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无核国家缺乏安全感美国难辞其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00:44 新京报

  5月27日,第7届《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闭幕。与会的187个缔约国虽经唇枪舌剑,却终未能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这在近来防核扩散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显然尤其令人关注。

  毫无疑问,大会无果而终的原因在于各方分歧太大。以美国为代表的一方实际上是把核安全问题简化为防核扩散问题。在他们看来,人类核安全的关键就在于保证核武器掌握在几个负责任的大国手中,核威胁则主要来源于核武器落入到“不负责任”的国家及恐怖分子手中。这样的看法或许有一定的道理。二战结束后的60年中,人类之所以没有发生核战争,应当说与核武器被掌握在几个负责任的大国手中有关。冷战期间,美苏双方虽然明争暗斗,个别时期(如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还剑拔弩张,但最终双方都各退一步,息事宁人,其中最重要原因就是双方害怕一旦交手可能引发核战争。客观地说,当年美苏争霸虽然在方法上无所不用其极,但在核问题上都还是很谨慎的。这不仅表现在对核战争的恐惧上,还表现在双方都没有将核技术传授给自己的“小兄弟”,而且对他们的核企图也严加控制。

  但另一方面,广大第三世界无核国家的要求也有充分的合理性。由于美国不愿对无核国家承诺不使用核武器,这些国家普遍缺乏核安全感。而美国近年来的一系列举动更是加重了这种不安全感。这些举动包括:退出被国际社会认为“战略稳定基石”的反导条约;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一再重申要实施“先发制人”战略,并将其他国家列为核打击目标;尤其是,美国近来致力于所谓“低当量核武器”的开发研究,这实际上是把核武器从传统的战略威慑转换到战术实用,这就大大降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门槛,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的“核扩散”。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对此次大会的无果而终负有重要责任。事实上,包括前总统卡特在内的美国知名人士都强烈批评美国的核政策,认为对于目前的局面美国“难辞其咎”。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除了上面所说的防核扩散及核裁军外,另一重要内容是保障核能的和平利用。这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无核国家有权利用核能,二是这种利用必须保证在民用范围之内。前者是权利,后者则是义务。而核能利用的难题在于,其在民用与军用之间很容易转换,不易被外界察觉。因此,打着和平幌子,暗行发展核武之实的国家确实不少。去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巴拉迪透露,根据有关评估报告,已有“40个或更多国家”掌握了核武技术。这样的局面,无疑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

  人类的核经历很有点像阿拉伯寓言《天方夜谭》中故事:一位阿拉伯渔夫出于好奇,打开了鱼网带上来的瓶子,不料却释放出一个魔鬼;同样,人类出于好奇心打开了微观世界中的原子,却释放出来魔鬼般的核武器来。

  不过,渔夫最终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制服了魔鬼,但人类能够凭着自己的智慧,最终彻底销毁或将“魔鬼”永远控制在魔瓶中吗?

  5年之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将再次召开,我们期待今日“无果而终”的遗憾别再重演,每一个国家都应有对人类、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都应以积极和建设性的态度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进程,而这,正是人类降伏核武之魔的希望之所在。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