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名校办民校”暴露诸多问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10:43 金羊网-新快报
  名校办民办初中存在五大问题

  重点中学剥离初中是否决策失误

  能否恢复公办初中的优质学位

  如何确定办学主体应对风险

  名校办民办初中已经成为市民热论的话题,加上不久前央视“焦点访谈”对江苏省南通市名牌公办学校办民校的“校中校”现象的报道,更是掀起了强烈的波澜。广州市教育局也就这个敏感问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表明广州市并没有类似的现象存在(《新快报》对此也作了报道)。本次茶座邀请了有关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期嘉宾

  改良派
“名校办民校”暴露诸多问题(组图)
张铁明: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

  革命派
“名校办民校”暴露诸多问题(组图)
鄢烈山:知名评论家

“名校办民校”暴露诸多问题(组图)
信力建: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嘉宾精彩语录

  张铁明:名校办民校,就像一个孩子,生下来是有生长性的

  隐患、甚至于有疾病的,但你不能因此扼杀了他,要想办法医治他。也像开了一条高速公路后没考虑有多少段路有交叉、平行,也没制定好相应的交通规则,因此才造成现在比较混乱的状态,产生一些不公平的现象。

  鄢烈山:名校是国家重点投入的产物,有违公平教育的原则,为什么你得到更多的投入,就能够成为名校,而我少投入,就是非名校呢?我们需要取消这种不均衡的投资,让它形成一种新的意义上的名校。

  信力建:你不能既上男厕所,又上女厕所啊!公办学校去办民校是荒了自己的田,耕了别人的地。自己还没有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却去做别人的事情,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

  郭宏伟/画

  “邻居高筑墙”是明晰产权制度的一种方法,但现在这堵墙筑得实在不够高,以至蝴蝶翩翩,随风而过,而对面院子的果子更是垂手可得,把利益均沾好处充分表现出来了。那只白猫也怡然自得、理直气壮,因为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蝴蝶就是好猫。蝴蝶带着花香呢。

  资本和品牌结合是一种创新

  张铁明:我认为“名校办民校”是发展教育的第四条路。是除了纯民办、纯公办、委托性的国有民办之外的第四种办学方式。是“资本+品牌”,以资本为主,是民办公助,公只是用品牌助了民。

  “名校办民校”这条道路本身是没有错的,因为中国的教育资源非常缺乏,必须走多种体制办学的道路,迅速增加教育的存量。当政府和公办学校拿不出太多钱,但可以拿品牌出来跟人家结合。资本和品牌结合是一种创新。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这个问题。教育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瓶颈,首先要把教育存量做得更多。

  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名校办民校”事实上是作为民办教育的一个特色显示出来了,广东也是从那时开始的,一下子十几家,几十家。

  鄢烈山:它也应该是多种途径里面的一种,而现在成了主要的一种,成了变相收费的一种。师资、投资、品牌都是国家的,那你就应该为普及义务教育,为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做贡献,根本就不应该高收费。作为公立学校办的所谓民校没有资格也没有权利高收费,它高收费就等于变相抬高义务教育的门槛。

  我甚至认为要取消名校的概念,名校是国家重点投入的产物,有违公平教育的原则,为什么你得到更多的投入,就能够成为名校,而我少投入,就是非名校呢?我们需要取消这种不均衡的投资,让它形成一种新的意义上的名校。

  信力建:我们现在正常的学校财政来源应该是两块,一块是税收,第二是收费。不能一边拿公共财产,一边拿市场财产。这样的话将会不但伤害公办学校,而且伤害民办学校。

  你不能既上男厕所,又上女厕所啊!公办学校去办民校是荒了自己的田,耕别人的地。自己还没有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却去做别人的事情,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公办学校应该是公共资源,提供公平,公正的国民教育,国家拿钱出来帮助国民是天经地义的。

  鄢烈山:而且我想说为什么民办学校不能创办名校?现在的民办学校本身不是名校,一般生存都很困难。有的甚至要退出,那是因为空间挤压得越来越小。名校办民校是在挤压真正的民资。

  名校办民办初中存在五大问题

  张铁明:名校办初中发展到现在,当然也存在着问题。包括国有资产可能流失、腐败、黑箱操作、有欠公平等。

  比如,从资金来源上是所谓的“自办,自收,自支”。央视披露的南通市就是自己学校出钱来办,借钱或者贷款,有的是吸纳了家长的资金,打时间差,一分钱没出,完全来源于学生的学费。那么问题就来了;第二个是用地问题也即“校中校”,把国有的物质化的资源拿来使用。第三个问题是分离办初中过程中产生了公权侵入义务教育阶段的事实。教师领着国家的工资去办民校初中,有些名校高中的力量都没有初中的力量强。这里就不是简单的名校办民校的问题了,是公权,包括教师、校舍土地这些国家资源毫无代价、低条件甚至于无条件地去办一些高收费的民办初中;第四个问题叫做“混账腐败”,就是民校和公校的账混起来产生的腐败;第五是在分配上,没有把收入纳入国资管理,而是“自收,自给,自定价”。

  鄢烈山:我认为名校办民校,必然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它不光是借了一个品牌。否则,那不成了挂羊头卖狗肉?如果收益上交给国库了,那就没有流失。上交给教育局了,教育局再来办别的学校,那也没有流失;如果回到这所学校那就叫流失了。

  还有就是存在一个稀释的问题,公办教育去办民办教育,公有教育资源就被稀释了。

  信力建:没错,“四个独立”要么欺骗了党,要么欺骗了群众。如果没有用公共资源就是骗了群众,用了公共资源就骗了党。

  制度缺位是造成混乱的关键

  张铁明:我认为名校办民校,就像一个孩子,生下来是有生长性的隐患、甚至于有疾病的,但你不能因此扼杀了他,而要想办法医治他。也像开了一条高速公路后没考虑有多少段路有交叉、平行,也没制定好相应的交通规则,因此才造成现在比较混乱的状态,产生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换言之,这条道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因为制度安排缺位,产生了很多混乱,对此政府是有责任的。

  第一,如果这所学校不能吸纳民间的大资本进入,事实上已经偏离了初衷。第二,如果办的这所学校没有在制度上有所创新,还是一种公校办出另外一种公校的话,也是不成功。第三,如果办出来的不是优质学校,群众更是不答应。

  这条路不是走不通,而是怎么走的问题。现在大家把一个政府没有做好制度安排前提下出现的生长性问题拿来全盘否定她,我觉得也是过于冲动,是不合适的。

  重点中学剥离初中是否决策失误

  信力建:我觉得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应该由政府来办,这是没有什么疑问的。现在政府似乎做了一个反向的思维和做法,示范高中政府去办,把初中抛到民间去办,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失误。

  张铁明:我却认为,其中的前后轻重缓急是一个选择问题。现在大学扩招的情况下,假如政府财力不足,选择先把高中搞上去,跟大学接轨,我觉得是对的,是最合适的。据我了解,现在初中的学位不管好坏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广州户籍人口读书需要,而在高中又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是不是应该先办高中?

  信力建:我觉得瓶颈从高中转到初中了。大学的竞争压力逐渐到高中,现在到了初中、到小学,会影响到教育整个链条的健康发展的。

  张铁明:我认为名校办民校应该更多地去办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老百姓会更平衡一些。因为初中教育的师资和场地是特定的,在“义务教育”的法律概念里的,“义务教育”是政府首先也是最需要去实现公平的教育板块。政府应该尽快地发展优质的初中,调节社会的公平。

  能否恢复公办初中的优质学位

  张铁明:已经剥离了的初中有没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成公办初中的优质学位?那就要看政府的措施了。但方向一定是要把原有的义务教育的优质资源包括师资和场地物业,尽快地尽可能地用回到义务教育的阶段。如果剥离出的所有的初中师资都去办了民办学校,我们国有的优质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就相对少了。这是对已法定用于义务教育资源的“挪用”。

  信力建:名校所办的民校存在产权不确定、性质不确定、管理不确定,因而也决定了它前途不确定。

  张铁明:如果教育利益不是国家化,而是当地政府的利益化,那就什么事情都改不了。你说的产权问题、腐败问题、利益的分配问题,只要政府真正站在教育利益国家化的角度上,都是可以解决的。比如产权问题,如果规定学校只能拿品牌跟别人的资本合作,那么该民校的产权就很清晰了。

  如何确定办学主体应对风险

  信力建:谁能拿国家的教育品牌去与资本合作?现在是政府出钱办了一所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又办了一所民办学校,这在法理上是很有问题的。

  张铁明:谁有权力把国有资产拿来进入市场,就是国资办。如果政府专门有一个国资的部门来管理教育这块的国有资产,我觉得是可以的。然后成立一个相应的国有资产的风险投资实体,拿这个资产去办教育。如某所学校荒废的校园,或某名校的无形资产都可以办学校。这样就会产生了一种国有资产进入市场变成股份制并监督市场运作,就不存在资产流失了。有监督,有收益,有股权。所以我觉得名校办民校第一最好只限于品牌介入。

  第二就是采取股份制或民办公助方式来办校。

  第三要明确这种方式只能吸纳民间的资本参加,而不是民间的资金。有这样的约束,就可以避免很多学校根本没钱只收学费就运作的问题。学生的钱是资金而不是资本。这样腐败就很难了,因为有资本的介入就有了监督。

  还有一种方式是投资公司来运作国有资产,可以委托办校的公办方参与管理,输出一些管理的经验和软资产。这样就透明了,有一部分是管理上的收入,是正常的。所以整个收入要有国资来透明管理,并且把整个收益返回到教育里面去,特别是对弱势群体教育的支持和贫困生资助等等。

  信力建:还有就是名校办民校带来的风险问题。名校办民校假如将来被诉讼的话,公办学校如何面对风险?任何商业活动都是有风险的。现在也有名校办的民校倒闭的实例。

  张铁明:办民校就是进市场。要进市场,一定要强化市场风险意识。现在包括很多公办学校的校长对办民校是没有考虑到风险的,就算考虑到也觉得不是他本人在承担。这个是不对的,毫无疑问作为法人代表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所以这种风险意识缺乏也是现在大家一哄而上办民校现象的很重要的原因。如果举办者没有风险意识,政府考虑时没有风险意识的话,最终承担风险的就是政府和学生两个主体。

  (金陵/编制)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