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以兴衰论文化(望海楼)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8日05:2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每一位现代中国人,翻阅历史时都不得不痛苦地面对分成上下两卷的民族发展轨迹:上卷描绘了从古代到十五、十六世纪一个东方大国的鼎盛,数千年以强大的国力木秀于林,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下卷则记录了近几个世纪以来的日渐衰微,这个大国放慢了行进的脚步,乃至裹足不前沉睡不醒,最终因国势不振沦于被动挨打、为列强分食的境地。

  两卷书册,一部照耀寰宇,一部晦涩无光;一部洋溢着自豪,一部铭刻着耻辱:色彩迥异的历史几乎无时不在撞击着国人的心灵,促使人们去总结、反思。然而,有些人把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保守、惰性,却是极不恰当的。

  传统文化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作为依附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固然对社会现实有反作用力,但毕竟是第二性的,在社会发展的长河中,不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认为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文明皆系中国传统文化之故的说法,颠倒了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和由生产力、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经济基础二者的关系,走到了“思想文化决定一切”的极端,这不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思想文化从来不是游离社会而自行存在的,也不可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而自行发展或人为创造。

  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是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不是暂时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绵绵不绝源远流长的承传,她在漫长的岁月中被锤炼出来,并在自己的土地上扎根以后,既有伴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一面,亦有超越历史时空相对稳定的一面;虽有时势变迁沧海桑田,其基本精神、体系及特色都不可能像秋天的云一样说变就变,否则就不能称为传统文化!在同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虽有晚清之败,但更多的是诸如大唐盛世那样的灿烂辉煌。

  近代中国的沦落是低下的生产力、落后的小农经济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排除与文化有关,但二者并非主要矛盾。从另一方面讲,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多元的复合体,有精华有糟粕,这也如同正常的人一样,固然优点是主流,却也不可能尽善尽美了无瑕疵。认识不到自己的差距,就会自欺欺人自命不凡自高自大,最后自食其果自取其辱;看不到自己的优秀,就会自惭形秽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最后也只能是自食其果自取其辱。

  因此,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必须要有端正的态度,这就是:无论历史上有过多么辉煌的成就,我们都应孜孜矻矻与时俱进而不应自以为是;尽管还存有些许短处,我们都应自珍自重扬长补短而不应自轻自贱。因为祖上阔绰过,今天即便破衣千结食不果腹也洋洋自许,是典型的阿Q精神;同样,因为曾经某一阶段的潦倒落魄,便连先人的万丈光芒也视而不见,甚至一味数落抱怨,着实也不是理性的行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05月28日 第一版)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