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得利 岁月里的“嘀嗒”声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6日12:14 贵州都市报 |
一说到钟表和眼镜,老贵阳人脑海中第一个反映出的就是“亨得利”。光阴如梭,在历经了近70年岁月洗礼后,“亨得利”依旧矗立在贵阳市最繁华的路段。为了更多了解这家老店,记者找到了从17岁就进“亨得利”当学徒,一生命运伴随着“亨得利”起伏的老师傅————汤润元。从他的讲述中,我们打开了“亨得利”一段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初进“亨得利” 第一眼看见汤师傅,如果不说,相信谁也看不出眼前这位精神抖擞的清瘦老人已74岁高龄了。“真难得啊,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关心着我们这些老字号店!”虽然只是一句短短的“开场白”,但足以让人听出他对“亨得利”的深厚感情。汤师傅原是广东人,父亲因为工作的原因一直在贵阳,而他和母亲则在广东的农村。1948年母亲过世,17岁的汤润元来到了贵阳。父亲托了关系,将他送到当时已是贵阳钟表眼镜业的四大巨头之一的“亨得利”钟表眼镜行当学徒。师傅是浙江宁波人,姓崔,是当时“亨得利”手艺最好的几个师傅之一。1949年解放之初,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贵阳的几大钟表眼镜行的很多师傅带着徒弟纷纷另开炉灶,一时间,在贵阳大十字附近出现了20多家大大小小的店面。汤润元跟着崔师傅,来到正新街上开了一家“金刚钟表眼镜行”。后来从崔师傅的口中,汤润元才逐渐知道“亨得利”的由来——1938年,为了逃避战乱,一个叫应恒炳的浙江宁波人,带着一帮同乡师傅,来到贵阳开办了“亨得利”,起初是以修理为主,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前店后作坊,销售带加工的钟表眼镜行。当时贵阳钟表眼镜业的四大巨头——亨得利、亨达利、派克、西门子,几乎都是浙江宁波人开办的。 不能砸了这块老招牌 在汤润元的记忆中,做学徒初期,每天除了看师傅是如何修理每件送来的商品,熟悉各个修理的流程外,更多的时间,他是拿店里很多已废弃的零件来磨磨、戳戳,练习修理的手艺。有一次,一位顾客送来一块欧米茄世界名表,这在解放初期是极为罕见的,虽然只是常规的齿轮坏了,但崔师傅小心翼翼地修了一个早上,“不仅因为表本身很名贵,关键是顾客既然能将如此昂贵的手表送到这里来修理,就是相信‘亨得利’这块招牌,虽然分开经营,但是不能砸了老招牌啊!”师傅的一席话,使得汤润元更加深了这种信念——永远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直到现在,已是古稀之年的汤润元还秉承着“亨得利”一直以来的传统,教育着他的儿孙们。 纯金制作的工作牌 为了把手艺练得像师傅一样“炉火纯青”,彻夜不眠地练习对汤润元来说是家常便饭。师傅看在眼里,将所有绝学“倾其所有”传授给汤润元,一年以后,他已能完全独立修理。1956年公私合营后,亨得利钟表眼镜店划归贵阳百货公司管理,并更名为“贵阳大十字钟表眼镜店”,原来分散出的20多家小店面重新合并,汤润元也加入其中。此时,“贵阳大十字钟表眼镜店”已有职工70余人。汤润元清楚地记得,公私合营后,单位为每位职工发了一套高级呢子工作服,还为每人配了一枚纯金的工作牌,别在胸口上,这在当时的贵阳还引起过一阵轰动,甚至出现很多人慕名前来参观的“盛况”。以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状况,钟表眼镜业实际上是比较奢侈的行业。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当时一个月的收入一般也就是20元左右,但是“亨得利”所出售的钟表,比如欧米茄、浪琴、天梭等,便宜的200元,贵的高达五六百元,客户群都是以做生意的大商人等为主。“我记得,我修过最贵的一块表是欧米茄的,当时售价是在600多元,几乎是我全年的收入啊!”汤润元如是说到。 真正的老字号 1985年,因为身体原因,汤润元提前退休了。一听说他退休了,当时很多同行单位和朋友都出高价请他去工作,但都被他一一回绝了。“我不去,是因为我的这门手艺是‘亨得利’给我的,我不会把它带出‘亨得利’,我不会为了赚钱影响这个老字号。”虽然退休很久了,但是“亨得利”的一举一动他都牵挂在心。1996年5月,政府恢复了“亨得利”老字号品牌,这让汤老着实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1998年,“亨得利”顺利完成了股份合作制的改造,店内配备了先进的全套配镜、验光设备,每个月派技师和员工轮流外出学习。2004年,“亨得利”销售额达到400余万元,占到整个贵州市场的1/8。听到这些,汤老不由得微笑:“是啊,只有诚心经营的老字号才是真正的老字号!” 作者:沈丽琼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