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百鸟齐鸣的春天变得寂静(环境漫笔)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05:12 人民网-人民日报 |
北方 就像讲中国的古典诗歌不能绕过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样,回顾人类的环境保护史就不能不提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尔逊女士在1962年出版的经典名著《寂静的春天》。正是这样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绿色变革。 “森林里不再有鸟儿的歌唱,河流不再有游动的鱼儿……”原本草长莺飞、水绿鱼跃的春天突然失去了勃勃生机,变得一片死寂。其祸首就在于包括滴滴涕在内的杀虫剂的滥用———这些性质稳定极难分解的化学发明,在杀死了害虫的同时,也毒死了以害虫为食物的鸟儿;土壤中的杀虫剂通过地面径流进入河流、海洋,也夺去了许多游鱼的生命。 但是,在蕾切尔·卡尔逊女士揭示这一可怕的恶性循环之前,杀虫剂却被誉为人类的伟大发明,滴滴涕的发明者还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这是怎样的滑稽与嘲讽? 当然,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污染危害的滞后性,我们不能苛责那位伟大的发明者。但是,此后,类似杀虫剂的悲剧却一再上演:多氯联苯的滥用导致了世界八大公害之一———日本“米糠油事件”,二恶英污染了欧洲的鸡肉而迫使比利时内阁集体下台,合成饲料的泛滥终于引发了震惊全球的疯牛病…… 这一系列事件说明,当人们在使用新发明、新产品的时候,要警惕它们可能对环境与生态造成的危害。 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新发明、新技术推动了人类的进步,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但是,如果忽略一些技术潜在的危险,就可能造成人们始料不及的恶果。 滴滴涕这些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就都曾在上个世纪被人们认为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杰作而大加使用。《寂静的春天》清楚地昭示人们,对大自然的傲慢无知将导致难以治愈的伤痛。 即使是在“人与自然和谐”渐成时代强音的今天,认为自然可以任人类为所欲为的思想还有市场,为了单纯追求眼前利益而不考虑生态后果的事件还时有发生。 例如,许多地方为了追求发芽率而大量使用“包衣”种子,结果毒死了许多误食“包衣种子”的鸟;圆明园的管理者为了“节水”,置自然循环于不顾,在湖底大铺塑料膜…… 革命先驱李大钊说过:“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既然我们知道对大自然的认识存在局限,既然我们不可能把每一件事情都考虑得万无一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自然面前多一份谦虚,为什么不在决断事情之前考虑一下“万一”? 为了不让鸟语蝶飞的春天变得哑然无声、黯然失色,让我们记住恩格斯的忠告吧:“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6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