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且慢制造“神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8日12:00 光明网-光明日报

  据报道,北京某培训机构日前推出了“日出计划”,号称只要孩子从小接受他们的培训,10岁时就能赶超一个大学生。从中我们看到,老师对着几岁小孩大讲电源输导和水分字模型,如此教育着实让人捏把汗。“日出计划”批量生产“神童”,在笔者看来,这完全是荒唐之举。

  “神童”是否可以通过培养促成,目前尚无成功事例佐证。根据该培训机构的宣传,“神童制造不需要任何的筛选,只要交钱,所有的孩子都能成为神童”,这种宣传与其说是质量承诺,还不如说是赚钱口号。我国颇负盛名的科大少年班尚要经过严格考核并辅以规范学习方可将学生培养成才,一个培训机构如此信誓旦旦而又缺乏科学支持,怎不叫人怀疑他们背后的别有用心。

  退一步说,按照该机构的培训计划,即使儿童在知识、智力方面比同龄人更胜一筹,但这是以牺牲儿童的正常成长为代价的。封闭式、灌输式的集中教育,使儿童丧失独立的思考机会和自由的活动空间,一切学习行为和日常举动都在培训机构限定的轨道运行。严格的训练、紧张的学习、保守的氛围虽然在短时间内让儿童最大可能地学习知识,却不能培养孩子知识之外的内在气质,如品德、修养。在培养“神童”的培训班,或许可以造就几个智力非凡的“天才”,但这些所谓“天才”的道德观念、气质培养、性格体验又何以习得?无视成长规律硬将儿童打造成所谓“神童”,是对孩子个性的摧残和“扼杀”。

  个体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会有与众不同的“神童”,但我们中的大多数还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地成长。其实,“神童”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神童”不一定永远是“神童”,“10岁神童,15岁才子,20岁凡人”的现象我们不是没有见过。“神童”不是荣誉称号,也不是光辉招牌,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神童”,尤其要冷静认识当今的“神童”培养风。从个体成长的客观规律而言,拔苗助长般的“神童”制造实在应该叫停。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