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淄博市博山区老知青重返苍山“插队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09:21 淄博新闻网

  40年前,400多名博山知识青年到苍山县插队落户。当年他们还是20出头的热血青年,40年后的今天,白发和皱纹爬上了曾经青春的脸庞。昔日那一批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把青春和知识献给了苍山,那充满激情的岁月和质朴的乡亲们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和无尽的思念。5月23日上午8点,记者随同当年的78位老知青怀着激动的心情从博山赶往阔别已久的第二故乡――苍山。“回娘家”的人“迷路”了5月24日下午,博山老知青都重返自己当年插队的村庄,感受村子的变化,重温当年的旧梦,找寻昔日的老友。记者跟随知青李长喜一行,来到了苍山的柞城村。站在柞城村口,李长喜有些茫然:“是不是走错了,柞城不是这样的。”看到路边柞城村委的牌子,大家才坚信没有走错。指着柏油路两旁整齐的瓦房和一盏盏路灯,李先生告诉记者,这村子真是旧貌换新颜啊,我们都迷路找不到家了!当初在村里劳动时,整个村庄都是土坯房,路是羊肠小路,赶上下雨就惨了,屋里下小雨,屋外下大雨,泥泞的小路能把鞋粘掉,于是出现了顺口溜“干如铁、湿如鳔、不干不湿去不掉。”记忆中过去的家在哪里?在老乡的热情帮助下,李先生和几位知青终于找到了昔日的老友――二叔。虽然岁月的痕迹刻在了脸上,沧桑的面容不再年轻,但双方还是一眼认出了40年前的伙伴,拥抱在了一起。手紧紧相握,激动的热泪滚滚而下。在二叔的指引下,几个人找到了昔日住过的房子。这房子是李先生六十年代末在当地结婚时自己用石头砌的,当时是村子里最好的房子。现在看上去却又矮又低。当天晚上我们在二叔孙子的住房里吃晚饭,干净的小院,100多平米的瓦房,常用电器非常齐全。二叔告诉我们,现在村里家家都有彩电、电话了,像这样的瓦房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遭遇“解放牌”猪重回故里,萦绕在心头的是昔日那些难忘的故事。1965年5月13日,19岁的张毅民等99人被分到苍山西哨大队劳动。初来农村的他们,对田地里的农活和当地的情况一无所知,当天晚上就闹了一个大笑话。由于当时没有电灯也没有专门的厕所,张毅民在黑漆漆的夜里起床“方便”,摸索着来到路边刚蹲下,就感到一个“怪物”朝屁股猛撞了一下。惊魂未定的他提起裤子就跑,回到宿舍叫醒了其他人。众人拿着手电提着棍棒去瞧个究竟,顺着手电光看去,哇!原来是一头大黑猪。知青们从此得了个顺口溜:“城市解放牌的车到处跑,农村解放牌的猪到处窜。”张毅民告诉记者,那时农村特别穷,除了种田就是家家养猪或养鸡,指望卖鸡蛋卖猪仔换盐换油。那时乡亲们都讲,鸡腚是银行,猪圈是储蓄所。而现在只要勤劳就能致富了,村里也冒出了不少企业家,还有做生意当大老板的,跟原来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别了。再也不愁“打罐子了”当年有很多知识青年留在了苍山,把自己的美好青春献给了苍山的建设。田中秀1965年插队到临沂郯城时还只有16岁,在农村劳动了9年后考入临沂商校,后被调到苍山水泥厂财务科,1990年成为该厂厂长,曾被评为省三八红旗手和第八届省人大代表。田女士清楚地记得,当时没有自来水也没有水桶,喝水都是要用泥罐子到井里挑。因为这种泥罐两头小中间大,好不容易灌满,在往上提的时候“肚子”却经常碰到井沿上,那时真不知打碎了多少“大肚子”泥罐。“现在好了,家家都有自来水了,再也不愁打罐子了!”一定“常回家看看”5月24日上午,100多名当年知青在县政府有关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西部工业园、现代城、神大公司等企业。在现代城,老知青们看了房子的规划设计蓝图,都无比兴奋,有人还想在那里再安个家。在神大公司,花儿飘香,蝴蝶翻飞,喷泉翻涌,知青们争相合影留念。这些50多岁的老知青们无限感慨,“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变化,如果不告诉我这是苍山,我怎么也不会相信。”忆往昔岁月,叹今朝巨变,老知青们为“第二故乡”的新景象流下难抑的幸福泪水。离开苍山时,送行的县领导一再叮嘱老知青们,有空一定要常“回家”看看。(文/实习记者杨秋云李黎记者孙艳芹)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