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陕北民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05: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陈长吟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精灵,它具有无可比拟的时空穿透力。岁月消逝了,历史更迭了,连故事都变老了,只有民歌在依然传唱。它与土地一起生长。

  唱民歌的是孤独的牧羊人,是寂寞的揽工汉,是坐在炕上剪纸的婆姨,是攀着树枝打枣的妹子。他们都是土地的主人。

  土地给人们带来收获和希望,也带来限制与悲怆。民歌是陕北人最方便的发泄方式,它扇动着想象的翅膀,从心里、从喉中自由地飞出。

  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就没法解忧愁。

  民歌的高亢,来自于辽阔的长天厚土;民歌的悠远,来自于连绵的荒野黄沙;民歌的奇崛,来自于起伏的沟壑峡谷。

  走在高原上,肆意地吼起民歌,才觉得自己是个有情感的人,才感觉到人与自然的直接交流。

  听听这些歌词:“青天蓝天老黄天,老天爷杀人无深浅。”“三春的黄风数九的冰,难活不过人想人。”“见了情人我没说一句话,眼泪儿流得扑刷刷。”“背靠黄河面对着天,陕北的山来山套着山。东山上糜子西山上谷,黄土里笑来黄土里哭。”歌中渗透的情愫朴实得让人心酸。

  安塞是民歌之乡,在一个山村里,民歌唱得最好的是一位独身老汉,他的歌声悠徐苍凉,催人泪下。

  歌为心声。人类最大的压抑是爱的压抑,所以,大多数民歌都是情歌。

  在乡村,歌声是传递爱情的工具。陕北民歌的跌宕起伏,突兀变化,与环境形成反差。因为陕北高原一抹黄土,颜色单调,于是人们就喜欢大红大紫的衣服,大红大紫的装饰,大红大紫的爱情,大红大紫的歌谣。

  给陕北民歌赋予政治色彩,注入新的生命力的,是毛泽东带领的红军队伍来到陕北闹革命之后。

  陕北民歌的作者都是农民,同样,那首著名的《东方红》,也出自于农民之口。佳县城北五里张家庄的农民李有源,家贫无地,三辈佃户,1940年翻身解放,因此他感激共产党和毛主席。他虽然只读过一个冬天的冬学,认识不了多少字,但有一定的编歌才能。他编创了许多民歌来歌颂黄土地的新气象。1942年冬天的一个清晨,李有源担着粪桶到县城去挑粪,只见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山峦上冉冉升起,霞光万丈,让人浑身温暖,激情满怀,李有源又想编歌,突然一个念头涌上脑海:“若把毛主席比作红太阳是最好不过了。”来到城里,他又看见墙壁上写着“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的红色标语,就有了更多的联想和冲动。在回来的路上,他开始构思一首新歌,他在传统民歌《骑白马》的曲调上,经过反复推敲编出了《移民歌》。第一段歌词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1943年春节闹秧歌时,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便第一次演唱到了佳县县城。后来他逢场就唱,传到了延安,经过整理加工形成了《东方红》。

  这首全国人民都会唱的歌儿,将陕北民歌艺术推向辉煌,推到大普及。

  陕北民歌由乡间野曲,逐渐登上大雅之堂。

  这成功仍然离不开土地。是黄土地养育了革命,养育了艺术的发展。

  陕北民歌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精灵,它与土地一起生长,因而有着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西安市《美文》杂志

  《人民日报》 (2005年05月27日 第十四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