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地球“心事”知多少(一周科技风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05:11 人民网-人民日报

  嘉言

  恰如一场好戏演到高潮,5月22日,我国登山测量队员终于“冲”到珠峰峰顶。随着测量觇标的成功竖立,几十台仪器不间断地记录数据,专业人员自豪地宣布,我国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行动取得决定性胜利。下一阶段,测量人员还要对数据进行精确的计算和分析,8月,我国将向全世界公布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

  研究证明,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是由于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挤压形成的。世界科学界关注的焦点是:这里的地壳运动是如何进行的?无限风光在险峰,此次复测珠峰,不止是为了确定它的新高,还将为研究珠峰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壳变化过程提供更多的证据。

  比之地球的历史,人类文明只是短短一刻。地球怎样形成,地质作用怎样改变?这类问题很早就为人所关注,可是直到上一世纪,地质学领域才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性学说,提供了与人类生活最密切的地壳整体演化的生动图景,对人类自然观的形成和深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尽管这样,我们还是乐观不起来。别的不说,地球上三天两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地震,就脾气古怪而且暴躁,令人难以捉摸。

  18日,美国地质勘探局和瑞士地震台科学家宣布,他们联合开发出一套新的地震预报模型,据此绘制出加利福尼亚州24小时地震概率预报图。不过,他们强调说这套地图并非用来准确预报即将到来的大地震,而是在一次较大的地震发生之后用来预报余震。

  地震预报是世界科学难题,目前仍处于经验性的预报阶段,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国,30年前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强烈地震,波及90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800万,由于事先作出预报,遇难者1328人,成为地震预报的一个范例,至今仍对世界地震预报科学探索和防震减灾工作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在21日结束的“海城地震成功预报3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上,地震专家认为,海城地震在预测和预防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表明,至少某些类型的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报的。

  20日,《科学》杂志刊登的研究报告显示,引发去年年底印度洋海啸大灾难的地震震级达到9.15级,可能要高于科学家们原来的评估数据。据报道,撰写报告的科学家说,他们从来没有研究过这种强度的大地震,这场地震使地球一个很大的部分发生变形……直到今天,地球仍像一个振铃一样在响着。

  地球是如此复杂,科学家们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探索,有时还要“旁敲侧击”。20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美国华裔地球物理学家费英伟的文章,称火星核心可能呈液态,其星幔由富含铁的固体硅酸盐组成。这是一项新发现,它与地球有什么关系呢?研究人员认为,更好地了解火星内部的特性,能进一步推动对地球演化的研究。

  在深入研究地球内部机理的同时,联合国资助的一项自然资源保护调查报告显示,过去50年中,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阶段。报告指出,从全球范围看,12%的鸟类、将近1/4的哺乳动物及1/3的两栖动物目前正濒临灭绝;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的草原及森林正迅速消失。科学家警告,如果失去了大自然的保护,人类生存将面临巨大威胁。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6日 第十四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