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三学生提出新见解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8日08:26 每日新报

  实验偶发灵感引发大胆设想论文被国际权威期刊选中单炜炜

  几千万年前,当时地球的霸主———恐龙是如何灭绝的,这是一个生物进化史的未解之谜。迄今为止,科学家们通过各自大量的取证、实验、分析工作,已经提出了100多种假说,试图解释这一现象。目前普遍认为,6500万年前的小行星撞击或其他灾变引起的气候变冷是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但对此一直缺乏从分子水平的分析,来证明是否出现过气候变冷的情况。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一名大三的学生王光中,在自己撰写的论文《恐龙灭绝的可能分子机理———爬行动物特异氨基酸组成的启示》中,首次通过在分子水平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对恐龙灭绝可能原因的新见解。论文将在美国一份关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重要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上刊登。

  作为一名本科生,王光中对恐龙灭绝提出什么样的新见解,又是如何涉足高尖端的科研项目的呢?通过电话,王光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和原委。

  做生物实验引发大胆设想

  “其实当时的发现也是很偶然的。”谈起提出新设想的经过,王光中言谈之间却显得没有任何的骄傲,他谦虚地告诉记者,去年11月底,自己在老师的带领下,正在做一项“不同物种带电氨基酸含量比较”的生物学实验,正是在这个实验中的一个偶然发现,自己才大胆地提出了有关恐龙灭绝的新设想。

  实验中,通过比较13个现存物种门类的氨基酸组成,王光中发现恐龙的近亲———爬行动物的氨基酸组成与其他物种相比有显著差异,尤其是CvP-偏好(即带电氨基酸含量与极性不带电氨基酸含量之差)显著低于其他物种的相应数值。

  “许多证据表明恐龙是现代鸟类的直接祖先,因此恐龙的CvP-偏好应当与鸟类的相近,于是一个大胆的联想在我的头脑中产生了。”王光中解释说,考虑到CvP-偏好和物种最适宜生长温度(OGT)之间存在正相关性,爬行动物极低的CvP-偏好反映了它们对历史上可能出现过的低温环境的适应,也就是说,现存的爬行动物的祖先可能经历了低温的环境,这就从分子水平对气候变冷这种说法作出了解释。

  王光中随即向山东省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和教授们,提出了自己推断的设想。这一设想得到了专家教授们的关注。

  大三生论文入选国际期刊

  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红雨教授说,“很多科学论断的提出往往来自偶然的发现。”

  但是一个科学假设的提出是需要大量的证据,作为没有接受过“正规科研训练”的一个本科生,在数据的整理组织、论文的写作等方面有着很多困难。张红雨教授以及研究中心的其他专家教授,不但积极给予王光中具体的实践指导,提议他应该参考哪些科学书目,还具体地参与到论断的证明和分析工作。

  张红雨教授介绍,此前相关的科学研究,是对一些原核生物进行的研究分析。在提出这一假说后,开始研究对真核生物以及鱼类等高级生物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实验,从各个方面去验证王光中的见解。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个假说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张红雨教授还补充说,尽管恐龙是否是变温动物还存在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在低温环境中恐龙蛋的孵化肯定受影响,这对恐龙的繁衍是致命的,很有可能导致其灭绝。

  今年5月初,在研究中心专家教授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王光中完成了论文《恐龙灭绝的可能分子机理———爬行动物特异氨基酸组成的启示》的写作,并向美国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重要期刊《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通讯》投稿。不久王光中就收到了该期刊的论文录用函,被告知论文将于近期正式发表。

  大二时自己选择生物专业

  王光中所在的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在大一刚入校时,并没有具体划分专业,等到大二的时候,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人发展意向,自主选择专业。一直对生物学、生命科学极为感兴趣的王光中,最终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

  2003年,在王光中上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已经主动开始向生物科学研究积极“靠拢”了。在生物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研究生和研究所科研人员举办的科研报告会上,每次都能看到王光中的身影。

  “刚开始一点都听不懂,但我还是坚持每次都去。”王光中说,听的时间长了,再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讲座后老师们的热心讲解,自己不但渐渐听出点门道来,还具体找出了自己的真正的兴趣所在,“我最后发现,自己还是对生命科学这个命题比较感兴趣。”

  王光中说,将带着自己对恐龙灭绝的新见解的研究,第一次参加今年11月举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至于自己对将来的设想,王光中表示,还将沿着科研这条路,在生命科学研究方面做一些事情。

  本科生参与科研需伯乐引导

  本科生从事科研项目是不是为时过早?作为研究所的主任,张红雨教授一直提倡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本科生当然可以直接从事科研活动,他们的优势就在于,能够突破一些惯性思维,大胆地提出一些创新性的思维。”

  “科研的过程是枯燥的,需要大胆地猜想和高屋建瓴地进行类比、联想,以及大量的实验、取证工作。作为一个还没有经过系统科研训练的本科生,他的这种活跃的创新思维实在很难得。”直接指导王光中的张红雨教授以王光中为例说,王光中同学的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思维却是很活跃的。而且通过多次接触发现,王光中是一个特别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科研工作,很多时候就是自己去发现问题,从而进行相关的实验工作去证实自己的命题。”

  本科生更需要一些专业的科研训练和学术指导,重要地是培养和鼓励他们自主地对科研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张红雨教授表示,作为科研队伍的后继力量的大学生中,不乏具有潜质的“千里马”,希望一些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伯乐们”在做科研工作的同时,能去发现并积极引导大学生去从事科研工作。

  本版撰文记者单炜炜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