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四成孩子自卑心理严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09:18 南方日报

  一项调查显示:在江门中小学就读的外来工子女逾2.8万

  四成孩子自卑心理严重

  本报讯(记者/詹雨鑫 谭月韶)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江门市共有外来工539340人,在各所中小学就读的外来工子女28518人。今年年初开始,江门市妇女儿童研究中心联合五邑大学,对江门市外来工子女教育与成长状况进行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外来工子女的学习成绩欠佳,近四成以上的外来工子女有严重的自卑心理,5.7%以上的孩子还经常受本地学生欺负。

  学费之外无其他教育投入

  据介绍,调查组深入蓬江区、江海区和新会区,共调查了300多户外来工家庭。调查对象普遍反映,除了学校必交的费用外,大部分外来工家长花在孩子教育方面的钱几乎为零,如有的家庭,孩子想买一本课外读物“是一件奢侈的事”。

  记者了解到,在江门谋生的外来工,大部分来自广西、贵州、四川和湖北等地,虽然初中毕业以上的占了七成多,但月收入1000元以上的仅占两成,低学历、低收入已成为外来工的重要特征。尤其是那些只有夫或妻一方出去打工的外来工家庭来说,生活上更加窘迫,除了应付基本的租房、伙食和医疗以及寄点钱回家给老人外,几乎所剩无几,孩子开学甚至要向老乡借钱缴学费。因此,除了那些必不可少的学校收费,家长在其他方面已经无能为力。

  家庭环境不良居多

  在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中,家庭教育是最易忽视却不容忽视的问题。有70%以上的外来工家长表示,自己很少或基本没有辅导孩子学习,其中,74%是由于工作忙,22%认为自己文化程度低而不会辅导。特别是经济上的限制,令他们没有能力聘请家教。

  还有67%的外来工家长表示,极少带子女去公园等地游玩,25%的家长表示基本没有。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外来工并没有意识到跟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亲子关系的建立有着积极意义。此外,外来工平时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有将近一半的家长不是打牌就是看电视、睡大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由于外来工多住在出租屋,居住环境较为复杂,这些对外来工子女的教育和成长不利,有可能影响孩子日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甚至导致孩子走上歧途。

  教育环境喜忧参半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今后在城市中小学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负担的学校收费项目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却存在难度。

  记者从江门市妇女儿童研究中心了解到,在全市中小学校就读的外来工子女中,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比例是77:21:2。这种不协调比例的出现,是因为随着接受教育阶段的升高,借读费也跟着不断攀升,并最终超出外来工家庭的承受能力,其结果要么是让孩子离开父母回老家接受教育,要么是干脆让孩子辍学打工。

  虽然现有的教育环境对外来工子女来说并不怎么乐观,但孩子们对学校老师非常信任,80%以上的外来工子女认为老师对自己态度比较好,有62%表示遇到别人欺负而寻求帮助对象时,会选择老师。这表明,学校老师基本上没有对外来工子女区别对待,因而高达97%的外来工子女认为,自己可以适应学校的环境,但在心理方面,仍然有36%的外来工子女有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

  成绩较差或不稳定的占47%

  虽然老师对外来工子女一视同仁,但孩子的成绩却不容乐观,普遍欠佳。在调查中,成绩“良好”的占8%,成绩“一般”占45%,而“比较差”或“不稳定”却高达47%。

  据了解,外来工子女学习成绩普遍欠佳的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教材不同,导致学习进度不一。现行的教材分沿海版和人教版,由于本地学生和外来学生所学教材不同,内地外来工子女转学到江门,学习内容衔接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小学里的高年级学生,内地通常要五年级才开始学英语,而沿海地区三年级甚至一年级就开始学了,两者之间差距很大。

  二是教学语言有障碍。在江门地区,学校一般采用普通话教学,但在一些乡镇,仍有不少学校采用方言教学,特别是数学、物理等理解性较强的课程,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易明白,往往会采用绝大部分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无形中增加了外地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导致不少外来学生因听不懂语言而退学。

  三是流动性强,学习环境不断转换。外来民工的收入普遍不高,流动性大,有69%的外来工子女转过学,有的甚至转过3次以上。学习环境不断转换,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心态和知识衔接。而且有将近一半的家庭一家人挤在一间屋子里,不能为子女提供单独的学习空间。

  近九成外来工希望孩子成为有用的人

  虽然自身从事着不稳定的工作,收入也不高,同时在世俗眼光下社会地位低微,但外来工对子女的期望,与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高达88%的外来工父母希望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像我一样四处打工,希望他能考上大学,将来过上舒适的生活。”一外来工告诉记者。仅有4.3%的父母表示,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当上大官或大老板”,6%的父母希望子女“能自己养活自己就可以了”。

  为何把子女从家乡接到江门一起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除19%的外来工表示,是因为孩子在家没人照顾外,高达76%的外来工是为了让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图:

  88%的外来工希望自己的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雨鑫 月韶 摄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