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汇报:义务教育能适用“效率优先”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3:05 红网

  在择园、择校热的背后,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极不均衡。而这是由于多年来采取的“效率优先”资源配置模式造成的

  表面上看,这种教育政策,倡导了竞争精神,与时代要求相符,但是,这却违背了义务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并由此加剧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使素质教育成为空中楼阁

  对于作为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不是教育的效率,而是教育的公平,要在公平的基础上配置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必须控制优质教师资源的无序流动,防止义务教育优质教师资源的过度集中流动,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这是义务教育均衡的真实体现

  又到了幼儿入园、小学生入学的季节。据报载,在幼儿入园中,一些示范幼儿园报名“挤破头”,而二级幼儿园却乏人问津;在小学生入校中,某些名牌小学收到报名表三四千份,而一些普通小学,接受报名的日子校园冷冷清清。

  在如此择园、择校热的背后,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极不均衡。而这是由于多年来采取的“效率优先”资源配置模式造成的。

  首先是地区财政实力“优先”,哪个地方富裕,哪个地方的教育资源就丰厚。我国的教育投资模式,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教育开支取决于当地的财政实力和投入比例。从财政实力看,不要说东西部、城乡之间存在严重的差异,就是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同一个区的不同乡镇,也有很大的不同;从投入比例看,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关于财政性教育开支不得低于15%,可是,在现实中,不能执行这一投入比例的地区并不少,一句话“没钱”就让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没辙。

  其次是特色学校、示范学校“优先”,哪个学校办得好,得到的政府支持就越多。多年来,我国各地区的教育政策对特色学校、优质学校的扶持,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校际不平衡。各个地区,普遍存在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由于办学质量高于一般学校、普通学校,学生和家长都涌向重点,这被媒体称为“县一中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城市教育质量普遍高于农村,农村的孩子也不愿意在本地上学,而是希望到城市接受好的教育,这造成城市学校的每个班级从原来的30人一直扩容到60人甚至70人,而有的农村学校面临破产的局面,只有一些家庭十分贫困的学生才选择在当地就学,接受“劣质教育”。

  再是优秀教师、高水平教师“优先”,哪个教师水平高,就把哪个老师“拔”到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去,以前靠行政调动,现在靠市场经济高薪吸引。同样是当教师,在城市里的重点学校当教师、普通学校当教师与在乡镇、农村当教师的收入相差很大,所以,普通学校老师以到重点学校,乡镇、农村中学的教师以跳出乡镇、农村,能流动到城市重点学校为荣,这导致优质教师资源集中在城市重点学校,促使重点学校越办越好,而一般学校越办越差。在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出现了两个现象,一是当地农村的学校难以为继,老师和学生纷纷涌入县城;二是来自外地的学生,与当地的学生比例已接近1:1。可以说,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配置直接导致了老师和学生的流动。

  表面上看,这种教育政策,导向高效率、高质量,倡导了竞争精神,与时代要求相符,但是,这却违背了义务教育发展的最根本目的。并由此加剧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使素质教育成为空中楼阁。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每个公民有权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机会和同样质量的义务教育。不能因为先天的家庭出生地、家庭背景而影响到求学的机会和质量。对于作为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不是教育的效率,而是教育的公平,要在公平的基础上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公民能平等的获得教育机会。而当每所小学、每所中学均衡发展时,家长也就不会为了追求进一所更好的小学、更好的初中,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进行畸形的应试教育,在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的单行道上彼此折磨。

  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必须控制优质教师资源的无序流动,某种程度说,防止义务教育优质教师资源的过度集中流动,实现师资力量的均衡,这是义务教育均衡的真实体现。从义务教育的发展看,同一学校内教师收入应该根据业绩情况有差别,但是,同一区域内同等级别的教师收入,应该保持“零差别”。我们应该对全国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师资实行基本统一的工资标准,这种工资可以根据各地消费水平的差距,进行一定加权修正。如果这样,在乡镇、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拿着与城市里一样的工资,进行相对城市而言更低的消费,会乐于选择努力扎根工作,而不会一心想走向大城市。在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的师资是流动的,但流向却与我们的单向集中流动相反,城市的老师往往要到乡镇、农村学校去上课,但是他们的薪酬待遇并不会因为到乡镇、农村而降低,反而会有所提高,而且由于乡村消费较低,实际收入会更高。由于师资力量的均衡,保证了义务教育资源的相对均衡,从而给予每个公民平等的教育机会。

  很显然,解决教师工资水平均衡的问题,在教育投资体制上,必须改变以前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模式,加大中央、省一级政府对教育投资的责任,由国家和省区政府统筹教育资源的配置。事实已证明,由地区负责的教育投资,由当地财政来解决教师工资,投资多少、投资是否到位,工资水平的高低,甚至能不能拿到工资,都受到当地政府财政实力的制约,也就不可能有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可能。

  因此,不改变“效率优先”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择校现象,也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在这种氛围中,教育的地区差距、学校差距越来越大,学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越来越变调,也就不足为怪。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稿源:红网)(作者:全林 )(编辑:潇湘行)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