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五大规划整改交通 徐家汇地下空间"横竖"要连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20:42 东方网

  东方网5月25日消息:记者今天从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获悉,为缓解徐家汇超负荷的交通压力,深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市规划局、市建委以及徐汇区政府联合组织有关单位共推出五种规划方案。

  超负荷的地面交通

  低效能的地下空间

  由于历史和地理特征,徐家汇地区已成为交通集散功能和作为城市副中心功能的叠合区,由此带来徐家汇广场周边建筑容量过高、开放空间较少、交通拥挤、人车混杂、停车困难等矛盾。

  目前徐家汇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主要为商业、地下停车和轨道交通车站和通道,地下停车泊位总计2461个,相互之间未能有效连通。虹桥路、华山路、肇嘉浜路下有各种管线总计超过50条,相互关系比较复杂,肇嘉浜路下方还有大型管道,给地下空间的有效使用带来不便。

  五大规划人性化

  1、提供便捷的轨道交通换乘方案。

  未来徐家汇地区为轨道交通1号线、9号线和11号线三线换乘的交通枢纽,预计每天换乘总人数约20万人。根据徐家汇地区现状道路、建筑和空间情况,综合考虑地质和工程施工要求,规划在前期多达十余种不同方案比选之中,重点研究了三种主要规划方案。

  第一种是集中的方案,即三条轨道交通线交汇于1号线车站位置,9号线、11号线车站分别位于港汇广场南面和东面的道路下方。这种方案的优点是车站紧凑、换乘方便,缺点是人流量过于集中,规划车站过于靠近1号线车站,施工风险很大。

  第二种是分散的方案,即三条轨道交通线不交汇于一点,9号线车站设在大宇停车场南面的虹桥路下方,11号线车站设在宏基休闲广场东侧的恭城路下方。这种方案的优点是车站分散布置,施工风险小,缺点是换乘不方便,换乘最长距离约为600米。

  第三种是综合的方案,即9号线车站和11号线车站位于港汇广场北面和西面的地下,离开1号线车站各约300米,换乘距离适中,施工风险最小。经过研究,该方案既能满足徐家汇发展和轨道交通运行、换乘等功能的需要,同时也更具可操作性,因此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基本研究确定在这个方案基础上开展具体设计方案的研究。

  2、缓解地区过度拥挤的交通压力。

  目前徐家汇地区周边道路交通量大,徐家汇路口交通压力过大。为引导直行穿过徐家汇的车辆从快速通过,结合不同的轨道交通换乘方案和地下空间的情况,规划确定了新增地下车行隧道方案:保留衡山路~漕溪路下立交,考虑改为单向交通;新建华山路~漕溪路地下一层双向四车道下立交,北端出入口在广元路以北,南端出入口在东方商厦以南;保留远期修建虹桥路~肇嘉浜路地下六层道路下立交的可能性,西端出入口在宜山路以西,东端出入口在宛平路以东,长约1.5公里。

  3、形成综合利用的地下空间。

  徐家汇地区现有地下空间已有一定规模,但相互沟通联系不方便,综合利用程度不高。结合轨道交通换乘方案,将形成竖向分层、平面连通的地下空间系统。竖向上,从地下一层到地下三层,分别主要是商业和轨道交通换乘大厅、轨道交通车站站台、停车场库;平面上,规划新建多条车行联系通道,将港汇、太平洋、东方商厦、汇金、六百、原大宇地块、广元里地块等地块的商业、地下停车库以及规划新建的地下空间沟通连联系。

  4、整合地面公交站点和道路交通组织。

  规划维持原有道路系统框架不变,重点对恭城路、天平路、港汇和大宇地块北面的规划道路进行了红线扩大。结合道路系统的优化调整,将形成由宜山路—南丹路—宛平南路—宛平路—广元路—广元西路组成的交通保护环,和由恭城路—规划路—天平路—肇嘉浜路—虹桥路组成的核心环。交通保护环的功能主要是分流部分过境机动车交通、转向交通及过境非机动车交通;核心环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公交车、进出商厦机动车的到达及部分转向交通。

  5、创造宜人的地面空间环境。

  规划将进一步坚持“双增双减”原则,严格控制新开发地块的开发强度,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

  在规划地下车行隧道实施以后,地面的部分空间将有条件创造步行广场和步行通道,气象局及天主教堂东侧地块作为光启公园扩建用地,使徐家汇路口广场与周边的徐家汇公园、徐家汇天主教堂、光启公园等联系在一起,形成宜人的城市步行空间系统。此外,对1号线现状的两个冷却塔和高风井,将结合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建设进行改造,以减少对地面环境景观的影响。

  作者:编辑:姚琳琳 来源:东方网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