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将日寇逐出国门(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7日18:07 滇池晨报
  主页 新 闻 云南 地产 法律 报刊 娱 乐 文化 教育 健康 旅游 时 尚 IT 汽车 各地 专题 短信邮件将日寇逐出国门http://www.yndaily.com云南日报网
将日寇逐出国门(组图)
松山抗战遗址上弹痕累累的老树

将日寇逐出国门(组图)
中印输油管道

  从广大云南民工开辟滇缅公路到修筑史迪威公路,云南各族儿女在抗日战争中做出超乎自身能量的重大贡献;从日寇进犯云南,滇西抗战爆发到滇西大反攻,地处既是大后方又是抗日最前线的云南人民和中国军队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以“胜利先声”,使云南成为中国第一个将日寇逐出国门的省份……

  对于滇缅公路的修筑者来说,八个月的时间,他们用生命和血汗在铺路,他们有的死得无声无息、无名无姓,但他们是不愿做奴隶的人。民谚说:“这不是公路,是血路”。

  龙云提出开辟滇缅公路

  1937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封锁中国,由于海运受阻,滇越铁路承担了重要的对外运输任务,沿海和内地的大批难民及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工厂(如昆明机床厂的前身中央机器厂)就是从滇越铁路迁入云南的。然而,可以预见的是,这条铁路也危在旦夕,可能随时成为敌机轰炸的目标尤其是随着日军“南进”的计划而陷入瘫痪。其他国家的援华物资已经无法顺畅地进入中国,新辟对外通道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当时正在南京参加国民政府最高国防会议的龙云,在宣布云南出兵抗日的同时,根据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即向国民政府提出了开辟滇缅公路的问题,并向中外记者公布了这一主张,以表示云南人民抗战的决心。

  朱德致龙云函

  1938年8月21日,在抗日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正当出征滇军在前线与日寇浴血相搏、大后方的云南各族儿女在崇山峻岭中修筑的滇缅公路即将完工之际,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友的身份在致龙云的一封信中说:“近年来,云南在吾兄领导下已有不少进步。抗战军兴,滇省输送20万军队于前线,输助物资,贡献于国家民族尤多。……在将来的抗战中,在争取最后的搏斗中,云南将肩负更大的任务,成为抗战的一个重要根据地。”朱德在信中最后说:“抗战无论如何,必须坚持到底;团结无论如何,必须巩固扩大;全国同胞抛弃旧嫌宿怨,合亿万人之心为一心;本抗日高于一切之原则,努力做去,则胜利自然在危难险阻中获得。”这既表达了朱德对云南抗战的看法和希望,又充分肯定了云南各族人民对包括修筑缅滇公路在内的抗日热情,对龙云本人也是个很大的鼓舞。

  抗战中的龙云

  龙云(1884年~1962年),云南昭通人,彝族,字志舟,人称“云南王”,1914年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第4期骑兵科。1927年后至抗战胜利时历任云南省省务委员会主席、云南省政府主席、滇黔绥靖公署主任等职。1949年8月13日,龙云在香港发表声明,脱离国民党,拥护共产党。1984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在龙云诞辰100周年大会上说:“他的一生是一个光荣的爱国者的一生。”新中国成立后,龙云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周恩来总理曾经肯定了龙云一生的3大功绩:反蒋、抗日、联共。在8年抗战中,他始终支持云南的抗日民主救亡运动,并同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保持了秘密联系,对蒋介石愈来愈明显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做法日益不满。龙云曾说:“以往中央(指国民党中央)宣传中共借抗日之名,行割据之实,纯属诬蔑,不可相信。”这是他真实感受的写照。1944年底,他秘密加入民盟,进一步支持了云南的民主抗日运动,推动昆明这个护国运动的策源地形成了大后方的“民主堡垒”。

  龙云作为云南地方实力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的感召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激情的推动下,毅然率领云南人民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的抗战,宣布出兵抗日,先后组成60军、58军和新3军等部队的近40万云南子弟兵,冲出云岭大地,杀向抗战第一线;提出修筑滇缅公路的主张,并多次深入工地检查督导施工情况,这是他一生中最为闪耀的亮点。

  缪云台与滇缅公路

  经国民政府同意批准后,龙云从南京回到昆明即派缪云台代表云南省政府与缅甸商定修筑滇缅公路事宜。

  缪云台(1894年~1988年),云南昆明人,1919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矿冶系,1920年回国从事开发锡矿工作。作为云南近现代经济的开拓者,历任个旧锡务公司总经理、云南省政府委员兼农矿厅厅长、云南劝业银行经理、富滇新银行经理、锡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抗日战争期间,他与法国方面商定由滇越铁路输入军火、大米和沦陷区逃难民众及机关、学校和工厂的迁入等,保证了人员的安置和云南抗战所需的物资,并为安排接待美国盟军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他自动停止了富滇新银行的商业业务,将有关款项拨付当时急需的各种工业生产,又多次与龙云等云南政要奔波于崇山峻岭之中,一面勘察路线,一面发动人力,催促分段兴工,积极促成了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于1938年9月全面迅速通车,不愧是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1949年,缪云台再赴美国,1979年回国定居,投身于“富民兴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多次受到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勉励,1983年当选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第5届常务理事,并相继担任了第5届全国人大常委、第5届全国政协常委、第6、第7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滇缅公路途经之地

  在修筑缅滇公路时,国民政府决定:修路费用由中央和云南地方各级政府各负担一半(中央政府拨200万元),施工力量由云南地方政府负责组织。确定全线由昆明、下关、保山、龙陵等地经畹町出国界,使之内联贵昆公路,外接缅甸腊戌至曼德勒和仰光铁路。畹町至木姐段须再修18公里。而下关至畹町要翻越横断山系的云岭、怒山、高黎贡山等6座大山的支脉或余脉,跨越漾濞江、胜备江、澜沧江、怒江等5条大江大河。沿途全长900多公里,高山大川起伏迭宕,连绵不断,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之复杂,非常人可以想象,并且呈现出“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的变化无常的立体气候,其工程之浩大,任务之艰巨,条件之艰苦,前无古人。

  龙云的“特殊礼物”

  在修筑滇缅公路时,“台儿庄战役”、“武汉大会战”相继爆发,日军大举南下,进攻的矛头开始指向南方港口城市广州。因此,能否尽快修通滇缅公路已成中国加强对外联系,支援抗战的一个“重中之重”的大问题。而世界上很多工程专家面对滇缅公路的沿途概况都不由倒抽一口凉气,他们预言即使在最正常的情况下要修好这条公路,至少也要3年的时间,因为云南方面修路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设备等等最起码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要想在短时间内将滇缅公路建成,简直比登天还难!

  在这种情况下,龙云以云南省政府的名义发布了《非常时期法》,严令沿途各县县长征派民工并亲自到场督修,滇黔绥靖公署派出负责检查和督导施工情况。据说,龙云还分别给几个筑路的负责人员送去了3件“特殊礼物”:一件是3根鸡毛,另一个是用信封装好的委任状,再一样就是用木盒装的一副冰冷的手铐,那意思是说:工期之紧,十万火急,刻不容缓,按期修好公路,可继续做官,否则只好自己戴上手铐请罪了。

  滇缅公路的工程量

  滇缅公路于1937年12月动工,历时8个多月的苦战,于1938年9月中国段通车。全线长达959.4公里的路段,沿途悬岩绝壁连绵,万丈深箐不断,有些地段落差大得惊人,尤其是保(山)龙(陵)段,从怒江东岸的龙洞江边,经金刚田、汗龙、一丘田,沿怒江盘旋而上,25公里左右的道路,海拔落差竟达1200多公尺,首尾相望,无比艰险。所谓“云南十八怪”之一的“汽车开到云天外”之说,或许诞生于此,或者用此种路段加以注脚和形容,真是绝佳到了极至。滇缅公路正是在类似这种无比艰险的路线上共完成土方量1123万立方米,石方量110万立方米,修建石拱桥和石台小木面桥169座,石镶涵洞1443道,大、中型石台木面桥和钢索桥各两座,木桥3座,木便桥涵413道,铺设泥石路面900多公里。

  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

  蜿蜒于云岭高原之巅的滇缅公路以“鬼斧神工”般的大手笔在8个多月的修筑中全面通车,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一大奇迹,它那巍巍壮观、惊心动魄的气势,让全世界在云南各族人民面前吃了一惊。英国《泰晤士报》连续3天发表文章和照片,报道“只有中国人才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做到”,其工程之宏伟艰巨,“可同巴拿马运河相媲美”。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闻讯后特命驻华大使詹森前往考察。詹森实地考察后感叹这条公路“为世界之奇迹”,他向罗斯福报告说:“此次中国政府于短期内完成如此艰苦工程,此种果敢精神与毅力,实令人钦佩”,“是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可及的。”于是,罗斯福总统此后决定将美国援华物资从此路运入中国。人们后来也撰文写道:滇缅公路是中国大地上继万里长城、大运河之后又一项令世界折服的巨大工程,成了中华民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生存力量的一个纪念碑。绝非过誉之词。

  “惠通桥”与梁金山

  滇缅公路上最艰巨的工程之一,莫过于跨越怒江的“惠通桥”。这座桥原本是一位叫梁金山的云南保山籍华侨于1935年出资修建的铁索桥。它的东岸是怒山,西岸是高黎贡山,取名“惠通”,意在便利中缅之间的交通,让两国边民得点实惠。

  梁金山一生坎坷,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93岁的高龄与世长辞。作为一名爱国华侨,他的名字抗战时一直在海内外广为传诵: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时,他首先捐助钱给中国19路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又捐助钱给宋哲元的部队……他捐助了许多飞机、大炮、汽车给中国军队,捐钱一直捐助到抗战胜利时止,导致了日本政府一直对他进行通缉。

  梁金山当时出资修建的“惠通桥”只是一座普通的铁索桥,上面铺设的是简易木板,供两岸马帮或群众通行,而要在上面通过几吨重的汽车,桥面必须铺设栗木,为此要到数千米之外地的深山老林中运来,全凭人拉肩担,而为了砍伐和运送这些每一根都重达数吨的木料,不知有多少人献出了生命,葬身于深山峡谷之中……

  “惠通桥”通车

  1938年8月,从龙陵乘车对滇缅公路进行全线试车检查的云南公路总局督办禄国藩,电告梁金山代购3辆崭新的美国汽车,载满国内急需的物资,行至“惠通桥”怒江岸边听候派遣。8月31日,禄国藩赶到“惠通桥”畔时,让人们将车上的货物御下,进行空车行驶成功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责令筑路人员夜以继日地对“惠通桥”上的旧钢索和一些主要支撑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大约在9月10日左右,150辆全部载军用物资的大卡车组成的车队,开始从“惠通桥”上通过。当第1辆汽车驶上大桥,两岸观看的人都屏住了呼吸,心口随着车轮的滚动蹦蹦直跳,无不担心这座让他们流尽了汗水和鲜血的大桥支撑不住卡车的重量——

  终于在一声“嘀嘀……”长鸣的喇叭声中,第1辆汽车从桥面驶上了对岸。在紧张不已之中沉寂了很久的人们突然爆发出了兴奋而巨大的欢呼声,他们跳跃着,饱含热泪互相拥抱着,洋溢着喜悦之情的欢声笑语盖住了桥下几十米深处怒江水的哗哗咆哮声,在两岸的大峡谷中久久回荡……“惠通桥”无疑是滇缅公路上一个重中之重的工程,它的改建成功,可供汽车通行,标志着云南由此成了中国“努力后方运输,增强抗战力量”的战略大通道!

  “百万民工中外赞”

  时光流逝,尽管已经过去了60多年,但今天的人们仍然有据可查并且值得让人大力宣扬的是,滇缅公路作为一条用云南各族儿女的辛劳、智慧、汗水、鲜血和生命筑成的“抗日路”,经云南各级地方政府广泛动员,从1937年12月下旬起,先后共征派了近两百万彝、白、傣、苗、景颇、阿昌、德昂、回、汉等10多个民族的民工大军。

  时值寒冬腊月,大理县中学的学生、永平县杉阳高小的学生全部自愿远道来到工地效力。各路民工不分男女老幼,或“夫妻上阵”,甚至“全家祖孙几代共同参加筑路”,在沿途各地摆开战场,筑路的人数每天多达15~20万以上,他们不畏严寒,不惧酷暑,以“百万民工中外赞”的奋斗精神,被称誉为“中华民族齐心协力,共同为抗战争做贡献的一个伟大的缩影”!

  “不是公路是血路”

  修筑滇缅公路的广大云南各族民工没有筑路机械,器材奇缺,工具极为简陋,全靠锄挖、肩扛、手抬和小推车运输。没有炸药,他们自制火药替代;没有水泥,就地取材烧制石灰粘土使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因为多处为悬崖绝壁,稍有不慎,即刻粉身碎骨……民工们餐风露宿,睡于岩石之下、洞穴之中,冬天在高寒山区烤火熬过不眠之夜,夏天在河谷地区汗流夹背,由于瘴疟流行,缺医无药,恶性疟疾几个小时就可将人置于死地。尤其是从怒江边到畹町是出了名的“瘴区”。当地的民谣就曾这样说:要过潞江坝,先把老婆嫁。由于气候的原因,这一带流行鼠疫、霍乱、天花、麻疹、乙型脑炎、回归热等20多种传染病。在修筑滇缅公路的8个多月中,死于这些“瘴病”或各种工伤事故的民工达二三千人,工程技术人员也有8人死亡,伤残者则达近万人。尽管这些人死得不声不响,死得无姓无名,但他们是中华民族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条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筑成的滇缅公路,正如一句民谣所说:“不是公路是血路!”

  《滇缅公路歌》

  令人难以想象和不可思议的是,云南广大的各族民工在修筑滇缅公路时,虽说每天应该拿到微薄的“补贴二角”,因为被各地贪官克扣却也未完全拿到手。为了筑路抗战,他们从一开始就差不多是自带干粮、行李和施工工具,来到工地上的……今天的人们尽管已经无法一一细数细说他们是怎样在8个多月的艰难困苦中,抱着“竭力打开生命线,运粮利器到疆场,杀彼日魔,救吾国亡”的必胜信念,不畏险阻隔,以惊天地、泣鬼神的坚强意志,战胜无数危难、各种疾病甚至是死亡的威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于打通了这条“抗日路”的,但他们就是在中国西南横断山脉的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穿凿和筑成滇缅公路的“鬼斧神工”,这些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敬仰的中华民族的脊梁。当时有一首《滇缅公路歌》概括了云南各族广大民工高昂的爱国热忱——君不见,

  兽兵到处嗜屠戮;

  修公路,

  大建树;

  造桥梁,

  利济度;

  襄粮携助怒江边,

  哪管老弱与妇孺;

  龙陵出工日一万,

  有如蚂蚁搬泰山;

  蛮烟瘴雨日复日,

  餐风饮露谁偷闲?

  ……

  还我河山武穆志,

  坚定信念兴民族!

  中国唯一的国际大通道

  滇缅公路不愧为云南各族人民对中国抗战事业绝无仅有的伟大创造和独一无二的重大贡献,它一通车即成为一条重要的国际交通运输线,1940年日军占领越南后,更是成了中国唯一的陆路出海通道。在1939年的11个月中,通过这条公路运进中国的武器装备和其它各种战争物资共27980吨(月均两千余吨);1941年达到了132193吨(其中三分之一是汽油);1942年3月,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主要也是靠这条公路运输的。

  抗战时期,中国对钨、锑、锡、汞等重要的矿产品实行管制政策,由资源委员会统购统销,用以偿还购置美、苏军火物资的贷款。根据《资源委员会全国对外贸易事务》1941~1944年的业务报告来看,在对苏联贸易的矿产品中,通过滇缅公路运输出口的有——

  1941年:钨砂3695.3吨,锑526.7吨,锡2480.2吨,汞110吨。

  1942年,锡441吨,锑70.8吨,汞40.8吨。

  ……

  滇缅公路的通车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封锁中国的战略企图,自然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仇视与恐惧。日本方面首先威胁和利诱英国政府与它签定了封锁滇缅公路的《英日协定》,禁止中国物资的运输(禁期为3个月)。经过中国政府对英国进行了外交谈判后,封锁了3个月之久的滇缅公路,终于在1940年10月再次通车。云南省政府在昆明设立的西南运输处即派大批车辆频繁往来,不分昼夜地抢送了4万吨外援物资。这批战争物资皆由缅甸运抵昆明后,再运输各个中国战区,其中分给了八路军一批轻型武器和通讯器材,为中国的抗战事业立下了大功。

  炸不断的滇缅公路

  日本侵略者是决不允许滇缅公路作为中国的“抗日输血管道”存在下去的。他们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为了切断滇缅公路的交通运输,全面封锁援华物资的进入,瓦解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达到最后灭亡中国的目的,日军在滇缅公路禁期满后,不断派出飞机对它进行大肆轰炸。仅从1940年10月开始,在随后的4个多月中,日机先后出动400多架(次)狂轰滥炸滇缅公路上的“惠通桥”,对其它各个重要桥梁如对“功果桥”的轰炸也达16次之多(日寇1942年5月进犯和占领滇西后,对怒江东岸滇缅公路的轰炸,也从未间断过)。

  中国护路部队和当地广大云南民众为了保证滇缅公路畅通无阻,对它“随炸随修”,并在一些重要桥梁附近用汽油桶铺成渡运浮桥,以备日军飞机轰炸后作应急之用,保证战略物资的正常运输,使之成了一条“炸不断的国际大通道”。日本侵略者对滇缅公路“先欲除之而后快”的仇视,正好证明了滇缅公路对敌寇造成的威胁与恐慌及对中国抗战事业所起的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云南各族人民为修筑和保护滇缅公路所付出的鲜血和生命代价是值得的,历史将永远记住这悲壮而又辉煌的一页!

  中华民族的命根子

  毫无疑问,60多年前滇缅公路如今已成了一种历史的见证,似乎已经很少有人再来问及,知道这段惊心动魄往事的人也不多了。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谁,当他今天再重提这段往事,重新审视这段历史、这条公路时,不能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这条被称为“抗日输血管道”的滇缅公路,中国的抗战还要继续多少年,中国还会有多少人遭受生灵涂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还要经受多少波折?1995年,一位叫肖乾的中国著名作家重新站在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报道过的滇缅公路上,感慨万千地对此作了最好的评价:“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条公路同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息息相关了。40年代,当沿海半壁河山沦陷后,敌人以为这下可掐断我们的喉咙。那时,滇缅公路就是我国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不仅仅是一条公路,它是咱们的命根子。”

  李晓明 文(滇池晨报·都市名流)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