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惠山:“洪水走廊”告别水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12:06 扬子晚报

  “往年,每次下大雨,我们的心都悬悬的,每隔一二十分钟就要往各乡镇打一次电话,询问降雨量和河水水位上涨情况。现在可好了,一下大雨,我们只要到区防汛指挥部,看看墙上电子屏幕显示的各乡镇降雨量和主要河道水位数据,心里就有底了。”5月中旬,记者在无锡惠山区水利局采访时,局长黄明洪这样向记者介绍他们投资数十万元刚建成投入使用的防汛设施——国内最先进的水位雨量遥测系统。

  大雨如注,心中不慌,遥测系统还不是最关键的,惠山区近年来投入3亿多元建起的295公里高标准防洪圩堤才是汛期各级领导真正的“定心丸”,它使素有“锅底洼”和“洪水走廊”之称的惠山区告别逢雨必淹的窘境。“现在只要下100毫米的雨,这里河水水位一般要上涨一米,但涨得快排得也快,24小时之内就能排出去。”黄明洪信心十足地说,“就是再碰上1991年那样的大水,惠山区也不会再破圩受淹”。

  有人把326平方公里的惠山区比作“苏南的荷兰”,经济发达但地势低洼。全区河网密布,有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的大小河道793条,地势无锡市最低,地面高程平均2.44米,最低的玉祁镇不到1.3米,正常情况下河水都要比地面高出23米,“水在地上流,船在头上开”的场景随处可见。全区64%%的地方属圩区,共有万亩以上圩12个,千亩圩7个,千亩以下圩45个,圩堤总长度295公里。这里还是天目山区洪水下泄必经之地,“锅底洼”加上“洪水走廊”使这里一遇大雨就险象环生。1991年特大洪涝时,全区70%%以上的地方一片汪洋,马路上可以行船捕鱼,居民们跑到楼上躲避,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经济活动全部停顿。

  “圩堤一破,一失万无”,防洪涝保平安保经济建设成了惠山区的头等大事。由于人口密度高(每平方公里近2000人),经济总量大(每平方公里GDP产出达6000多万元),这里不可能破堤蓄洪,唯一可行的就是高筑圩堤,挡排洪水。2001年,惠山区一成立,区委、区政府就把防洪作为最大的一项民心工程,计划投入3.23亿元,使惠山区遇到历史上最大洪水不破圩、不受淹、不死人,并提出二保:保生命,重点保护居民密集区;保工业,重点保护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

  从2002年起,惠山区、镇两级政府累计投入2.5亿元,加上白屈港工程,投资总额达到3.3亿元,加高加固圩堤,基本上“把惠山区全部包围起来”。目前,全区295公里圩堤中,高度66.5米的达到40%%,5.56米的达30%%,55.5米的达30%%,万亩圩基本上都在6米以上,圩堤顶宽普遍都在5米以上。为了加固圩堤,全区还给221公里圩堤搞了护岸。护岸全部用土工布充填混凝土做成,从河堤一直延伸到河底,有效防止了河岸坍塌。全区还有30公里“两水夹一岸”的重险情地段,先后实施了填塘固基工程。

  在加高加固圩堤,拒洪水于包围圈之外的同时,惠山区还建起309个排涝站,总动力达2.5万千瓦,排涝能力达到511立方米/秒,做到挡得住,排得出。由于长年不罱河泥,河床淤塞严重,河道蓄水排水能力下降,为此,惠山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清淤工程,3年来清淤土方350万立方米,河道变深了,等于加高了一米左右的圩堤。

  巨额投入修筑起的高标准圩堤使惠山区各乡镇告别了水患,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也保护了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区领导介绍说,以前洪涝成了惠山经济发展一项致命的制约因素,不少前来考察的外商本来谈得兴致勃勃的,后来一听说这里年年要受水淹,态度急转一百八十度说拜拜,2001年建区第一年,这里引进外资为零。几年下大力气筑堤治水后,外资滚滚而入,最近几年全区招商引资增幅一直保持全市第一。堰桥老街以前年年淹水,经济老是发展不起来,现在这里建起了惠山区开发区,外资民资大项目源源不断涌入,成了全区招商引资和经济增长的一个龙头。本报通讯员 陆兴鹤 本报记者 冯金涛 邹建丰 (新华日报)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