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很多人拿到高等学历 “女招待”不再是代名词欧洲华人妇女进社会主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10:57 环球时报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为了生活,我们四处漂泊……”几百年来,欧洲华人发展的历史也是华人妇女的奋斗史。如今,在异国的土地上,这个自强自立的群体,正以超乎寻常的顽强,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妇女社团不断涌现

  自几十年前第一个华人妇女社团在西欧成立,欧洲已涌现出数百个形式不同的华人妇女社团。特别是被誉为“妇联”的华人妇女联合会,更让欧洲各地华人女性感受到“回到娘家”的感觉。

  一位“妇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协会成立的目的是通过丰富的活动,提高华人妇女的文化素质,让大家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如奥地利“妇联”,就以“认识我所居住的城市”为主题,让妇女们走出去,以各种方式了解自己居住城市的环境、人文和风俗。

  “中德家庭协会”的创始人廖女士则直言不讳地说,从此,华人妻子们在这里有了一个倾诉衷肠、结交朋友的天地,能使大家聚集在一起说说久违了的家乡话。此外,很多协会还在帮助妇女接受语言和职业训练方面发挥了作用。

  欧盟国际妇女组织负责人娜珀女士也强调,希望“妇联”成为华人妇女的代表,努力争取获得妇女和当地政府的支持。

  “女招待”不再是代名词

  实际上,华人妇女的地位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华人妇女已经不再是“餐馆女招待”的代名词。统计数据显示,在25岁以上的西欧华人妇女中,30%完成了大学本科教育,15%完成了硕士教育,3%完成了博士教育,远远高于当地女性。她们以自身实力、能力和经历,体现出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许多人凭一技之长,担任管理人员、专家、学者,或从事与计算机、财务等有关的技术性工作。

  10年前来德国的张女士,曾带有一个不服气的问题:难道除了开餐馆,中国人就不会干别的吗?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学外贸的她在德国创办了自己的公司。10年后的今天,她已是高级国际商务师、德国鸿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另一种形式是参政议政。曾是留法学生的何英,如今已是法国碧西圣乔治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为法国华人在政坛上取得零的突破,使华人妇女有了新的代言人。

  架起了中欧交流的“桥梁”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些华人女性正以自己特有的办事风格,发挥着“桥梁”作用。作为国内出来的新移民,她们总想为中国做些事情。据奥地利“妇联”会长谢女士介绍,去年当她们听说国内长江流域爆发洪水灾害之后,马上开展募捐活动。“一块欧元,一份爱心”,她们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作为母亲,她们又在中欧两种文化与观念的碰撞和挣扎中,以极大的爱心和智慧孕育出兼具中欧文化传统的华人下一代。为了让孩子不忘“自己的根”,她们成立了中文学校,开展各种各样关于中国文化的活动。

  当然,向欧洲人介绍中国文化也是她们的“家务事”。除了举办活动外,她们总会尽力促成国内各界与当地政府及企业之间的交流。难怪欧洲人也称她们为“民间大使”。

  《环球时报》〔20050525 第18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