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胡子和胡子以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09:15 今晚报

  张友鸾先生,半百以后蓄须,银髯飘飘,有世外之致,但他实实在在生活在“世内”,直到15年前仙逝。看他的照片,绝似同样银髯飘飘的齐白石老人,不过,白石面有愁苦相,友鸾先生虽也历尽坎坷,却总带着睿智而宽容的微笑,正如他在暮年写的名篇《胡子的灾难历程》中所显示的风度:曾经沧海———超越了沧海。

  张友鸾生于1904年,一本京版的张友鸾随笔选《胡子的灾难历程》,该是对他百年诞辰的一份纪念。

  张友鸾的一生,今天看来颇不平常。1924年,他就读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时,系主任、《京报》创始人邵飘萍让他主编《京报》“附刊”之一的《文学周刊》。一年间,办得有声有色,不但发表过鲁迅的《诗歌之敌》,周作人译的日本狂言《发迹》,郁达夫、徐志摩文章多篇,还有当时已是名家和教授的王统照,后来陆续进入现代文学史的石评梅、蹇先艾、鲁彦、赵景深、焦菊隐以至潘汉年,仅从这个作者阵容,也能略见20岁主编的水平吧。

  1926年,年轻的张友鸾成为成舍我创办的《世界日报》总编辑。这一年,他的恩师邵飘萍被奉系军阀杀害。张友鸾极其悲愤,决心终生从事报业,为民众说话。次年,李大钊又遭杀害,张友鸾在他主持的《世界日报》上发表署名记者文章《莫谈国事》,抨击军阀对新闻学术界大加杀伐的罪行。

  此后,直到1949年,在他“书生办报”的生涯中,“他主持工作的报纸,先后有四家被查封,有两家受到过威胁和恫吓,他自己也曾经遭到过被地方当局驱逐出‘境’和寓所被搜查的危难。稿件被扣,报纸被迫‘开天窗’的事,更是司空见惯”。

  1947年“五·二○”,南京爆发了学生反内战、反饥饿示威游行,毛泽东撰写的《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一文,就此把学生运动誉为“第二条战线”。第二天,张友鸾任总经理(社长)、郑时学(拾风)任总编辑的《南京人报》不顾禁令,刊登了国民党军警镇压学生的新闻和照片。报纸一出,就有武装特务找上门来,说他们是“保护”学生,反被学生打了,威胁说如不更正,军警就来请愿,“你们不要以为学生请愿有威力,也请你们尝尝军警请愿的滋味!”下午,国民党中宣部、新闻局和南京市党部联合召集记者开会,点名要张、郑参加,由新闻局长董显光主持对《南京人报》和南京《新民报》进行围剿。在这个磨刀霍霍的会上,一向洒脱幽默、和善可亲的“大先生”张友鸾,拍案而起,以从未曾有的严肃和愤怒,当众质问董某人:“《南京人报》编辑部受到军方人员捣乱、威胁,是谁的指使?军警明目张胆殴打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市民共见,有照片为证,《南京人报》记者如实报道,错在哪里?怎么却要报纸报道‘学生打军警’?……”张友鸾句句掷地有声,使在场的打手们瞠目结舌,而正直的朋友们无不为他捏一把汗。郑拾风后来回忆这一幕时,说“友鸾先生这一次发言足以与闻一多被害前那篇讲话媲美”。张友鸾幸免于闻一多的命运,但《南京人报》终不免在1949年2月遭受查封,并被南京警察厅刑警队捣毁。

  张友鸾的报人生涯结束在南京。早在1929年,张友鸾就应陈铭德之邀,出任在南京出版的《新民报》第一任总编辑,他确定报纸定位,开创了新的编排风格。抗战开始,他又应陈铭德之邀,参加重庆《新民报》创刊工作。他与张恨水、张慧剑和赵超构同任主笔,人称“三张一赵”。抗战期间流行一句讽喻:“前方吃紧,后方紧吃。”据说就出自张友鸾所做的一条新闻标题,他的才情、机智尤其是爱憎可见一斑。说他是办报的全才,这不过是个小小的例子。

  又岂仅是办报的全才!他年轻时对文学的尝试,到中年瓜熟蒂落,成就了他的小说创作,如《白门秋柳记》、《魂断文德桥》、《秦淮粉墨图》等,或写人间百态,底层血泪,或写“国(民代表)大(会)”丑剧,末世乱相。时人称之为“中国的左拉”。

  可惜面前《胡子的灾难历程》一书,只能让我们看到他的百余篇随笔。我们从“巴山夜雨”一辑,看到“张先生熟知民国史事及掌故轶闻,夜间编务之暇,一烟在手,濡笔为文,上承历代笔记之余绪,下启报章专栏之先河”的文字;其余“友鸾杂写”、“燕山新话”、“旧读新抄”、“掀髯谈”、“新闻旧话”各辑,则是上世纪60至80年代所写,保持了他个人的文体风格。

  书中只有一篇《是蜜蜂,不是苍蝇》写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他已经放弃新闻本行,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古典文学编注工作。1957年5月,他作为老报人应邀参加首都新闻座谈会,在会上说:“目前是官僚主义者看不起新闻记者,说记者嗡嗡嗡,像苍蝇。这种难听的话,在解放前我们是听惯了;今天仍然有人这么说,我就只能怜悯他的无知。”“记者是嗡嗡嗡,但不是苍蝇,而是蜜蜂。蜜蜂不但可以为人们酿蜜,而且是百花齐放的媒介。当然也有人讨厌它,因为还有刺。”会后,他又应《光明日报》之约,就发言内容写了文章登在报上。就因这一番话一篇文章,他被当成新闻界大右派。匪夷所思的是,对他的批判中,竟说是:“右派攻击党的新闻记者是苍蝇!”

  到1980年,他七十六七岁写《胡子的灾难历程》时,已经是———平生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毛泽东说邓拓“书生办报”,是贬义的批评。我在这里说张友鸾“书生办报”,既是说他作为民间报人,同属于上世纪20至40年代“文人论政”的潮流,也是指的他以名士风流的姿态,为报纸写专栏、写连载,厚积薄发,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这对今天年轻的记者、编辑和媒体作者,乃至对爱看日报、晚报的读者,都会有所启发的吧。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