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可爱的上海人 他们是好榜样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02:22 东方早报 |
缺席的“环保老人”累病了 24日早上8点许王正海 24日早上8点多,王正海让护士帮他拔掉了手腕上消心痛的插头,镇痛药让他在前一天的后半夜总算是睡着了一会。这天是75岁的王正海在上海胸科医院重症监护室度过的第12天,早上他刚刚知道自己被评为上海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的消息。 “父亲原来就有心脏病,前阵子一直觉得后背痛,可他就是不肯到医院检查。”这些天,儿媳妇沈慧一直请假在医院里陪护着老人,她记得,在住院的前几天,王正海还忙着和天原二村的居委会干部们一起设计废电池回收箱。 让家人担心的是,上了70岁以后,王正海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沈慧想等老人做完了心脏搭桥手术,就把父亲接到她家里去养上几个月。“他一呆在家里就闲不住,总想着废电池回收的事情。”沈慧说。早报记者姜丽钧过日子老伴一点也不指望他 24日下午3点李天民 “我在写去年的工作小结。”李天民老人认真地说。这是他要在星期三宣读的材料。从一早起床到中午都在忙材料的李天民根本顾不上老伴准备的饭菜。老伴笑着说:“过日子一点不能指望他。” 12年中,李天民的时间表总是上午作残疾人组织的具体工作,下午看望一些生活上困难的残疾人朋友。已经76岁高龄的李天民,原来并没和残疾人事业打过交道,10多年前,他从机关退休后曾“下海”经商,获得了成功。1992年,他发起成立了普陀区助残协会。从1999年至今,他每年都要为残疾人订100多份报纸,还成立了读书会,定期组织活动。 下午3点,接受完记者的采访,李天民老人按“老规矩”又要去读书会看望“老朋友”了。出门的时候,老伴叮嘱他要小心一点。对于心里装着很多别人的李天民老人,家里人很理解。“好些残疾人都在我们肚子里装着呢!”老伴说。早报记者李祎微薄收入和60余张汇款单 24日下午3点邵福临 24日早上6点半,上中学的女儿邵洁新国起床的时候,56岁的邵福临没有起来听广播。邵洁新国心里知道,大概昨晚自己又踢被子了。仅仅是为了盖被子,邵福临不得不让女儿挨着自己睡,因为他是一位长期卧病在床的残疾人。 23岁那年,下班途中,见高阳路一家仓库失火,他扑进了火海。但自那以后,轮椅和拐杖就开始伴随着他。78岁的老母亲微薄的退休金和他每月900元因公致残后长期病休的补贴是家里全部的收入。因此,他汇出的大约60余张汇款单、2004年一年大约4000元以上的慈善捐款更加让人惊讶。 下午3点,邵福临准备好了周三表彰大会的发言稿。“受伤留下个记忆力减弱的毛病,要把想到的记下来,明天开会好说说。”邵福临说。早报记者李祎“援疆的日子,永生难忘” 24日下午3点张银福 “援疆的日子,永生难忘。”24日下午3点,张银福这样告诉记者。尽管那里的光照让他的眼睛很难受。 张银福现在已退休,但后来被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返聘为顾问。治疗各类型颅脑损伤、颅内肿瘤是张银福的专长,每周他还会继续为患者看病,家中茶几上唯一摆放着的是两本神经外科的著作和一副老花眼镜。 作为同济医院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教授,在2003年和2004年,张银福连续两年担任上海“银龄行动”的队长,分别在新疆库车县医院和阿克苏地区医院进行了数月的医疗支援服务。 至今,张银福还和库车县医院一位只有29岁的神经外科主任阿不都保持联系,张银福给予了阿不都很多神经外科知识上的指导。早报记者陈辉楠对“珠宝大案”的贡献并非偶然 24日下午3点刘科验“2004年度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这个奖项非常重要。”24日下午3点,刘科验告诉记者,颁奖前的晚上一定会兴奋得睡不着。 2004年5月17日晚,刘科验在广场假日大酒店接两名外籍人士去浦东国际机场,发现他们打手机时的语调忽而神秘忽而紧张,他从车内后视镜偶尔看了两名乘客一眼,凭借多年的驾车经验和治安信息员的敏锐性,觉得两人较为可疑,联系到当时发生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的珠宝盗窃案,刘科验巧妙地与他们周旋,最后成功向执勤交警报案。 同事周信昌说,刘科验在“珠宝大案”中的表现并不是偶然,很像他平时的为人,“是日积月累的正义感使他在关键时刻保持一名出租司机的本色”。早报记者李颖大家有事要帮忙都会找他 24日上午9点30分徐振平作为出租行业先进分子的一员,徐振平5月23日上午前往阜阳参加行业组织的疗养。但刚到宾馆放下行李,公司的电话就紧随而来,通知徐振平立即返沪参加昨天召开的“十佳”表彰大会。 24日上午9点30分,记者找到徐振平的时候,他正在接受电视台的采访。 锦江佳友二车队的王林江告诉了记者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徐振平做了好事后,没有跟任何人说,直到水上公安局打来电话才知道他不顾自身安危救了苏州河上的自杀女子。 同事范青松说,老徐做好事是情理之中的事,平时话不多,但在车队乐于助人,大家有事要帮忙都会找他。”而孙锦峰则更为直接:“老徐就是模范,要向他看齐!”早报记者李颖海啸救援的画面至今挥之不去 24日上午9时许陈悦 24日上午9时许,接通陈悦电话,他声音略显急促,他正在从奉贤赶回市疾控中心的路上。头一夜,奉贤突发多人腹泻事件,他在先头部队控制事态之后第二批出动:凌晨5点做出门准备,7点前赶到事发现场,缜密的采样工作结束后又匆匆踏上回程的车子。 去年年底印度洋海啸发生后,陈悦和上海另外14名医务工作者被火速组成赴泰救援卫生医疗队。 “尸体经水长时间浸泡,已经无法判断肤色,甚至身高。”陈悦说,至今他的脑海里尸体堆积的画面仍旧挥之不去。但是,他们“转战”3000多公里,深入海啸重灾区的学校、社区、医院和难民收容点的时候,灾民们的热情和当地政府的欢迎使他们觉得付出很快乐。早报记者柏蓓上班之前换下地铁红马甲 24日早上8点傅雨善 “你好,请在候车区候车。”24日早上,地铁二号线陆家嘴站,发往中山公园方向一侧的站台上候车的乘客越来越多,穿着红马甲的傅雨善不时挥舞着手中的黄色小旗。在他的胸前,挂着“浦东新区志愿者”的胸牌,左胸的标签上则印着他的工作单位———浦东新区综合规划土地检查大队。 2004年4月,浦东新区文明办和志愿者协会一起发出了招募公告,得到了70多个单位白领们的积极响应。 过了8点,傅雨善赶紧换下红马甲,和同事们一起搭乘地铁赶到在东方路、浦建路口的单位上班。“我们是执法单位,上班时间也是8点30分,所以我们都要尽快赶回去,还有许多工作的事情要处理。”傅雨善说。浦东白领们都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当地铁志愿者。早报记者姜丽钧简陋的感恩牌匾同样很珍惜 24日下午3点傅新24日,下午3点,傅新待在办公室里忙碌地处理事务。再过几个月,他就将转业离开第二军医大学,但去年7月他带团、由9名二军大博士组成的“医疗服务博士团”在云南鲁甸突遭地震紧急救助当地受伤群众的景象却将永远刻在他记忆深处。 在他的办公桌后面,至今仍放着一块乍看十分简陋的牌匾。它是用黄色的塑料薄膜做的,用一个木制的框架固定,钉了4个铁钉。上面写着“治病水火、义重情深”,署名是茨院板板房余忠季。 “对那个老太太印象太深了。”傅新的表情开始有些凝重,“当时她仅仅是划破胳膊,却因没钱看病发生感染。当听说有上海的军医来县城看病时,她特地卖了一头长发换来50元钱、走了几十里山路来找我们看病。” 傅新就是在那个时候看到了她,并让博士团成员为她治疗伤口。当他们离开鲁甸时,感激不尽的老太将精心制作的这块牌匾和一筐青苹果送给了他们。早报记者吴洁瑾“我们都是闲不住的人” 24日下午4点戚泉木 24日下午4点,百老讲师团团长、70岁的戚泉木坐在简陋的办公室里,“今天又安排了10多项工作”。 如果戚有日程表,那上面写的应该是:早上9点,75岁的市民沈子禄来访,交流思想并倡议成立“千中团”,让更多中青年参与进来;紧接着老教授任华来访,希望帮助解决个人出书问题;午饭前有企业来访,希望将一直在上海演讲的百老讲师团推向长三角。 其间,这个由150多位老干部、老红军、老劳模、老教授、老科学家、老艺术家组成的德育演讲团队还接到了2个预约电话,请老同志们6月3日去做报告。 “我们都是闲不住的人。”戚泉木这样解释他们从2003年4月成立百老讲师团至今的行为。他们不想让自己的经历和感触被年轻人遗忘。早报记者田青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