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三角:游走“重”与“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09:07 解放日报

  编者按

  :长三角是一个“谜”。它的速度、它的能量、它的爆发力,为全国乃至世界所痴迷。专家、学者、官员,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解读着长三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倏忽间,我们发现,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E=MC2,即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竟如此贴切地诠释了长三角的要义: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仅占全国的6%,创造的经济总量却占全国的20%。

  长三角的M(质量),长三角的C(速度),如何创造出长三角的E(能量)?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三篇系列报道,尝试破解长三角的发展之“谜”。

  长三角可谓很“重”:在这块近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一平方公里都承载着高达2624万元的土地产出;长三角正在变“轻”:尽管GDP的“大盘”越来越重,但是每万元GDP的能耗水平正逐年下降。

  据此,有关专家指出,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的长三角,在生产要素全面紧张的“倒逼机制”作用下,正在“重”与“轻”之间艰难转型,向工业化后期迈进。

  难以承受的“荒”

  “14日,实施B级供电方案,我市用电指标30.53万千瓦,缺口8.47万千瓦。”5月13日,嘉兴桐乡市外经贸局局长沈晓春,向记者展示他刚刚收到的一条手机短信。

  桐乡市供电局每天都会给市各级政府官员发送短信,对次日电力缺口进行估计。“这条短信就意味着,5月14日,桐乡四分之一的工业企业将被拉闸限电”,沈晓春说,“目前气温并不高,缺口已经如此之大,等到酷暑来临,缺电状况更是难以想像。”

  长三角各地经贸委的官员说,去年在长三角地区肆虐的“电荒”,今年并不会得到明显缓解。在无锡、嘉兴等地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运行分析报告中,以能源为代表的多种生产要素的制约,被认为是“严重影响工业正常生产,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统计数据表明,此后两年浙江拉闸限电所损失电量占全国的份额高达54%和49.7%,大量生产能力因此而放空。江苏省统计局的分析同样认为,今年以来,电力紧缺仍然是江苏全省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不只是能源,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压力同样让长三角经济不堪重负。浙江省统计局测算,2004年浙江工业每百元销售收入的直接材料费用上升至70%,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

  工业用地和资金的持续紧张更是“雪上加霜”。近期记者在各地采访发现,不少原来整天到处跑招商的官员,现在都变得无所事事。问起来都是众口一词———手里没地,项目进来往哪儿放?

  企业用工不足的问题,也在长三角各地不同程度出现。备受“技工荒”困扰的“中国五金之乡”浙江省永康市,今年5月16日,甚至免费送19位农民到浙江大学进行半年培训。

  尴尬的“成绩单”

  日前杭州召开经济形势通气会,今年1到2月,在37个行业大类中,利润下降的有15个行业,其中化纤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等7大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杭州市经贸委某官员感慨:“这个局面实在令人尴尬。”

  尴尬的不只是杭州。苏州,仅次于上海的制造业大市,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企业数达到1175家,亏损面将近1/4。江苏省统计局的专家分析说,因企业亏损加剧,该省经济效益指标的原有格局已发生“逆转”,呈现出“产值增长高于销售增长,销售增长高于利税增长”的不容乐观的态势。

  对生产要素依赖之“重”,使有着“中国经济火车头”之称的长三角,今年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今年一季度,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近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7%;今年1月至2月,浙江工业企业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7%,企业亏损更是增加了49.9%。

  严峻的态势,着实让长三角各地的经济官员寝食难安。目睹此情此景,有人开始惊呼:长三角经济“出现了需要高度重视的新动向和新问题”。

  嘉兴市经贸委主任盛全生直言:“这是生产要素全面紧张的直接后果,但这更是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必然结果。”他认为,当前长三角的工业经济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性缺陷。浙江省经贸委的专家则尖锐地指出,“成绩单”发出强烈信号,现在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关口了。

  降低“增长的代价”

  转型有自觉的成分,也有在生产要素全面紧张之后被动的无奈,嘉兴市经贸委主任盛全生把这种反作用称为“倒逼机制”。

  这一机制,“逼”出了湖州市今年的“两个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冲千亿”,坚定不移降低“增长的代价”,目标十分具体———今年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下降8%,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下降8%,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各下降9%,重点排污监控单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0%以上。

  长三角各地,如今都横下一条心做“减法”,使单位GDP的能耗变“轻”。盛全生说,嘉兴拟制定限制发展产业的淘汰目录,明确淘汰时限。目前,高能耗、高粉尘排放的机立窑水泥生产线,已经被下了最后通牒———确保当年淘汰50%,到2007年彻底淘汰。

  “减法”还体现在大量推广应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绍兴某轻纺厂前不久被要求安装工业变频调速装置,起初老总不太愿意———每台机器装一个,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结果却喜出望外,该老总告诉记者,一个月节省下来的电费,就够买这些仪器了!

  与此同时,原来停留在概念上、图纸上的“循环经济”,如今也成为各地共识。浙江巨石集团某负责人透露,在利润持续走低的压力下,工厂被迫从内部挖潜力,原来对循环经济一点“不感冒”,后来实践下来,一个废丝回收项目,每年就创利2000万元,一个余热冷却水项目,就节约开支150万元!

  降低“增长的代价”

  ,核心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前,长三角各地都把“关键领域里的重大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都把产业集群明确为发展的主要载体。无锡市经贸委主任叶永福说,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就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过程。

  本报记者 吴长亮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