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连家两代说书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4:12 北京晚报
连家两代说书人(图)
本报记者刘一达

  连氏父女肚子里的玩艺儿多

  连丽如在京城算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眼下,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播她说的评书《雍正剑侠图》。日前,我跟她聊起了这部书,才知道这是她从已故的著名评书大家李鑫荃手里抢救下来的。李鑫荃是老北京,早年在粮店学徒,酷爱评书,1945年跟连丽如的父亲连阔如学说《东汉》、《列国》、《三国》,后拜段兴云为师,学《隋唐》、《包公案》,解放以后,他说的《保卫延安》、《野火春风斗古城》、《红岩》、《平原枪声》等,风靡一时。他肚子宽绰,会的玩艺儿很多,可惜晚年得了半身不遂。连丽如跟李先生是世交。2003年北京闹“非典”时,他躺在床上不能动,连丽如几乎每天到他家,让他说《雍正剑侠图》。李先生去年5月去世,把这部书留下了。您现在听的这部书,是李先生传下来的心血结晶。不过,也糅进了连丽如自己的东西,能体现出她的评书风格。

  连丽如今年63岁,在老一茬儿的评书演员中她的辈分比较大。80多岁的李鑫荃得管她叫姑,李金斗见了她要叫奶奶,因为李鑫荃管连阔如叫师爷,李金斗的师爷王长友比连阔如还小一辈。当然,连丽如为人谦和,从来不让人家这么叫她。我跟连丽如比较熟,我们之间不论辈分,我见了她直呼连大姐。

  连大姐对我说,北京的评书最大的特点是讲究文化。评书的“评”,是议论,并不单纯讲故事。连大姐说一部书要查阅许多历史资料。她跟许多做学问的老先生都有交情,不懂的地方就向他们请教,清史专家朱家 年近九旬病重期间,嘱咐家人说连丽如打的电话一定告他。老爷子知道连大姐在说《雍正剑侠图》。李鑫荃说书时没弄懂“敖龙”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让连丽如问朱先生,朱先生在病危期间告诉她“敖龙”就是马褂,这是满汉之间的名称,由此可知说书人需要往肚子里装多少学问。

  传统评书分为“短打书”和“袍带书”两大门。所谓“短打”,就是武侠书,多有蹿房跃脊之类的描述,如《包公案》,野史和传说比较多。“袍带”,指骑马打仗之类的历史故事,如《东汉》、《隋唐》,比较靠近历史,连阔如的评书属于这一门,在讲历史时增加其文化内涵,“评”的色彩更浓一些。所以他生前博览群书。在说《三国》时,多次登门请教郭沫若、吴晗、吴晓铃、吴小如等名家,加大了“评”的重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连丽如继承了父亲的这一传统,听她的书,您能从中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

  云游客就是连阔如

  说这话还在20多年前,一位老先生送我一本解放前出版的《江湖丛谈》,这是一本写江湖内幕的奇书。作者叫“云游客”,他以第一手材料揭示了江湖上的“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八门的详情,记录了旧京的行规、隐语、行俗、行话等。我读了这本书以后曾想作者“云游客”一定是位写作高手,但他是哪路“神仙”却无从考证。及至认识连丽如以后,才知“云游客”敢情是他父亲连阔如。

  一个说书人怎么能写出这种笔法娴熟的奇书来呢?当我了解了连阔如的身世以后,这才恍然大悟。连大姐现在手里保存着解放初期的几份报纸,我从这些尘封的历史资料中得知连阔如是第一届全国文代会曲艺界惟一的代表。1949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曲艺改进协会筹备委员会,他和赵树理两人被选为副主任委员。在全国文代会上,他现场表演的新编评书《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受到周恩来的称赞,这些都表明他当时是中国曲艺界的领军人物之一。

  连阔如在中国当代的说书界算是一位才子。他是满族旗人的后代,父亲凌保当过午门的门甲(护卫),因为有点文化,做过笔帖式,时间很短。他兄弟3人,没有姐妹,大哥叫毕毓宝,二哥叫毕毓璋,他原名叫毕毓珍。满族旗人使用的是“老姓”,他家的“老姓”是毕鲁氏。他属于“墓生儿”,也就是父亲去世以后出生的,他跟大哥毕毓宝算是“隔山兄弟”,大哥是前一个母亲所生,他和二哥是同一个母亲生的。父亲去世后,外祖母和母亲老少寡妇全靠在安定门当门甲的大哥挣的钱粮,抚养他和二哥。他家住在安定门西水关马道口,只念过半年书,就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上学时,他的学名叫毕连寿。念的这半年书为他日后说书写文章打下了基础。

  连阔如有几个名字。这些名字反映了他的人生阅历。他的出身很苦,由于生活所迫,他13岁在照像馆学徒。掌柜的看他聪明,想把独生女许配给他,让他当养老女婿,更名改姓立字据。他觉得改姓丢人,便偷着一个人跑到了天津,在天津的北门小杂铺学徒,后来患病到回春堂药铺治病,被掌柜的留下在药铺学徒。3年学徒期满,掌柜的不用他了。他和朋友满长鸿跑到烟台,在南市场摆摊卖药,因没营业执照,受到刁难。他做别的买卖又没本钱,只好摆卦摊给人算命。旗人指名为姓,他的学名叫毕连寿,连字打头,所以摆卦摊时就叫连仲三。以后他回到北京,在天桥摆卦摊也用这个名儿。因为他会批八字,后来他在《小公报》上发表批八字之类的文章,不愿让人知道自己的身份,便署名乐天居士。摆摊算卦结交的朋友多,他闲在的时候便泡茶馆听书,渐渐迷上了说书这一行当。北京的说书艺人有不少门派,按当时的行规,他学说书,必须要拜师入门。经人介绍,他拜李杰恩为师,在珠市口天寿堂饭庄摆了桌酒席行拜师礼,师父和门长王杰魁(净街王)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阔如,从此他以连阔如为艺名,开始了说书的生涯。他在学书期间,开始给《时言报》写稿,因为发表的文章以揭露江湖内幕为主,他怕黑道上的人找麻烦,所以署名“云游客”,以后《时言报》把他的连载文章结集出版,书名叫《江湖丛谈》,作者仍署“云游客”。所以很多读者被“云游”了一番,不知作者就是说书名家连阔如。

  “跑马连”在京城“净街”

  连阔如阅历丰富,加上他勤奋好学,在老北京说书人当中属于有文化的,所以他说书一入门,就显现出与众人不同的功力。他先跟李杰恩学说《西汉》,后师从张诚斌学说《东汉》,并得到了熟悉张《东汉》的听众孙昆波的指点,抗日战争前,他以说《东汉》一举成名,《三请姚期》、《马武大闹武考场》、《战昆阳》等都是他叫座儿的片断。他善于吸收前辈演员的说书艺术,博采众长,并吸收京剧表演艺术,他跟谭小培是朋友,与郝寿臣是忘年交。他的嗓音宽厚洪亮,一亮嗓子能打远。贯口是他的拿手好戏,马跑马嘶的口技堪称一绝,听众称他为“跑马连”。他年轻时,曾跟“醉鬼张三”学过武术,刀枪架干净利落,说功做功打功都在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解放后,他潜心研究《三国》、《水浒》两部大书,演出相当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连先生的民族气节。“七七事变”以后,他在北平的商业电台演播《东汉》,日伪政府闻其名,让他在说书时宣传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他却说了一段廉颇、蔺相如团结一心抵御秦国的故事,日伪官员听后恼羞成怒,他不但被电台斥退,还险遭宪兵队暗算。打那儿起,他发誓不再说书,转而研究《易经》,以乐天居士之名在琉璃厂的住所开设命馆,靠批八字为生,直到抗战胜利,他才重新回到书馆说书。1951年3月,抗美援朝时,他被任命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曲艺服务大队的队长。入朝后,他和其他曲艺家冒着枪林弹雨,为志愿军战士们演出。

  连阔如对评书的最大贡献,是解放以后他提倡把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引入到评书的表演艺术中。老一代说书人没多少文化,师傅口传心授,内容也多是历史题材的传统评书,解放以后,一些老艺人担心自己会丢了饭碗,如何说新书,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连先生和王尊三、赵树理等人担任中国曲艺改进协会的领导以后,积极推进艺人扫盲学文化,说新书的运动,并且他率先垂范,在第一届文代会上自编自演的《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之后,又成立大众游艺社,自任社长,组织曲艺演员在前门箭楼演出新段子。本来他还可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遗憾的是1957年被打成“右派”,失去了这种机会。连先生1971年去世,享年68岁。

  连派评书在海外叫座儿

  连阔如有一个儿子3个女儿,儿子是小学教师,2000年去世,活了71岁。长女29岁因病去世,次女是普通工人,今年65岁,已退休。连丽如最小,在几个孩子中,也最聪明。她从小就想当数学家,是师大附中的数学尖子,高中还没毕业,就被中科院天文研究所选中,并准备把她保送到南开大学深造,可就在这时候,连阔如去上海拜访南派评书老艺人王少堂,看到他的孙女王丽堂得到他的言传身教,16岁就登台说《武松打虎》,他改变了原来认为女孩子不能说评书的观念,劝说连丽如接班。连大姐深知父亲心愿,最终放弃了上大学的理想,开始跟父亲学评书。连阔如为表达自己的心愿,特意把女儿的名字改为丽如。

  连丽如从17岁起跟父亲学说书,1960年3月正式加入宣武说唱团,转过年的8月,在天桥刘记茶馆说《三国》,让京城书迷们眼前一亮。1985年,她调到煤矿文工团,眼下,她不但是连派评书的传人,也是北京评书的代表人物了。20多年来,她在爱人贾建国的帮助下,整理出200多万字的评书手稿。先后在电台、电视台录制了《东汉》、《三国》、《隋唐》、《明英烈》及《雍正剑侠图》等几部大书,得到听众好评。1993年,她开始向海外推广连派评书,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几所大学和电视台演播《三国》、《水浒》、《红楼梦》、《聊斋》、《鹿鼎记》等。引起当地华人的很大反响。2002年,她又到美国,先后在哈佛、麻省理工等几所大学演讲评书文化,使人们通过评书,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受到海外华人的欢迎。连大姐告诉我,她在美国洛杉矶说了30多场书,25美元一张门票,座无虚席。当年她父亲的老听众带着子女来听书,有的子女出生在美国,一点中国文化的底蕴也没有。听了她的书,高兴得不得了。她说《三国》现场“现挂”(临时编词),让年轻人听得如醉如痴。她说,外国人如此喜欢中国的评书,让她感到意外。相比之下,国内的评书市场却非常冷清,这让她有点心冷。

  连大姐告诉我,她跟父亲学书时,北京有40多个书场,现在一个都没了,老人们听书只能听“话匣子”.。她对我说,现在能说北京评书的人寥若晨星,光靠她一个人撑着已觉得力不从心。虽然她带着几个学生。但他们的文化水平还跟不上趟儿,而且光说书挣不到钱,没有书场闯练,他们的艺术也无法提高。她说现在愁的是没书场,北京只要有5个书场,评书就能“站”起来,年轻人很喜欢评书,她在月明楼说书时,98%的听众是年轻人。

  连丽如有一个女儿,在机关当公务员,连家到她这儿说书的艺术就算断了。不过,她和丈夫贾建国整理的几部大书已出版,她也有学生,也算把连派评书传下来了。日前,她们夫妻整理的《东汉演义》出版发行,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了《连阔如纪念专辑》,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醒木惊天连阔如》和再版的《江湖丛谈》即将面世。前者有著名作家王蒙和苏叔阳作序,后者有李滨声老师配的60幅插图。连大姐对我说,现在的评书演员要达到老一代的水平很难了,她和老伴最大的愿望就是老了说不动的时候,能拿出全部积蓄,在北京办一个属于自己的书茶馆,但愿这一理想能实现。

  网络编辑:康琪雪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