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春”没了“文学”的解忧之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8日00:09 红网

  统计表明,在整个文学图书市场中,以“80后”为主体的青春文学,占了总份额的10%,而现代和当代的作家作品合起来,也仅占10%。如果说,这还只是数量的概念;那么,首都师大文学教研室的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初高中学生“心中最有影响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依次是:金庸、郭敬明、韩寒、鲁迅……”则显示了令人困惑的价值取向。而在专业评论者的眼里,“80后”根本算不上作家,他们直奔名利而去,有的只是成功的商业炒作,惟独没有“文学”(5月24日《新华每日电讯》)。

  “青春”没了“文学”,不知有谁认同?反正写家当小说写,出版商当小说印,书商当小说卖,初高中当小说读。唯独评论家说,这些被称作“小说”的东西,根本不配叫“文学”。可这不叫“文学”的东西,偏就占了文学图书的半壁江山,偏就成了学生心目中超擢于鲁迅之上的文学偶像;像郭敬明这样一位出生于1983年的瘦小男孩,偏就以160万元的稿费收入,名列《福布斯》2004年公布的“中国名人排行榜”的第93位,俨然成了个凭借文学之翼跃上财富之巅的成功者。——已经说不清,这究竟是“文学”鄙夷了“青春”,还是“青春”嘲弄了“文学”。

  据说,郭敬明、韩寒的作品,只有在同龄人中才有读者,这是人们断定郭、韩作品没有价值的依据。但除了大中学生,文学作品的消费者,大概就没有多少人了。这才是尴尬之源。一方面,大中学生愿意读谁,谁就高居排行榜首,谁就能成为文学市场的草头王;另一方面,本负有指导之责的成年人,因为放弃了阅读,远离了文学,不仅没有指导的能力,连开口的资格都没了,结果,大中学生愿读谁就读谁。中学生眼中的郭敬明、韩寒,居然位居鲁迅之上,固然反映了中学生的鉴赏力因阅读领域的偏狭,却也凸显出因文学消费过度萎缩导致全社会文学欣赏水准大失。

  文学是灵魂的滋养品,如果说,劣质奶粉喂出的只是生理上营养奇缺的大头娃娃,那么,单靠郭敬明、韩寒喂大的,必将是灵魂空虚、眼界低窄、品位粗鄙、心智不全的精神病儿。看看一个个“三口之家”,除了子女,读小说的父母还有几个?泱泱大国,皇皇古国,人均年消费图书只有区区的5本,这还包括占了图书总量90%以上的教科书,也包括了政治读物、科技读物,试想,被用来滋养灵魂的文学书籍只剩几本?这点文学地盘,再被算不上“文学”的郭、韩之流打走半壁江山,请问,没了“文学”的又岂止是“青春”!

  “青春”没了“文学”,这是文学边缘化的信号。没有“文学”的文化,算不得先进文化;文学边缘化的城市,也算不得文化大市。为子女的哈郭、哈韩而忧的父母,拿起小说,读点样子给孩子看,恐怕是唯一的解忧之策。(稿源:红网)(作者:慕毅飞)(编辑:潇湘行)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