐喻的长篇小说《紫禁女》。

  卢说:——一个和谐社会应该有一个黄金比例:物质与精神的平衡;

  ——《紫禁女》主人公是一个“石女”,她的身体历史与一百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有神奇的吻合之处;万事万物,万千变化,尽在一寻之躯;

  ——中国要有勇气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的“病灶”进行清除;

  ——中国应加紧对文化精神进行重构与建设,否则改革开放的成果会毁于一旦;

  卢新华笑称自己的前身是一个懂一点医道的和尚,他的最大愿望就是把看到的、体悟到的病症传达出来,警醒世人。

  旅美作家冰凌先生说:卢新华可谓是少年得志,在《伤痕》一举成名之后得到了巨大的荣誉,但随后他选择了放弃,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来到美国,历尽艰辛。对于自己近乎传奇的经历,卢新华平静如水。对于物质化了的西方文明、对于中国当今社会追求物质利益的浮躁世象,卢新华用他的一次感悟作解:一次他在福建游历,一寺庙牌坊上书:“回头是岸”,如当头棒喝,思来想去,顿悟:“放手如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