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日报:奉献者的无私与全社会的有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3:05 红网

  近日,全国总工会制订了有关组织劳模疗休养的管理办法,并计划拨专款补助劳模疗休养。今年全国总工会还将首次组织2000名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疗休养。劳模疗休养成为一项制度,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劳模的关怀,使人们感到很温暖。

  如果说共和国是一座巍峨大厦,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劳模就是这大厦的栋梁。在人们的印象中,劳模似乎总是“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既苦干也苦熬,节假日从不休息,在岗位上昼夜奋战,甚至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一个个感人故事,让我们看到劳模平凡而闪光的人格魅力,他们所体现的伟大的劳模精神,也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

  但人毕竟是血肉之躯,经年累月的超负荷运转,让很多劳动模范积劳成疾,甚至英年早逝。20世纪80年代的蒋筑英、罗健夫,新世纪的郑培民、牛玉儒,都是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尽管各方面不断呼吁:关心劳模,爱护劳模,但对于那些加班加点、忘我工作的人,不少部门和单位在表扬他们的同时,很少想到给他们补假,让他们疗养休养。在一片鲜花和掌声中,先进者继续疲劳运转。“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几天几夜不睡”等词句,仍常常出现在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材料中。这说明,如何切实尊重和保护劳模和广大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在我们的观念和行动上都还需要有一个较大的转变。

  休息和工作并不矛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没有高质量的休息,就没有高效率的工作。在竞争时代,“爱拼才会赢”,但这不是拼体力,甚至牺牲健康,而应当科学支配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据调查,很多中青年劳动者因过度工作,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过劳死”、“心理枯竭”等不正常现象,是家庭的不幸,也是国家的损失。奉献者可以无私,社会不能无情。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需要提倡,但我们应当尊重劳动者休息的权利,不应一味鼓励他们放弃休息,甚至透支健康。

  可喜的是,党和政府正不断完善休假制度,越来越重视保护包括劳模在内的广大劳动者的健康。1987年7月,党中央邀请科技界14位中年专家携配偶到北戴河休息,此后中组部建立了专家携配偶疗养休假制度。去年夏天,杨利伟、许振超等110名专家和高技能人才应邀前往北戴河,享受一周休假。这些举措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形成了各方面关心和爱护人才健康的良好氛围。

  在全社会,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常年披星戴月,奋战在最艰苦、最基层的岗位上,在节假日也经常无法正常休息。对于这些平凡的“幕后英雄”,我们同样应多关怀多爱护,通过合理安排,让他们睡好觉,休好假,更健康地工作。

  爱护劳动者就是保护生产力。以人为本,就应当更多地体现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的人文精神。我们既要赞扬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要保护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让包括劳模在内的广大劳动者休息好、生活好,共和国大厦的“栋梁”就会更坚实,我们的事业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稿源:红网)(作者:白剑峰)(编辑:潇湘行)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