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拍摔"事件的另种思考(宋元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09:38 东方网

  > 正文

  拍摔事件的另种思考(宋元霞)

  选稿:上官贤 来源:东方网 作者:宋元霞 2005年5月27日 9:37

  一个急风暴雨的下午,积水掩盖了路面上的坑洼,导致市民骑车经过时不知避让,摔了跟头,在旁等候多时的摄影记者拍下了这个场景。照片见诸报端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不久坑洼处即被填平。这是近日来发生在厦门的一起新闻事件。按理说,这个结局可谓皆大欢喜——记者作品见报,路面问题坑洼暴露,有关部门重视,安全隐患排除,一切都顺理成章,符合逻辑与国情。

  然而,事情并没有简简单单的到此结束。骑车人摔跤的照片在网上披露后,引发了激烈的讨论。争论中,有人赞扬记者的敬业精神,有人谴责他的袖手旁观;有专家引经据典,为记者恪守新闻职责的行为极力辩解;有网民义愤填膺,对记者有意拍人摔跤的心理拍砖痛骂。一言以蔽之,新闻职责为重,还是社会公德当先,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抛开众人关注的这一焦点,笔者倒想谈谈此事件中被忽视的一个方面,那就是有关部门的责任和我们对相关部门履行责任的期望习惯。

  人来车往的道路上出现了坑洼却没有及时填平,也没有明显的标志提醒路过的市民避让,这是造成骑车人摔跤的直接原因,对此,道路管理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中国百姓对类似事件早已习以为常,摔跤只能自家认个晦气,很少有人会想到还应当有人要对此负责。“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城市中的道路千万条,管理部门百密一疏,偶有差池也是在所难免,况且事后及时改正,笔者也无意再加苛责。但纵观网上的争论,无论是对“拍骑车人摔跤”持赞成态度还是持反对意见,大多数人满足于讨论新闻职责和社会公德孰重孰轻,而很少有人去追问有关管理部门的事前失职。赞赏记者的克尽职守,却避而不谈管理部门的职责所在;谴责记者的道德良心,却宽容责任部门的疏忽失职,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社会思维中的一种惯性和特色。这又让笔者联想到前几年风行一时的全国各地、各部门推出政府“承诺”现象。当时,推行“承诺”由一家商业机构引发,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的各个行业,并全面引入政府部门。一时间,全国各地的许多政府部门都推出自己形式各样,内容各异的政府“承诺书”。在诸多的“承诺书”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是管理部门本身就应该履行的职责,就是这样写满法律已经作出明文要求的“承诺书”还得到全面的推广,并曾经在一段时间赢得全国上下的一片赞誉。我们是否在思维中已经习惯了责任者的缺位?

  社会要和谐要发展,提倡个人的敬业精神和道德良心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还有不可或缺的是高效的社会组织管理。组织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完善的监督体系来保证。这种监督不仅是事后“纠错”,还应有事前检查、排除隐患;不仅要完善的责任制度和惩罚机制,还需要社会公众的问责意识。制度不会自动完善,其缺陷需要发现,其改革需要公众的支持。如果像“拍摔”事件那样,争论一起,焦点便指向记者个人(或新闻工作者群体)的道德追问,管理者的法定责任反在论战的硝烟中渐渐隐去,无人关注,那么,相关的制度就无从完善,相关的事情永远无法做好。

  随着时间的流逝,“拍骑车人摔跤”所引发的争议会慢慢平息,也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思考。可以说,争论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人们在良好的愿望下,不应该忽视另外的实质问题。否则,在下一次暴风雨来临之际,仍然会有水坑、摔跤和争论。东方网,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